01
医保查医护排班表
原因可能有3点
近期,某医学专业论坛的一个讨论引起热议:
广东、江苏、湖南等全国多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表示,医保部门开始对医护排班表进行突击核查,这是咋回事?
![]()
一名医生表示:“昨天刚查完排班表。医保部门突然就来我们科检查了,全市那么多医院,就来了我们医院,而且就查了我们康复科。”
另有多名医护人员则表示:“我们县6家医院还没下班,就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突击检查。”
“别以为只是简单翻翻病历,现场查得那叫一个细。先看排班表,看看哪些人在岗或者调休了,然后调用大数据系统,调出所有住院病人的资料,还要一一清点、核实患者是否在院、是否符合医保标准,甚至连身份证号都对得明明白白……”
医保部门为何突然将目光聚焦在医护排班表上呢?
根据网友的讨论,医保部门核查值班表的原因可能集中在三点:
医保部门此次核查目的有可能是通过系统比对 “人 - 岗 - 时匹配度”,锁定工号使用与实际排班不符的异常情况。这种 “时空错位” 的工号使用,正是监管的核心关切点。
据多位参与检查沟通的医生透露,医保核查逻辑其实很直接,系统比对人-岗-时匹配度,若医生排班显示调休/病假,其工号却在该时段开出医嘱/手术记录——系统会自动触发两类警报:一是灰色操作,即工号被规培生/同事借用(虽无骗保意图,但属管理漏洞);二是骗保红线,即虚构诊疗套取医保基金(如虚记检查、分解手术)。
![]()
一名医生就表示:“这是医政的规定被医保引用了,有些事就该规矩点,我认为就该查。有的主任自己管十张床,全程进修生、研究生、实习生写病历,代签字,管病人。有的大夫晚上不在岗,让研究生看病房,有的让研究生做彩超报告,自己看都不看,直接签字。”
02
查排班表只是一个手段
核心还是违规使用医保基金
医保检查排班表是一个新鲜事,虽然这并非一个直接由法律条文规定的具体流程,但医保局在对医院进行检查时,确实会关注医院的各项管理记录,包括排班表等,以核实医院是否存在虚构医疗服务、虚报医疗费用等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
如果以前没有检查医生排班表的做法,那从现在开始,就有了先例。
事实上,医保局在检查医院时,会采取多种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现场检查、资料审查、数据比对等。排班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记录之一,现已成为医保局检查的重点内容。检查人员会核对排班表与实际医疗服务情况是否一致,是否存在未排班却产生医疗费用等异常情况。
总之,医保部门突查排班表,医生应该重视,非在岗期间把自己的工号交给科室其它人员,并开出医嘱,即使不存在骗保行为,也属于工号乱用,并不合规。
所以不只是查医生的排班表,凡是有涉嫌浪费或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都会被查。
例如,咸安区医保局两个月前就曾公布了“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场景清单和工作计划表,别说排班表了,任何违规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都被监督检查。
![]()
![]()
03
核查排班表
对医疗机构及人员的影响
核查排班表对医疗机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首先,医院需要建立更合理的考勤制度和排班管理系统,确保排班与实际在岗人员一致。其次,要确保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避免出现排版与病历记录不一致的情况。最后,要建立内部自查机制,定期核对排班记录与医保结算数据,提前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对一线医务人员来说,排班核查也带来了多方面影响。
医务工作者整天加班,休班的时候也经常会被要求来医院加班,下了夜班也得再干一上午才能走,否则自己手头的一摊事没有人会替你处理,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请假了,一个电话叫到医院,又开始工作,这都很常见。
江苏一名医生就认为:“从好的方面来说,可以有效遏制单位让员工加班”。
“毕竟严打‘影子医嘱’和‘超人医生’的最好办法就是落实8小时工作制,建议医院全部打卡上下班,超过八小时,医生疲劳上班确实对患者太不负责了,而且医生还有串班、替班的行为,不落实8小时工作制,肯定会有大量医生在调休期间工作开医嘱、出报告,一查一个准。”
新规之下,医务人员需要严格地遵守排班,确保在岗时间与排班表一致。且所有医疗行为都要及时、准确地记录,注重医疗行为的规范性,确保医疗服务提供与医保结算相符。
总之,医保基金的监管越来越严厉了,不知各位医生同行们所在的医院,有没有遇到这类突袭检查呢?
来源:丁香园、华医网、医学界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