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上海云河我是云河2025年09月28日 16:48上海
![]()
“某地IP兴奋的讨论东方明珠会淹没到第几颗球。”这是一个网友的跟帖。我不知道上海人看了这个跟帖会如何?我不知道外地人看了这个跟帖会如何?
我之前写的一篇文章《为何总有人比上海人更兴奋?》我说到了在上海发布海啸预警之后,有些外地人异常兴奋,都凌晨了他们还不睡觉,还在发帖问“海啸到上海了吗?海啸怎么还没有到上海啊?
反正,我是觉得都是些很不友好的跟帖,有些还是赤裸裸地表现出了恶意,也就是幸灾乐祸,作为上海人,我也是有点气愤的。我也说到了,后来有些发帖人都受到了处罚,但是,就是会有这样的老乡,他给我的文章跟帖说“我想问你,别人问海啸到哪是只针对你上海问的吗?是希望上海被淹没所以问的吗?关心一下国内同胞在你这被居心叵测的说成不怀好意了?你这个想法真的很逆天啊””,他认为老乡们这样询问海啸有没到上海,是关心国内同胞,倒是我的不对了,因为我不怀好意,因为我居心叵测,因为我把老乡们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是吧?
那么,这个老乡,我问你,上海发布了海啸预警之后,当一些外地人在兴奋的讨论东方明珠会淹没到第几颗球,难道你认为他们是在关心上海关心上海同胞吗?我不认为他们这是在关心上海同胞,你会认为这是我居心叵测?还是认为是我不怀好意?
当然,如果你一口咬定说老乡们讨论东方明珠会淹没到第几颗球,就是在关心上海同胞,那我也真的没办法了。
我是上海人,但今天不想只聊“上海人的委屈”。
海啸预警时,老乡们半夜不睡追着问:“海啸到哪儿了?怎么还没到上海?”有人却说,这是关心同胞,是我想多了,是我不怀好意,是我居心叵测,那我问你:如果你家小区着火,邻居边拍视频边笑“烧到几楼了”,你会觉得他在关心你吗?
什么是关心,什么是看戏?关心是:“需要帮忙吗?”“注意安全。”看戏是:“淹到第几颗球了?”“怎么还没淹到?”——语气里带着搓手期待的兴奋。
举个更痛的例子:2010年胶州路大火,有人在网上说“烧得好”。这话能是关心?这分明是把别人的悲剧当自己的狂欢。有个网友也提到了这件不愉快的事情,这是上海人永远的伤痛,他发帖说“2010年的胶州路大火,我清楚的记得,当年网上是这么幸灾乐祸的。”老乡,你也会认为他们这是在关心上海同胞吗?
上海收留容纳了1500万的外来务工人员,给他们提供了赚钱机会,即便不来上海的老乡,上海的福利也是惠及到了他的身上的,可是,为什么有人对上海“幸灾乐祸”?有人说,是地域偏见,是嫉妒,是觉得上海“太高调”。但我觉得,更深层的原因是——有些人习惯了把城市符号化,忘了城市里住的是活生生的人。
东方明珠对他们来说是个标签,不是每天从它脚下走过、赶地铁、买菜、接孩子的普通人。更不会有上海人那样的故土情结,当灾难可能来临,他们眼里只有标签的倒塌,而没有“那里的人会不会受伤”。
我气愤的到底是什么?不是不让开玩笑,也不是玻璃心。而是当我们在担心家人安全、在检查门窗时,有人却把我们的焦虑当成段子,还理直气壮地说:“我这是关心你!”这就像你摔了一跤,旁边有人边笑边拍你肩膀:“我这是帮你记录人生挫折啊!”——虚伪不?
中国这么大,哪个城市没经历过难处?我们都曾为彼此揪心、捐款、喊加油。为什么轮到上海,就有人变了嘴脸?真正的关心,从来不会带着“怎么还没灾难”的期待。而幸灾乐祸的人,哪怕披上“关心”的外衣,也藏不住骨子里的冷。
上海不需要特殊对待,但上海人,也不该被当成灾难片里的配角。因为所有城市的故事,本质上都是人的故事——而尊重人,是起码的底线。
至于什么是幸灾乐祸,什么是真心关心,我还是分辨得出来的,我也不会居心叵测,我也不会不怀好意,到底谁才是居心叵测,谁才是不坏好意呢?
![]()
![]()
![]()
我是云河
日常的生活,随意的心情
3926篇原创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