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相对于建制派政客,商人的头脑就是灵活,在美总统特朗普上台不到9个月,就调整了打法,试图以“中国之道”反制“中国之身”。
![]()
前言
2025 年 9 月的华盛顿,前总统特朗普在共和党竞选集会上的发言透露出全新的对华策略,他不再局限于单一领域的施压,而是明确提出 “建立全球伙伴联盟,共同应对中国挑战”。
这番言论并非空谈,数据显示,截至 9 月中旬,已有 28 个国家响应美国号召,在贸易、科技、供应链等领域形成针对性围堵态势,而日本凭借在半导体出口管制和南海联合军演中的积极表现,成为这场包围圈中的 “急先锋”。
![]()
面对这一格局,中国没有选择妥协,而是以一系列精准有力的举措主动亮剑,打破被动局面。
特朗普的打法转变体现在从 “单边施压” 到 “多边围堵” 的战略调整上。
2025 年 1 月其第二任总统就职后,初期仍延续关税战老路,2 月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 10% 关税,3 月再度加码至 20%,4 月更是将部分品类关税飙升至 145%。
![]()
但这种单边行动很快显现弊端,美国大豆对华出口在 2025 年上半年直接归零,50 万美国豆农陷入亏本困境 —— 期货价格每蒲式耳仅 10.10 美元,低于 11.03 美元的生产成本,23.1 万个相关就业岗位面临威胁。
28国的包围
碰壁之后,特朗普迅速转向多边路线,利用盟友体系拉起包围圈,28 国联盟涵盖北约主要成员国及亚太、拉美部分国家,形成 “贸易限制 + 科技封锁 + 军事威慑” 的三维围堵网络。
![]()
28 国包卫圈的构建有着清晰的层次划分,核心圈层由美国、日本、英国等国组成,主要聚焦半导体、新能源等高端产业。
中间圈层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资源国,侧重供应链剥离;外围圈层则涵盖部分拉美国家,以贸易政策协同为主要配合方式。
![]()
在这个体系中,日本的 “急先锋” 角色尤为突出,7 月率先宣布对 23 种高端半导体制造设备实施出口管制,比美国要求的时间提前了三个月,直接影响中国芯片企业的先进制程研发。
8 月,日本又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在南海举行 “年度最大规模军演”,出动 3 艘驱逐舰、2 艘护卫舰及 1 架 P-8A 反潜机,演习区域距中国南沙群岛仅 200 海里,军事威慑意图明显。
日本的激进举动背后,是其与美国的深度战略绑定。2025 年 6 月,美日签署《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协定》,美国承诺向日本提供 50 亿美元芯片产业补贴,日本则保证限制对华半导体设备出口。
![]()
日本经济产业省大臣西村康稔在国会听证会上直言 “这是应对中国技术崛起的必要举措”,这种表态很快转化为实质行动:东京电子、Screen 等日本半导体设备巨头已停止接收中国企业的先进设备订单,导致中国某芯片制造商的 7 纳米制程研发被迫延迟。
在军事领域,日本自卫队不仅增加了与美军的联合军演频次,还计划在 2026 年前部署 1000 枚远程巡航导弹,射程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
面对 28 国包围圈的步步紧逼,中国的亮剑行动首先体现在贸易反制与供应链重构上。
针对美国及盟友的关税壁垒,中国迅速调整进口结构,将大豆采购重心从美国转移至巴西,2025 年 1 至 8 月从巴西进口大豆达 65.92 百万吨,较去年增长 4.8 百万吨,7 月单月进口量 11.67 百万吨全部来自巴西,彻底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
![]()
同时,中国动用 4500 万吨大豆战略储备,叠加 2100 万吨国内产量,足以应对两年的供应缺口,让美国农业关税战的筹码彻底失效。
在科技领域,中国商务部于 9 月 15 日发布《不可靠实体清单规定》修订版,将参与对华技术封锁的 12 家外国企业列入清单,限制其在华市场准入,其中就包括 3 家日本半导体设备企业。
多边外交成为中国破局的另一关键抓手。
![]()
9 月 20 日,在联合国贸发会议上,中国与 16 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供应链合作宣言》,承诺共同建设 “非歧视性供应链体系”,对抗单边制裁与技术封锁。
针对日本在南海的军事挑衅,中国海军于 9 月 22 日在西沙群岛附近举行实弹演习,出动 055 型驱逐舰、轰 - 6K 轰炸机等先进装备,演习科目包括对海突击、防空反导等,直接回应外部势力的军事威慑。
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会上明确表示,“任何试图以军事手段施压中国的行为都是徒劳的,中国有坚定的意志和足够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
![]()
中国的亮剑行动还延伸至规则制定层面。
针对 28 国联盟推动的 “印太经济框架”,中国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扩容,与东盟国家达成新的服务贸易开放承诺,2025 年前三季度,中国与 RCEP 成员国贸易额同比增长 8.3%,占外贸总额的 31.5%。
![]()
在半导体领域,中国加大对国产设备的研发投入,2025 年上半年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已提升至 42%,较去年增长 10 个百分点,中微公司的 5 纳米刻蚀机已实现批量供货,打破日本企业的垄断。
这种 “补短板” 与 “建生态” 并行的策略,正在逐步瓦解科技封锁的壁垒。
28 国包围圈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特朗普的多边策略已显现裂痕。欧盟虽名义上加入联盟,却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对华加征 100% 二级关税的要求,布鲁塞尔在 10 月声明中明确表示 “不愿在美欧关税谈判中牺牲对华利益”。
![]()
德国、法国等国企业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宝马、大众等车企公开反对供应链 “脱钩”,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更是宣布追加 10 亿欧元在华投资。
即便是作为急先锋的日本,也面临国内企业的压力 —— 日本半导体材料企业信越化学因对华出口受限,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降 37%,多个行业协会已向政府提交请愿书,要求放宽出口管制。
![]()
这场博弈的本质,是全球治理体系中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的激烈碰撞。特朗普试图以 28 国联盟重构对华竞争格局,但中国通过贸易反制、科技突围、多边协同的组合拳,正在撕开包围圈的缺口。
日本作为急先锋虽表现激进,却难以承受对华合作受损的代价,而 28 国联盟内部的利益分歧,更让其围堵效力大打折扣。
![]()
中国的亮剑,不仅是维护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更是对多边贸易体系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坚定捍卫。
结语
随着博弈的持续,中国的应对愈发从容。从调整供应链布局到突破核心技术,从巩固多边伙伴关系到参与规则制定,每一步行动都展现出长期战略考量。
![]()
特朗普的多边围堵打法能否奏效,不仅取决于 28 国的协同程度,更要看其是否违背了全球化时代的利益共生法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的亮剑,既是回应,更是宣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