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51岁,1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右肺有占位性病变,因担心为恶性疾病,故来医院就诊。
经询问得知,患者既往体健,但有长期吸烟史。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未见异常,随即行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下叶结节,恶性待排;两肺多发结节,部分为磨玻璃结节;右肺中叶少许纤维灶。
根据患者症状及相关检查,临床可初步诊断为肺癌。于是将患者收治入院,完善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将其部分病理组织送往病理科检验,病理结果提示为腺癌,证实了肺癌的诊断。
随后给予患者进一步完善了腹部彩超、头颅CT、骨扫描等检查,结果未发现转移瘤。与患者沟通,现肺癌诊断明确,建议行手术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
患者表示同意,于是在排除手术禁忌后,进行了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手术,为防止癌细胞出现转移、扩散,追加了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手术过程比较顺利,术毕患者安全返回病房,随后予以其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有助于抗感染。
住院治疗第7天,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特殊不适,手术伤口愈合佳,饮食、睡眠可,二便正常,遂予以患者出院。门诊随访1个月,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可,复查见各项指标良好,病情得以控制。
⚠️ 医生提醒:
肺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往往仅能通过体检查出异常。因此当检查发现肺部有结节、占位性病变、不规则病灶等情况,要及时来院就诊,以明确肿瘤性质,并进行治疗。
为什么有些癌症“悄无声息”?
首先要明白,癌症的“沉默”不是没有原因的,主要跟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发病部位隐蔽,早期肿瘤较小,不会压迫组织,甚至根本没有症状。
二是症状太“普通”,很容易被当成“小毛病”忽略,等到症状加重,肿瘤已经长大了。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存在“没症状就没病”的误区,觉得体检是“浪费钱”,尤其是中老年人,总想着“能扛就扛”,结果给了癌症悄悄发展的机会。
01
这5种“沉默癌”,最容易拖到晚期
01
肝癌:肝脏“没痛感”,疼时已扩散
肝脏是个“沉默的器官”,它没有痛觉神经,早期即使长了肿瘤,也不会有明显疼痛。
很多肝癌患者早期只是偶尔觉得乏力、食欲差,还以为是“没休息好”“肠胃不好”,根本不会往癌症上想。
等到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眼睛发黄、皮肤发黄)、腹水这些症状时,肿瘤往往已经侵犯到肝脏包膜(包膜上有神经),或者转移到了其他器官。
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患者;长期喝酒、有肝硬化的人;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筛查建议:每半年查一次甲胎蛋白(AFP)+肝脏超声,这是发现早期肝癌最有效的方法。
02
胰腺癌:“癌王”的早期症状像“胃病”
胰腺癌被称为“癌王”,不仅因为恶性程度高,更因为早期太难发现。
它藏在胃、肝、胆之间,早期肿瘤只会引起轻微的上腹部不适,比如胃胀、嗳气、偶尔隐痛,跟普通胃炎几乎没区别。
胰腺癌发展极快,从早期到晚期可能只需要半年,一旦转移,5年生存率不到5%。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有胰腺炎病史的人;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糖尿病患者。
筛查建议:每年查一次腹部增强CT+肿瘤标志物(CA19-9),尤其是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别光靠“治胃病”耽误时间。
03
卵巢癌:盆腔里的“隐形杀手”
卵巢癌是女性的“隐形杀手”,早期肿瘤小,藏在盆腔深处,不会压迫到周围组织,所以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
很多患者早期只是觉得“肚子有点胀”“腰有点酸”,还以为是“吃多了”“累着了”,根本不会去做妇科检查。
等到肚子明显变大(腹水)、尿频、便秘、体重下降时,肿瘤往往已经长到很大,甚至转移到了腹腔、肺部。
卵巢癌复发率很高,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不到30%,但早期发现并手术,5年生存率能达到90%以上。
高危人群:50岁以上女性;有卵巢癌、乳腺癌家族史的人;未生育、晚生育的女性。
筛查建议:每年做一次妇科超声+肿瘤标志物(CA125、HE4),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别忽视妇科检查。
04
胃癌:早期症状比“胃炎”还轻
胃癌早期的症状有多不明显?可能只是“吃一点就饱”“偶尔胃反酸”“有点嗳气”,这些症状在吃了胃药后还会暂时缓解,所以很多人会当成“慢性浅表性胃炎”来处理,一拖就是好几年。
等到出现持续性胃痛、黑便(大便发黑像柏油)、呕血、体重暴跌时,肿瘤已经侵犯到胃壁深层,甚至转移到了淋巴结。
我国胃癌发病率很高,但早期诊断率不足20%,很多人都是拖到晚期才来就诊。
高危人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长期吃腌制、熏烤食物的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有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的人。
筛查建议: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高危人群,每1-2年做一次胃镜检查。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金标准”,能直接看到胃里的病变,还能取组织活检。
![]()
05
肺癌:早期咳嗽容易当成“感冒”
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偶尔咳嗽”,可能只是干咳几声,或者咳点白痰,跟感冒、支气管炎太像,尤其是长期吸烟的人,总觉得“咳嗽是正常的”,根本不会去做检查。
等到出现咳血、胸痛、呼吸困难时,肿瘤往往已经侵犯到支气管、胸膜,甚至转移到了其他器官。
很多人第一次做肺部检查就是因为“咳血”,结果一查就是晚期肺癌,错过了手术切除的机会。
高危人群:长期吸烟者(每天吸烟≥20支,烟龄≥20年);长期接触粉尘、油烟、二手烟的人;有肺癌家族史的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人。
筛查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比普通胸片更能发现早期小肿瘤(小于1厘米),早期肺癌通过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
02
别等“有症状”再查!
做好2件事,远离“沉默癌”
面对这些“沉默癌”,最有效的办法不是“等症状”,而是“主动预防+定期筛查”,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一定要记住这两点:
1 - 先改坏习惯,减少癌症风险
戒烟限酒:吸烟是肺癌、胃癌、胰腺癌的重要诱因,喝酒伤肝,还会增加口腔癌、食管癌风险,越早戒越好;
少吃“致癌食物”:少碰腌制菜、熏肉、烧烤、霉变食物(黄曲霉毒素是肝癌元凶),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
控制慢性病:乙肝、丙肝要规范治疗,幽门螺杆菌要及时根除,糖尿病要控制好血糖,这些慢性病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2 -高危人群一定要“精准筛查”
很多人觉得“每年做个体检套餐就行”,但普通体检套餐很难发现早期癌症,比如胸片查不出早期肺癌,腹部B超查不出早期胰腺癌。
高危人群一定要针对性筛查:
有肝病史:查甲胎蛋白+肝脏超声;
有胃病/幽门螺杆菌:查胃镜;
长期吸烟:查低剂量螺旋CT;
女性高危人群:查妇科超声+CA125;
有胰腺病史/糖尿病:查腹部增强CT+CA19-9。
这些“沉默癌”虽然可怕,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大多都有治愈的可能。最怕的就是“没症状就不查”,等到疼了、出血了才来医院,却错过了最佳时机。
别再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尤其是40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人,赶紧把筛查提上日程。
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体检习惯,觉得有用的话,转发给爸妈和家人,一起守住健康第一道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