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明明累得眼皮打架,躺床上却翻来覆去数了几百只羊还毫无睡意;或者某天没干什么重活,却突然困得睁不开眼,连手机都握不住。
以前我们都觉得这是大脑在掌控一切,要么是“司令部”没发休息指令,要么是神经递质乱了套。可华盛顿州立大学刚公布的一项研究,把这个常识性认知给彻底推翻了。
说不定管我们睡觉的“隐形开关”,藏在肚子里那些看不见的细菌身上。
![]()
一
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说出来能吓你一跳,一种叫肽聚糖的细菌细胞壁分子,居然天然存在于小鼠的大脑里,而且它的浓度会跟着睡眠节奏“过山车”。
睡得香的时候它在一个水平,熬夜缺觉了它就立刻变样,这可不是小发现,直接挑战了“睡眠全由神经系统控制”的传统理论,研究团队甚至提出了个“全生物条件”假说。
意思是睡眠根本不是大脑的“独角戏”,而是我们的身体和体内数万亿细菌共同商量出来的结果。
牵头做这个研究的是华盛顿州立大学的博士生埃里卡・英格利希,她在实验里把小鼠大脑翻了个遍,发现肽聚糖和它的“接收器”(受体分子)在大脑各个区域都有分布,而且含量跟着昼夜节律走,白天晚上不一样。
![]()
更让人吃惊的是,当小鼠被故意不让睡觉(睡眠剥夺)时,这些细菌分子的浓度马上就变了,像是在给大脑发“该休息了”的信号。
这里必须先科普个知识点,我们的大脑有层“护城河”叫血脑屏障,这是道出了名的“铁防线”。
它由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脚板构成,紧密连接的细胞能把绝大多数外来物质挡在脑外,连很多药物都钻不进去,更别说细菌的碎片了。
以前科学家一直认为,细菌产物想进大脑纯属天方夜谭。可英格利希的实验明明白白显示,肽聚糖不仅闯过去了,还在大脑里“安营扎寨”,稳定存在不说,还能精准对接睡眠周期。
这一下,我们对大脑和微生物关系的理解就得彻底改写了。
![]()
二
要知道早在人类还没出现的时候,细菌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存节律,当它们后来和动物宿主共生,这套古老的节律很可能就慢慢影响了宿主的睡眠机制。
其实科学界早发现,给动物注射肽聚糖能让它们睡得更沉,但以前都觉得是通过免疫系统间接起作用的,相当于细菌分子先“通知”免疫细胞,再由免疫细胞给大脑传信。
这次的研究首次证实,肽聚糖根本不用“绕远路”,能直接跑到大脑里影响神经活动,这等于给睡眠调节机制找到了一条全新的通路。
英格利希提出的“全生物条件”假说,其实是把两种主流睡眠理论捏到了一起,以前说睡眠,要么是“大脑中心论”,认为大脑像总司令一样发号施令,控制全身进入睡眠状态,要么是“局部睡眠论”,说睡眠更像家里关灯,是身体各个细胞逐个进入休息状态的过程。
“这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两者一起发力。”英格利希解释得很通俗,“睡眠本来就是多层次的过程,不同细胞、不同组织的‘休息速度’不一样,必须得有广泛的协调。”
简单说,大脑确实在发指令,但肠道细菌也在通过肽聚糖这类分子“提建议”,两者配合好了才能睡个安稳觉,哪一方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失眠。
这事往大了说,是神经科学认知的一次“革命”,以前我们总把大脑当成“绝对权威”,觉得身体的一切活动都是它自上而下指挥的。
但最近这些年的研究不断打补丁:肠道微生物不仅能帮着消化食物,还能影响情绪、记忆力,甚至控制你的食欲,想吃甜的还是辣的,说不定都有细菌在背后“撺掇”。
![]()
三
当然现在这事儿还有不少谜团没解开。比如肽聚糖到底是怎么穿过血脑屏障的?毕竟这层屏障的结构那么严密,连大分子物质都很难通过。
还有它在大脑里具体怎么起作用?是直接对接神经元,还是通过其他信号通路?不同细菌产生的肽聚糖效果一样吗?这些问题都得靠后续研究慢慢解答。
但光看已经明确的发现,临床意义就大了去了。现在治失眠的药,大多是针对神经递质系统的,要么是增加褪黑素,要么是调节血清素,虽然能起效,但副作用不少,比如第二天头昏脑胀,长期吃还可能产生依赖。
![]()
以后说不定不用吃药,喝点特定的益生菌,或者通过饮食调整肠道菌群,就能改善睡眠,极端点的,粪菌移植这种现在用于治疗肠道疾病的方法,说不定也能用来调治失眠。
甚至可以直接补充肽聚糖这类有益的细菌代谢产物,精准调节睡眠机制。这对那些被失眠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来说,简直是救命的新方向。
更值得期待的是,这可能会帮我们重新理解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既然细菌分子能影响睡眠,那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常有的睡眠障碍,会不会也和肠道菌群有关?
阿尔茨海默症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会不会也有微生物在背后推波助澜?要知道之前就有研究发现,识别肽聚糖的NOD2受体和帕金森、精神分裂症等疾病存在关联,这背后的联系值得深挖。
![]()
其实想想也挺有意思,我们总觉得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从微生物的角度看,更像是一个“共生体”,那些看不见的细菌不是“外来者”,而是和我们休戚与共的“合作伙伴”,连睡觉这种私密的事,都得和它们“商量着来”。
这场由细菌引发的睡眠认知革命,才刚刚拉开序幕,我们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可能比想象中还要少得多,而每一个这样的新发现,都在帮我们一点点揭开生命的奥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