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日本海上自卫队迎来罕见一幕——「首次在本土附近发现俄“北风之神”级核潜艇」。这艘可发射潜射弹道导弹的战略核武器,与太平洋舰队旗舰“瓦良格”号巡洋舰及“弗蒂·克雷洛夫”号救援拖船一同穿越宗谷海峡,驶入日本海。日本自卫队立即派出“渡田”号快速巡逻艇和1架P-3C反潜机,全程监控俄舰动态。
![]()
“北风之神”是俄海军战略核力量的核心,现役8艘中5艘部署在太平洋舰队。此次核潜艇携旗舰护航现身,明显不仅是日常巡航,而是向日本递送强硬信号。
8月19日,俄军图-95MS战略轰炸机曾在日本附近中立水域巡航超过6小时,并由苏-35S、苏-30SM全程护航。短短一个月内,战略轰炸机与核潜艇轮番“亮肌肉”,显示俄在家门口强化威慑能力。一、日本作死操作:自找麻烦
为何俄军此时“亮剑”?根源在于日本自己:
- 「紧跟美国与北约」:日本不仅对俄实施经济制裁,还频繁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开展联合军事行动,包括演习和情报合作,使俄感受到战略压力。
- 「历史问题态度暧昧」:外相岩屋毅声称苏联参战“违反中立条约”,试图为二战历史“漂白”。这种既挑衅又不认账的态度,让俄不得不用实战手段传递警告信号。
- 「经济脆弱与能源依赖」:日本能源高度依赖进口,尤其是液化天然气和石油。俄如果在周边部署战略核潜艇或进行航母巡航,不仅威慑政治,还能增加日本能源安全不确定性。
俄军逻辑简单:你敢挑衅,我就把威慑力量摆到你家门口。二、内政乱局:自民党总裁选举混战
与此同时,日本政坛正陷入权力真空。9月22日,自民党总裁选举拉开帷幕,「高市早苗、林芳正、小林鹰之、小泉进次郎、茂木敏」充五人扎堆参选,被外界戏称“败北者复活战”。
民调显示,高市早苗以28.3%暂居首位,小泉进次郎紧随其后25.7%。自民党党员人数比上次减少14万,地方票成为关键。「即便选出新总裁,也不一定能顺利成为首相」,因为自民党在参众两院均为少数派,法案和预算通过仍需在野党配合。
选战焦点表面上围绕物价上涨和民生政策,但本质上是各派阀争夺权力的博弈:
- 茂木敏充提出数万亿日元“生活支援金”;
- 小林鹰之主张调整税收政策;
- 林芳正承诺推动实际工资增长1%;
- 高市早苗则强调安全与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与对俄立场。
这种分散焦点和内部争斗,让日本在应对外部威慑时显得步履维艰。
三、俄军威慑背后的战略意图
对俄而言,日本的内外困境正是机会:
- 「外部威慑」:通过核潜艇、战略舰机展示力量,让日本及其盟友认识到“抱美国大腿不等于安全”;
- 「内部无力」:政坛权力混战和经济困境使日本难以形成一致应对策略;
- 「防止扩散威胁」:俄此举也向美日联盟传递信号:在俄本土安全利益受到挑战时,俄有能力快速在远东地区展开反制行动;
- 「战略平衡」:太平洋地区的核潜艇巡航,强调俄罗斯在远东海域仍保有战略核威慑和控制权,同时回应北约在亚太扩展军事存在。
如果日本新总裁继续坚持反俄立场、拒绝正视历史,俄军的威慑可能更频繁、直接,甚至可能包括更大规模的联合海空巡航和核潜艇机动部署。
四、日本面临的多重挑战
- 「外部压力」:美国推动日方在印太地区对抗俄中,要求日本承担更多军事责任;
- 「内部经济困境」:通胀与能源价格高企,政策空间有限;
- 「政治分裂」:自民党派阀博弈激烈,地方与中央票源分化,决策迟缓;
- 「战略困境」:面对俄核潜艇与战略机动,日本难以独立应对,也无法完全依赖美国保护。
这种内外交困局面,使得日本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必须谨慎,稍有偏差就可能激化危机。
未来亚太局势的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如何在外部威慑与内部政治博弈之间找到平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