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年级越高,你越会发现:语文,就是一门玄学。
不少家长都有同感:孩子学语文,使不上劲儿!——阅读扣分、作文扣分,基础还扣分!题刷了,班报了,效果却不明显。
作为一名长期和文字打交道的人,我对语文这门功课,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语文学习确实需要积累,但它绝不是盲目地堆时间。找对方法,抓住关键,进步完全可以更快。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三个我觉得最管用的方法,简单实在,孩子能做到,成绩就一定会有变化。
核心就是九个字:读得透、写得多、基础牢。
![]()
01、读得透
死磕一篇好文章,胜过囫囵吞枣读十本。
很多家长有个误区,觉得孩子只要读书多,语文就一定好。结果孩子书读了不少,成绩却不见涨,为什么?
因为多数时候,孩子只是在“看故事”,看个热闹,就像猪八戒吃人参果,没品出味儿就咽下去了。
语文能力的根基是“模仿”。好比孩子学说话就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学写作也一样,需要模仿高水平的“范本”,才懂得如何下笔。
因此,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就是:要读透!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要“精读”,这是一个把模仿过程慢放、细化的环节,让孩子看清楚:一篇好文章,到底好在哪里。
具体怎么做?我们“拆解”一篇文章看看。
比如,孩子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别光感动一下就完了。我们可以带着他一起“拆”:
“拆”词语:你看,作者写父亲爬月台,用的是什么词?——“蹒跚”、“探”、“攀”、“缩”、“微倾”。
如果我们只写“父亲艰难地爬过月台”,是不是味道全没了?——拆词语,能让孩子体会到,精准的动词有多大的力量。
“拆”句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句话特别短,特别朴实,但为什么那么打动人?
因为它写在父亲费尽力气为他买来橘子之后,这种情感的爆发,用最简单的句子表达,反而最有力。
“拆”结构:为什么文章开头要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这是在铺垫,营造一种怀念的氛围。
为什么重点写背影?——因为背影这个细节,比正面写父亲的脸更能体现那种默默无言的、厚重的爱。
你看,这样读一篇文章,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词汇、句式和构思方法的全方位学习。
一周能这样扎实地“啃”下一篇好文章,比漫无目的地读一本闲书,对语文能力的提升大得多。
二、写得多
把输入变成输出,写作才能活起来。
读是“进账”,是往脑子里装好东西。但装进去的东西不是你的,只有能随时“取出来”用,才是你的。
很多孩子陷入“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境地,问题就出在“写”得太少,或者写得太随意。
写作是一种技能,任何技能都需要高频、刻意的练习才能熟练。通过写作,孩子会主动调用阅读时积累的词汇和句式,思考如何组织材料来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这个过程就是把别人的本事,变成自己能力的过程。
具体怎么做?告别“假大空”的题目,从“小练笔”开始。
别一上来就让孩子写《我的理想》《最难忘的一件事》这种大题目,容易让孩子害怕和敷衍。我们可以化整为零:
模仿写:学了《背影》里描写动作的细节,可以让孩子马上练一笔:“写写妈妈做饭时的背影”,要求必须用上三个以上的动词。
联想写:春天看到柳树发芽了,就让孩子用三五句话描写柳枝,但不能出现“绿”字。这逼着他去观察,去想“嫩芽”、“鹅黄”、“柔软”这些更细致的词。
改写结尾:读了一篇故事,问问孩子:“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给故事安排一个怎样的结局?为什么?”
关键不在于写多长,而在于每次练习都有一个具体、微小的目标。
今天练怎么用动词,明天练怎么打比喻。这样坚持下来,当孩子遇到大作文时,这些练过无数次的小技能就会自动组合起来,下笔自然就有东西了。
三、基础牢
该拿的分一分不丢,才是提分的底气。
前两点是关于能力和素养的,可能见效慢一点。但第三点,是实打实的“送分题”,是快速稳定提分的压舱石。
什么是基础?就是课本里要求必背的古诗文、生字词、文学文化常识。
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试卷上有相当一部分分数是“记忆分”,比如古诗文默写、字音字形、课内文言文词语解释。这些题目答案唯一,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这部分分数,是整个语文试卷上最确定、最可控的“基本盘”。这块阵地一旦失守,靠阅读和作文去弥补,会非常困难。
具体怎么做?下点“笨功夫”,重复是唯一的窍门。
古诗文:不要考前突击。每天利用睡前、饭后的零碎时间,让孩子读十分钟,要求做到“三不”:一字不差、一笔不错、一篇不漏。周末就默写一遍,错字圈出来重点订正。
生字词:每学完一课,听写必须是标配。建立一个“错题本”,专门记录总是写错的字,定期回顾。
文化常识:作者名字、朝代、代表作,这些在学习课文时就随手记住。
这件事听起来最“笨”,最没技术含量,但它带来的分数回报是最直接、最稳定的。当孩子能确保基础题一分不丢时,他面对整张试卷的心态都会更加自信和从容。
回过头看,语文学习的路径其实非常清晰:
用“精读”打好模仿的底子,用“多写”完成从输入到输出的关键一跃,再用“牢基础”守住分数的基本盘。
语文学习,快不起来,因为它关乎积累;但也慢不到哪里去,只要方法对路。希望这三个“一针见血”的要点,能帮你和孩子找到发力的方向,让语文学习不再是一座大山。
我是诺妈,家有男娃,探讨男娃的养育心得,记录孩子的学习日常,分享学习干货,一起共成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