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叫AB,还是AB哥?”
![]()
万梓良怔怔地站在酒吧包厢门外,脸上还挂着刚刚被人轮番拳头招呼的红肿。他没想到,一句不带“哥”的称呼,竟成了他被群殴的导火索。
![]()
![]()
是的,这不是电影桥段。
这是王晶亲口爆出来的“真事儿”,一场不带剧本的社交灾难。
而这个曾经在银幕上扮演无数“江湖大哥”的男人,现实里却完全不懂江湖。
![]()
讽刺吗?很讽刺。
但更讽刺的是——这或许就是他从影帝沦为酒吧驻唱的开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万梓良是港片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青蛙王子》《赌城大亨》《流氓大亨》……他不是在演大哥,就是在演大哥的路上。他身上有一种天生的狠劲儿,眼神一瞪,台词一念,观众就信了——这就是个狠角色。
![]()
可惜,戏里是大哥,戏外却连“江湖规矩”都不懂。
王晶回忆那次事件时苦笑:“人家介绍AB哥给他认识,他第一句就喊‘AB’,你说他不是找打吗?”
![]()
那一顿群殴,或许不是最严重的事。最严重的是——从那一刻起,圈内开始有人觉得,这个人不懂事。
在娱乐圈,不懂事,比没背景更可怕。
王晶说起万梓良的演技时,语气复杂:“他是个戏疯子,演戏很猛,也很夸张。”
这话听起来像夸奖,可细品却不太对劲。
![]()
传闻中,有一次他和周润发对戏,把一个本该内敛的角色演成了“癫狂版”。周润发无奈地说:“你演成这样,我怎么接?我也疯?那我疯得过你吗?”
在戏里压了主角的风头,戏外还不懂低头。
![]()
一来二去,风评就变了——“不好合作”“爱抢戏”“不听导演”。
你说这是不是和他后来无戏可拍,有点关系?
![]()
几年前,有网友在深圳某酒吧拍到一个身形发福、满头大汗的中年男人,在昏黄灯光下唱着《朋友》。
![]()
![]()
他穿着笔挺的西装,麦克风一握就是十几首,声嘶力竭地飚高音。
镜头拉近——是万梓良。
![]()
“这不是当年的影帝么?”“怎么混成这样了?”
有粉丝心疼,也有人冷嘲热讽。
![]()
可你仔细看——他唱得认真,笑得真诚,哪怕观众只有三十个,他也唱得像三千个在台下一样投入。
这不是“落魄”,这是“敬业”。
万梓良的故事,其实并不孤独。
当年和他齐名的影帝们,有的早已封神,有的转战幕后,有的退出江湖安享晚年。
![]()
而他,却像一个还没下台的演员,在酒吧的小舞台上继续他的独角戏。
有人说他不识抬举,有人说他太直,有人说他没背景……
可换个角度看,这不正是“真性情”的代价?
![]()
在一个讲究圆滑、人情、关系的圈子里,性格太直,终究是会被边缘化的。
万梓良不是第一个被“性格”绊倒的演员,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
林建岳曾感慨:“圈子里,最重要的是‘识时务’。”
识时务者为俊杰。可有些人宁可折,也不弯。
这不是错,只是代价大。
![]()
你看黄秋生,早年因“嘴快”被雪藏多年;你看杜汶泽,因“敢说”被封杀一片市场。
娱乐圈,不是讲道理的地方,是讲规则的地方。
![]()
不懂规则,就容易出局。即使你曾经是影帝,也不例外。
万梓良不是不想翻身。
他试过筹拍电影,试过上综艺,甚至接过内地的小角色。
可每一次尝试,都像在用力推一扇早已上锁的门。
他老了,胖了,病了,累了。
![]()
糖尿病折磨着他的身体,几步路都要人搀扶。
可他还在唱,还在演,还在舞台上拼命。
![]()
不是为了重回巅峰,而是——为了生活。
在一次采访中,他说过一句话:“我不怕别人笑我酒吧唱歌,只要观众还愿意听,那我就唱。”
这句话像刀子一样,扎在很多老粉丝心里。
![]()
你说他落魄?他不争辩。你说他不堪?他也不反驳。
因为他知道,真正的演员,不靠掌声活着,靠的是一口气——那口不服输的气。
周润发捐出全部财产,跑步晨练,低调慈善,成了“国民男神”;
万梓良汗流浃背,在昏暗的酒吧里唱老歌,养家糊口,成了“旧日影帝”。
两人曾是银幕上的黄金搭档,如今却走上截然不同的路。
![]()
一个活成了传奇,一个成了传说。
可你问我,谁更成功?
只知道,万梓良还活在他的小舞台上,唱着观众记得的歌,演着没人看的戏。
这不伟大,但很真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