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二大“巨雷”,美股噩梦
9月25号巴克莱股票策略团队发了份研报,直接给眼下火热的AI投资浇了盆冷水,说数据中心往后花钱慢下来,可能会成美股最大的系统性风险。
不少人还在追AI的热度,这份报告一出来,不少投资者都开始琢磨:这热闹背后,是不是真藏着坑?
![]()
AI看着火,但花钱和赚钱的“剪刀差”已冒头
现在市场上都喊算力不够用,说AI资本支出每年能涨30%,规模能到数十万亿美元,可就算这样,算力需求还是比供应多。
标普1500里差不多10%的公司,财报里都提过AI帮着提高了效率,从这看,AI确实有用。
不过咱得客观说,现在科技巨头花钱建数据中心的速度,跟赚现钱的速度已经有点脱节了。
之前有人拿现在和科网泡沫比,说现在巨头资本支出占销售额才25%,比当年电信公司超40%克制,而且巨头们负债也低,现金流稳。
![]()
可我觉得这只能说明现在没那么疯狂,不代表没风险。
你想啊,要是一直这么花钱,哪天现金流跟不上了,不还是得出问题?就像今年Q2,英伟达、微软这些AI龙头,花钱增速都比现金流增速快不少,长期这么下去,财务肯定扛不住。
聊完巨头花钱的节奏,咱再说说真正让人担心的,藏在AI背后的二个“大雷”,这二个雷要是爆了,美股怕是真得遭罪。
![]()
技术、钱,二个“雷”个个戳中要害
第一个雷是技术和效率的问题。
本来以为AI越发展,越需要更多算力设施,结果现在情况有点反过来了。
大模型预训练的数据快不够用了,想再提升点性能,花的钱比以前多太多,另一边,模型推理的时候越来越省成本、效率也高。
这么一来,之前建好的那些算力设施,很可能就闲置了。
![]()
这事儿是不是有点眼熟?当年科网泡沫时的“暗光纤”就是这样,铺了一堆光纤没人用,最后拖垮了不少公司。
之前1月份开源模型DeepSeek-R1一发布,算力相关的股票当天就跌了不少,这已经给市场提过醒了。
我觉得吧,现在大家都盯着AI能赚多少钱,很少有人想“要是技术反过来让设施闲置了怎么办”,这风险一直都在。
![]()
第二个雷在钱上,现在巨头建数据中心的钱,还能靠自己赚的现金流覆盖,可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
要是哪天花钱超过了赚的钱,就得靠外面融资。
更麻烦的是,AI领域那些“独角兽”公司,看着估值高,可风险投资的钱越来越少,退出的渠道也不多。
甲骨文、Meta今年都搞了几十亿美元的私人信贷交易。
![]()
搞不清要是后面融资变难,这些巨头还能不能扛住花钱的压力。
这二个雷不只是影响AI行业,对美国经济和美股的影响才更让人担心。
美股估值怕要“掉血”,经济也受牵连
先说说经济,2025年上半年美国GDP增长1.4%,这里面数据中心相关的投资就贡献了1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AI投资已经是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了。
要是后面经济因为别的原因,比如失业率涨了,开始衰退,AI投资再跟着慢下来,那经济下滑的速度肯定会更快。
这种“雪上加霜”的情况,比单一行业出问题要严重得多。
![]()
再看美股,巴克莱测算了一下,要是未来两年数据中心花钱总共降20%,对标普500的盈利影响不算大,也就3-4%。
可问题不在盈利,在估值,2023到2025年,AI相关股票涨那么多,大多是靠估值撑起来的。
要是这三个雷爆了,标普500整体估值可能会跌10-13%,AI基础设施相关的行业,估值跌20%都有可能。
我觉得投资者现在真得留意这三个风险的变化,别光盯着AI的热度。
![]()
不是说AI不好,而是现在的投资节奏有点太急了,跟当年科技泡沫时的盲目有点像。
合理对冲风险,比如配点稳一点的板块,或者做些保护措施,才是稳妥的做法。
总的来说,AI二大“巨雷”不是吓唬人的,它们可能会让美股经历一场估值暴击,还会拖累美国经济。
虽然AI长期发展的逻辑没破,但短期的风险要是不重视,最后吃亏的还是投资者。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