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在那玛峰海拔 5300 米处亲眼见到贯穿登顶路线的冰裂缝时,我终于懂了 “雪山从不是游乐场”—— 这条 2024 年 7 月因 50 米长冰裂紧急封闭的路线,如今虽已重新开放,却仍藏着不少 “隐形陷阱”。作为贡嘎山海拔 5588 米的卫峰,那玛峰号称 “雪山入门级天花板”,既能一天从大本营冲顶,又能直面贡嘎主峰全景,却因冰川裂缝和高原天气让不少新手栽了跟头。本文结合冰裂事件后的最新实测,拆解 “安全登顶三大原则”“航拍贡嘎技巧”“装备避坑指南”,不管是户外小白想圆雪山梦,还是摄影党想拍绝景,甚至中老年人想体验高原风光,都能找到适配玩法,连当地向导都夸 “这篇把那玛峰的‘险’和‘美’讲得比手册还透彻”。
![]()
一、先认对 “山”:5588 米的 “入门级狠角色”,藏着贡嘎最美视角
别再被 “初级技术型雪山” 的标签骗了!那玛峰的 “友好” 只体现在海拔和路线长度上,真正站在冰川脚下才知道,它藏着 “入门即硬核” 的真相 —— 既能让新手体验冰雪攀登的快感,又能将贡嘎西北山脊的全景尽收眼底,这种 “性价比” 在国内绝无仅有。
1. 身份卡解码:贡嘎卫峰里的 “观景 C 位”
核心数据:那玛峰位于康定境内,作为贡嘎山的卫峰之一,海拔5588 米的高度刚好卡在 “初级技术型雪山” 的黄金区间,比四姑娘山二峰高 300 多米,却比雀儿山低近 1000 米。山顶的远古冰帽是天然观景台,天气晴好时,能清晰看见贡嘎主峰的 “金字塔” 轮廓,连西北山脊的冰川纹理都看得一清二楚。
独特优势:它是亚洲东部离大城市最近的低海拔现代海洋性冰川景观区,从成都出发开车 6 小时就能到徒步起点,不用像登珠峰那样花半个月适应海拔。2016 年摄影师姜曦带队航拍时就说,这里的空气通透度极高,顺光时能拍出贡嘎的 “佛光” 奇观,这是高海拔雪山很难遇到的福利。
我的观点:那玛峰的 “入门级” 是相对技术难度而言,绝非 “随便爬” 的小山丘。它的冰川裂缝、冰雪坡和多变天气,对体能和装备的要求比想象中高,与其说它 “简单”,不如说它是 “雪山新手的最佳试炼场”—— 能教会你敬畏自然,又不会彻底劝退热情。
2. 冰裂事件复盘:为什么雪山 “翻脸比翻书快”
2024 年 7 月的冰裂事件给所有登山者敲了警钟:甘孜州教体局公告显示,连续降雨导致那玛峰顶峰 40 米处出现50 米长、最宽 5 米的冰裂缝,直接切断主线路,当时紧急叫停了所有登山活动。四川省登协会长刘建解释,这是雪线以上(5300 米)的 “屋檐雪” 因积雪增厚和气温变化引发的正常现象,但垮塌时间无法预测,可能随时引发雪崩。
安全启示:别在雨季(7-8 月)挑战高海拔路段!雪线上下的 “雨转雪” 会让积雪密度突变,冰裂缝风险呈几何级上升。我今年 4 月去时,向导特意带我们绕开去年的裂缝区域,还说 “现在的安全路线是用无人机反复勘查过的,这钱千万别省”。
实用提醒:出发前一定要查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的公告,所有雪山封闭或开放信息都会第一时间更新。别信 “野向导” 说的 “能抄近路”,正规团队会配备 GPS 和冰裂缝探测设备,去年冰裂事件中,正是专业团队的及时勘查才避免了伤亡。
![]()
二、登顶攻略:从成都到顶峰,3 条路线适配不同人群
那玛峰的魅力在于 “千人千玩法”:户外猛男能 2 天速登,家庭游客能走轻徒步,摄影党能蹲守航拍机位。但无论选哪种,“安全永远是第一位”,这是我从向导那里听到的最多的话。
1. 经典 3 日路线:新手首选,节奏舒缓不虐心
这是最成熟的路线,全程海拔爬升循序渐进,适合体能中等、首次登雪山的人,人均花费约 3000 元(含向导、住宿、装备租赁)。
Day1:成都→康定→下子梅村(海拔 3200 米)
开车 6 小时抵达藏村,当天别剧烈运动,好好适应海拔。住藏式民宿,晚上吃牦牛肉火锅(80 元 / 人),喝酥油茶缓解高反(别喝太多,会失眠)。
避坑提示:康定到下子梅村的最后 20 公里是碎石路,SUV 最佳,普通轿车容易刮底盘。别在康定买 “高价氧气瓶”,民宿的罐装氧气(50 元 / 罐)足够应急,真严重了直接送医更靠谱。
Day2:下子梅村→大本营(海拔 4200 米)
徒步 6-8 小时,全程 12 公里,海拔爬升 1000 米。前半段是森林和草甸,后半段开始出现碎石坡,快到大本营时能看到冰川一角。
我的经历:走到 5 公里处时我差点放弃,腿像灌了铅,向导递来的能量胶(提前买好,景区卖 30 元 / 支)救了命。大本营的帐篷很暖和,晚上能看到银河倒映在冰川上,就是厕所离得远,夜尿要鼓足勇气。
Day3:大本营→顶峰→返程
凌晨 3 点出发,摸黑徒步 3 小时到海拔 5300 米的冰舌末端,然后穿冰爪、带冰镐攀登冰雪坡,约 2 小时登顶。8 点前必须下撤,避免正午雪化引发危险。
必看景观:登顶瞬间能看到贡嘎主峰在晨光中 “镀金”,西北山脊的冰川像银色巨龙,这时赶紧按快门,10 分钟后可能就起雾了。
下撤提醒:别贪拍!我同行的大哥因为多拍了 5 分钟,冰爪打滑差点摔跤,向导说 “正午的冰雪坡比镜子还滑,一秒钟就能出意外”。
2. 轻徒步路线:中老年人友好,不用登顶峰也能看美景
如果体能有限或带着老人孩子,这条路线完美适配,只需 1-2 天,主打 “轻松看雪山”,人均 1500 元就能搞定。
核心路线:下子梅村→贡嘎寺(海拔 3750 米)→冰川观景台(海拔 3900 米),徒步往返 8 公里,耗时 4 小时,沿途全是平缓草甸,没有陡坡。
必体验:在贡嘎寺喝酥油茶,喇嘛会讲那玛峰和贡嘎山的传说;观景台能看到那玛峰的冰川全貌,不用爬高也能拍 “雪山 + 森林” 的大片。
实用技巧:租一匹马驮行李(200 元 / 天),自己轻装徒步,藏族马夫还能当临时向导,会告诉你哪里拍雪山角度最好。
3. 速登路线:老驴专属,2 天极限挑战
适合有高海拔经验、体能超强的人,全程节奏紧凑,对装备和意志力都是考验,必须组队且有专业向导带队。
Day1:成都→大本营,开车 + 徒步 10 小时,直接住 4200 米营地,考验快速适应能力。
Day2:凌晨 2 点出发,6 小时冲顶并下撤,当天返回康定。
风险提示:高反概率比 3 日路线高 3 倍,我见过有人第一天就头痛呕吐被迫放弃。别逞强,向导有权随时终止行程,这不是 “丢面子”,是对生命负责。
![]()
三、装备避坑:这些 “智商税” 别买,保命装备不能省
广东省消委会的登山鞋测评狠狠打了 “网红装备” 的脸:25 款登山鞋里 13 款不防水,20 款没达标防滑性能。在那玛峰这种环境,装备差不是 “不舒服”,是 “会要命”。
1. 核心装备清单:每一样都是 “保命符”
登山鞋:这是最重要的装备!一定要选高帮、防水、深齿纹的专业款,测评里表现优秀的 Columbia、Salomon 能扛住 3 万次弯曲不漏水,在冰川融水路段绝对靠谱。别买 “网红轻便款”,低帮鞋会灌雪,浅齿纹在冰雪坡上必打滑。我穿的 Salomon X Ultra 4,在 5300 米的冰坡上稳稳当当,同行大哥的 “便宜货” 直接开胶,只能提前下撤。
冰雪装备:冰爪、冰镐、安全带必须租正规品牌(每样 50 元 / 天),别用二手货。冰爪要选 12 齿以上的,在硬冰面上抓力更强;安全带要试穿,确保贴合身体,不然徒步时磨得生疼。
衣物:遵循 “三层穿衣法”:内层速干衣(别穿纯棉,出汗后冻成冰壳)、中层抓绒衣、外层冲锋衣。帽子要选能遮住耳朵的,我在顶峰时风大到头疼,多亏了抓绒帽救场。
其他:带 10 片暖宝宝(贴手机和鞋垫),高海拔低温会让手机秒关机;墨镜选防紫外线 400 + 的,雪盲比晒伤更难受;装一壶热姜茶,喝一口暖全身。
2. 智商税避雷:这些装备白花钱还累赘
“万能” 登山杖:别买几十元的塑料款,测评显示支撑性差,遇到陡坡会断;选碳纤维材质的(200 元左右),轻便且承重强。
高反药套装:药店推荐的 “天价套餐” 没用,提前 7 天吃红景天就行,到了高原别剧烈运动,多喝温水比吃药管用。
便携氧气瓶:10 升以下的 “迷你款” 纯属心理安慰,真高反了吸 2 分钟就空了,大本营的大罐装氧气才靠谱。
3. 高反应对:别等难受了才补救
预防:出发前 3 天别熬夜、别喝酒,让身体处于最佳状态;抵达后前 24 小时别洗澡,温差大会诱发高反。
处理:轻微头痛吃布洛芬,严重时(呕吐、意识模糊)立刻下撤到低海拔,别信 “扛一扛就过去”,高反致死往往就在 “扛着” 的那几小时。
我的经历:去年有个队友在大本营发烧,向导二话不说就安排马送他下山,后来他说 “再晚半小时,可能就肺水肿了”。高反没小事,认怂不丢人。
四、航拍攻略:拍贡嘎大片的技巧,摄影师都藏着不说
那玛峰是航拍天堂,空气通透、地貌丰富,还能拍 “雪山穿云” 的绝景。但高海拔航拍有很多坑,姜曦总结的经验比说明书管用多了。
1. 设备选择:别让 “电力焦虑” 毁了大片
无人机:选抗风等级 6 级以上的,大疆御 3 在 5000 米以上表现稳定,精灵 4 虽然能用,但续航会从 28 分钟缩水到 15 分钟,拍不了几个镜头就没电。
电池:每块电池都要提前暖热!高海拔低温下,电芯温度不到 20 度会大幅掉电,我把电池揣在抓绒衣里,比放保暖袋里管用。
储存卡:带 3 张 32G 以上的高速卡,每个机位拍完就换卡,当天导出来备份,别指望 “一张卡拍全程”,万一炸机就全没了。
2. 拍摄技巧:避开这些 “死亡陷阱”
风速把控:5 米 / 秒以上别飞!虽然无人机标称能抗 18 米 / 秒的风,但强风会让画面抖成 “帕金森”,还可能吹到峡谷里炸机。我早上 8 点拍的,风速 2 米 / 秒,画面稳得像用了云台。
返航设置:把返航高度设到 500 米以上!山区地形复杂,矮返航高度会撞山。一定要 “直线可视飞行”,被山体挡住信号就立刻拉高,最好找个助手帮你盯着无人机。
避坑提示:远离军事设施和寺庙,航拍时别飞得太低惊扰野生动物;在冰川上空别做 “俯冲” 动作,冰面反光会干扰指南针,容易失控。
3. 最佳机位:拍贡嘎全景就去这 3 个地方
顶峰平台:5588 米的山顶能拍 “那玛峰 + 贡嘎主峰” 同框,顺光时能拍出贡嘎的 “金边”,下午 3 点光线最佳。
冰川冰舌:4200 米处的冰川末端,能拍 “蓝冰 + 雪山” 的层次感,无人机穿云拍摄时,能捕捉到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冰面上的光斑。
贡嘎寺观景台:不用爬山就能拍,能把那玛峰、贡嘎山和森林草甸拍进同一画面,适合新手练手。
五、周边配套:吃住行玩全攻略,新手不慌
那玛峰周边配套成熟,不像偏远雪山那样 “吃穿都发愁”,但选对地方能省不少钱。
1. 住宿:从藏村到营地,丰俭由人
下子梅村:藏式民宿(200 元 / 晚),有热水和电热毯,能洗热水澡,适合适应海拔时住。
大本营:双人帐篷(150 元 / 人),向导会提前烧好热水,晚上有点冷,但能体验 “躺在帐篷看星空” 的浪漫。
康定市区:返程后住这里(300 元 / 晚起),能吃顿好的犒劳自己,还能买牦牛肉干当特产。
2. 美食:别只吃泡面,这些藏餐超美味
必吃清单:① 牦牛肉火锅:80 元 / 人,肉质紧实不膻,配藏式酸菜解腻;② 酥油茶:咸口的更能缓解高反,10 元 / 壶,别点甜的,容易腻;③ 糌粑:5 元 / 份,藏族阿妈会教你怎么拌,饱腹感超强,徒步时带两块当干粮。
避坑提示:大本营的泡面卖 20 元 / 桶,提前在康定超市买好(5 元 / 桶);别喝冰镇饮料,高海拔喝冰的容易肠胃不适。
3. 交通:自驾还是跟团?看人数选
自驾:成都→康定→下子梅村,全程 300 公里,最后 20 公里碎石路要慢开,SUV 租金 300 元 / 天,油费约 200 元。
跟团:选含交通的登山团,省去租车和找路的麻烦,还能拼车分摊费用,适合独自出行的人。
实用提醒:康定到下子梅村没有公共交通,别信路边的 “黑车”,正规包车 200 元 / 趟,能送到民宿门口。
总结:那玛峰的美,值得你认真准备
从冰裂事件的警示,到登顶时的震撼;从航拍贡嘎的兴奋,到喝酥油茶的温暖,那玛峰教会我的不仅是 “怎么登雪山”,更是 “怎么与自然相处”。它不是 “随便就能征服” 的小山,却也不是 “高不可攀” 的险峰 —— 只要选对季节、备好装备、跟着专业团队,无论是户外新手还是摄影爱好者,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雪山记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