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不能没有墨脱!它跨在两国命脉之上,为了驻守解放军付出太多

0
分享至

在西藏墨脱的边境线上,有片让人疑惑的“富人区”。

400多栋崭新的别墅,每家带小院,路边铺着红色人行道,太阳能路灯整整齐齐。



可走近了才发现,这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连个人影都没有。

别误会,这不是没人要的“烂尾楼”,而是国家给墨脱深山里的村民建的安置点。



以前那些村子藏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深处,滑坡、泥石流家常便饭。

别说开车,连走的路都屡修屡毁。



国家心疼村民,就掏钱盖了这些好房子,等着大家从山里搬出来。

可也正是这片没人的安置点,让人想起墨脱这地方不简单。



它不只是村民的新家,更是中国守着西南大门的关键。

为了守住它,解放军付出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解放军的62年苦守

从1962年中印自卫反击战之后,解放军就开始守着墨脱了,一守就是62年。

别以为墨脱现在通了公路就不苦,以前这是真的“与世隔绝”。

那会儿没路,物资全靠人背马驮。



成都军区司令员傅全有早年去视察,只能坐直升机。

下了飞机一看,300多个官兵没一个穿军装的,都穿着五颜六色的便装。

问了才知道,大家当兵就发过一套军装,早就穿烂了。



司令员当场红了眼,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其他苦更不用说了。

战士们巡逻的路,说是“生死路”都不为过。

要翻4000多米的雪山,过几十条急流,还得防着雪崩、泥石流,山里的蚂蟥、毒虫也常找上门。



有个叫张洪万的副连长,带队翻雪山时遇上雪崩,直接变成了冰雕。

战士焦大银被毒蛇咬了,没等救治就没了命。

62年里,有30个战士永远留在了墨脱。但就算条件这么苦,没人退缩。



有个叫詹雨的战士,他爸爸以前就是墨脱的兵,建设的时候牺牲了。

詹雨毕业后,直接穿上军装回了墨脱,说要接着爸爸的活儿干。

还有个医学硕士郑宗钊,放着大城市的好工作不去,偏偏回墨脱当军医,就为了守着这片土地。



从“孤岛”到幸福家园

墨脱以前有个外号,叫“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

想进墨脱,得徒步翻多雄拉山口,走几天几夜,好多人走一趟就怕了。



2013年,扎墨公路终于全线通车。

这路才100多公里,却修了整整50年,还牺牲了34个人,百余人重伤。



路通了,墨脱的日子才算真的变了。

国家搞易地扶贫搬迁,把像多卡村、甘登村这样难到达的村子,整体搬到了靠近国道的地方。

以前甘登村的村民,拿东西全靠马驮。



现在搬了新家,每家都有车,泡面5块钱一桶,跟外面差不多。

2024年,甘登村人均收入能到2.5万,公路、电网、自来水、5G信号全通了,医保也人人都有。

不光村民日子好起来,外面的人也愿意来这了。



村里的川菜馆也开了起来。

有人说,川菜馆就像“路标”,路修到哪儿,川菜馆就开到哪儿。

以前没人敢想的旅游,现在也火了,2023年前9个月,墨脱就接待了34.8万游客。

村民们种茶叶、跑运输、开小卖部,再也不是以前困在深山里的样子。



墨脱的命脉分量

为啥说中国不能没有墨脱?先看位置。

它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一边挨着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还被印度非法占着。



这是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的交汇点,要是没了墨脱,中国在藏南的边防就没了支撑。

更关键的是雅鲁藏布江。这条江在墨脱有个大落差,水能蕴藏量相当于三个三峡工程。



现在墨脱要建水电站,建成了不仅能缓解全国的用电紧张,还能带动当地发展。

可印度却坐不住了,因为雅鲁藏布江流出中国后,就是印度的布拉马普特拉河。

关系着印度4300万人的喝水、种地。



其实印度不用慌,中国建水电站是为了发电,不是要卡它的水。

水电站还能调节水流,旱的时候放水,涝的时候蓄水,对下游反而是好事。



但这也能看出来。

墨脱不光是中国的边防前沿,还攥着西南的“水脉”“能源脉”,地位根本没法替代。



现在的墨脱,安置点的别墅等着村民入住,边防战士还在巡逻,水电站也在推进。

从以前的“雪域孤岛”,到现在的“边境要塞”。

墨脱的每一步变化,都离不开解放军的坚守,离不开国家的投入。



它不只是一片土地,更是中国西南的“命脉”。

这样的墨脱,中国永远不能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双台风!“凤凰”生成!“海鸥”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双台风!“凤凰”生成!“海鸥”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ilove汕头
2025-11-06 12:15:48
移居香港才懂,内地人引以为傲的退体金,是香港老人遥不可及的梦

移居香港才懂,内地人引以为傲的退体金,是香港老人遥不可及的梦

阿纂看事
2025-11-05 13:36:53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茼蒿立大功!医生调查发现:茼蒿对这5种疾病有好处,建议常吃

阿纂看事
2025-10-13 15:36:03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64岁的刘德华终于开始大大方方的公开自己和老婆朱丽倩的照片

乡野小珥
2025-10-27 11:08:35
欧冠3连败!穆里尼奥遭背弃,球队0-1落后,球迷们第76分钟就退场

欧冠3连败!穆里尼奥遭背弃,球队0-1落后,球迷们第76分钟就退场

英超这些事儿
2025-11-06 05:59:41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师徒变死敌?刀郎撤回版权不到一年,云朵终于反击,结果大快人心

凡知
2025-09-29 10:37:29
一路领跑,北方最强地级市“开挂”了?

一路领跑,北方最强地级市“开挂”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5 22:55:07
景业智能:与摩尔线程达成战略合作

景业智能:与摩尔线程达成战略合作

证券时报
2025-11-06 09:59:06
“刘思涵的校服在非洲”火上热搜,博主否认摆拍:在安哥拉生活一年多,这里有很多二手中国衣服,一件最低不到10元

“刘思涵的校服在非洲”火上热搜,博主否认摆拍:在安哥拉生活一年多,这里有很多二手中国衣服,一件最低不到10元

极目新闻
2025-11-05 21:34:47
澳太阳能电力过剩,政府拟每天免费供电三小时!

澳太阳能电力过剩,政府拟每天免费供电三小时!

环球趣闻分享
2025-11-05 13:40:06
乌军精锐425团反击红军城!俄军成尸山血海,72小时损失1226人!

乌军精锐425团反击红军城!俄军成尸山血海,72小时损失1226人!

环球热点快评
2025-11-06 10:09:41
刺激:3-0,29岁拜仁旧将萨内发威,土超劲旅完胜欧冠4冠王+3连胜

刺激:3-0,29岁拜仁旧将萨内发威,土超劲旅完胜欧冠4冠王+3连胜

侧身凌空斩
2025-11-06 06:00:23
赖清德称“台湾不属于中国”,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反对两岸统一

赖清德称“台湾不属于中国”,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反对两岸统一

寻途
2025-11-02 16:31:10
卢秀燕露出狰狞面目,郑丽文每天都遇到阻力,好在有6大支持力量

卢秀燕露出狰狞面目,郑丽文每天都遇到阻力,好在有6大支持力量

今日美食分享
2025-11-06 10:59:46
690:6?汪峰终于意识到,刀郎是他永远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690:6?汪峰终于意识到,刀郎是他永远无法逾越的一座大山

小娱乐悠悠
2025-11-06 09:46:41
韩国人感到后怕,特种部队指挥官作证:当初尹锡悦想杀很多人

韩国人感到后怕,特种部队指挥官作证:当初尹锡悦想杀很多人

北纬的咖啡豆
2025-11-06 10:16:19
蒋纬国去世后,宋美龄看完账单当场沉默:养子81年,竟欠了一身债

蒋纬国去世后,宋美龄看完账单当场沉默:养子81年,竟欠了一身债

荐史
2025-11-06 09:30:07
巴黎世家3.6万的一分裤长这样!衣服已经颠到让人怀疑人生

巴黎世家3.6万的一分裤长这样!衣服已经颠到让人怀疑人生

80后房车生活
2025-09-28 23:27:33
朱珠直播被迫翻车!顶级富二代把这个品牌坑惨了

朱珠直播被迫翻车!顶级富二代把这个品牌坑惨了

李东阳朋友圈
2025-11-05 18:27:40
神舟二十飞船遭撞击,罪魁祸首是谁?航天员如何平安回地球?

神舟二十飞船遭撞击,罪魁祸首是谁?航天员如何平安回地球?

介知
2025-11-06 11:10:15
2025-11-06 12:56:49
揽星河的笔记 incentive-icons
揽星河的笔记
最是乱花迷人眼
2968文章数 54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艺术
旅游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旅游要闻

携程“免费城市半日游”项目已接待超万名游客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6 热管直触,瓦尔基里推出单塔单风扇、双塔双风扇风冷散热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