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美国特朗普明确表示:不会允许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
要知道,特朗普在任时一直被广泛认为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亲密的盟友,他主导推动了《亚伯拉罕协议》,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美国大使馆迁至那里。
他的这番最新表态,无异于给自己过去的政策踩了一脚急刹车,也给当前本就高度紧张的以巴局势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
当前,约旦河西岸的局势如同一捆干燥的柴火。
根据2025年9月的最新数据,该地区的犹太定居点人口持续增长,巴勒斯坦平民与以色列军警的冲突几乎每日都在上演,伤亡数字不断更新。
国际社会,包括一些传统上支持以色列的欧洲国家,批评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
特朗普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划下红线,显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嗅到了某种危险的气息,或者说,他看到了国内政治风向的转变。这颗棋子,他必须动了。
![]()
别看特朗普说话常常显得冲动,但他的决策内核始终是个精于计算的纽约房地产商人。
他第一次执政时对以色列近乎无条件的支持,是一笔政治投资。
当时,他需要巩固国内 evangelical基督徒(福音派基督徒)和亲以色列强硬派的支持,这些人是他的核心票仓。
同时,通过全力支持内塔尼亚胡,他试图打造一个对抗伊朗的坚固前线,这符合他“美国优先”战略下减轻自身负担的考量。
![]()
那段时间,内塔尼亚胡就像是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的“金牌合伙人”。
但时移世易,有句话叫“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2025年的政治地形已经变了,美国国内的政治气候在悄悄转向。
特别是年轻一代选民和关键的中间派选民,对巴勒斯坦人的处境表现出越来越多的同情。持续不断的冲突画面通过社交媒体传播,让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在美国主流舆论中开始遇到阻力。
![]()
而特朗普是个嗅觉极其灵敏的政治动物,他不可能闻不到这股味道。此时划出“红线”,更像是一次精准的“市场止损”和“客户群拓展”。
他是在向潜在的、可能摇摆的选民示意:我特朗普不是无原则的莽夫,我懂得在关键时刻踩刹车,维护美国更广泛的战略利益,或者说选票利益。
再加上他对内塔尼亚胡可能也积累了相当的不满。
![]()
简单来说,特朗普是一个强势的老板,认为他给了合伙人也就是内塔尼亚胡巨大的支持和资源,但这位合伙人近来的表现却不断给“公司”惹麻烦。
西岸局势的持续恶化,让美国在国际上背负了巨大的道义压力,甚至可能将美国拖入更复杂的地区冲突,这完全违背特朗普“美国优先”、避免海外泥潭的初衷。
特朗普的“忍无可忍”,或许正源于此。
![]()
他觉得内塔尼亚胡的“冒险举动”已经开始损害美国的,以及他个人的整体利益了。
这条红线,既是警告,也是提醒:我们的合作关系是有条件的,别越界。
不过,特朗普画下的这条红线,真正执行起来,难度堪比在流沙上筑墙。
最大的不确定性,就在于特朗普自己。
他的政策以善变和“交易艺术”著称。今天划下的红线,明天会不会成为新一轮讨价还价的起点?这谁也说不准。
![]()
如果内塔尼亚胡私下给出某些令人心动的承诺,比如在遏制伊朗方面采取更激进的联合行动,这条红线的硬度会不会打折扣?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即便特朗普是认真的,他的做法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反效果。
对于以色列国内的强硬派来说,这种来自最亲密盟友的“公开羞辱”和制约,会不会反而刺激他们采取更极端的行动,以造成既成事实?
![]()
目前,内塔尼亚胡正领导着一个脆弱的联合政府,其内部有极右翼势力时刻虎视眈眈。而特朗普的压力,可能不是巩固内塔尼亚胡的地位,就是削弱其执政基础,这两种结果对地区稳定而言都充满了变数。
另一方面,对于巴勒斯坦人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特朗普的这番话能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希望?恐怕也很有限。
![]()
他们不会忘记特朗普任期内的亲以政策对巴勒斯坦事业造成的巨大伤害。
这次表态,更多被视为美国国内政治算计的产物,而非政策的根本性转变。
巴勒斯坦人的绝望感并未因此减轻,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基本面依然糟糕。
这条红线,或许能暂时抑制最坏情况即大规模吞并的发生,但距离推动和平进程重回正轨,还有十万八千里。
中东这个大火药桶,引信依然在呲呲作响,特朗普的举动,更像是试图把引信换一根更长的,而不是要去浇灭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