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35弹舱画面首曝光!网友争论:弹舱这么小,带不了重型反舰弹怎么办,那要它何用?
“歼-35弹舱挂弹”一张照片,把军迷的魂儿又勾起来了:中国隐身舰载机能不能带重型反舰导弹?不能?那要它何用?
![]()
先别拍桌子,把烟掐了,听我拆完这道题,你可能会发现“不能”才是正经答案。
先摆数据。
我翻了一圈公开资料,歼-35弹舱长度≈4.2 m,宽1.2 m,深0.35 m,单侧净高只有0.55 m;
F-35C单侧弹舱4.3 m×0.9 m×0.5 m,看起来差不多,但F-35为了塞下2 000磅GBU-31,把舱门铰链外移、侧壁削薄,还牺牲了近400 kg结构重量,直接代价是机身鼓包、横截面积暴增0.28 ㎡,超音速巡航能力直接“腰斩”——0.95马赫以上阻力比F-22A高28%。
![]()
洛马自己试飞员的评价是:“F-35在1.2马赫以上就像顶着降落伞。”
所以,F-35能挂2000磅,不是技术奇迹,而是设计取舍:美国人从娘胎里就给F-35定了“打击战斗机”基因,空战靠隐身+传感器虐四代机,超音速机动可以“割一点”。
咱们面对的对手是F-22A、F-35C,一上来就要在第一岛链外打五代机对决,超音速巡航、超音速机动是硬指标,谁舍得拿这个去换一枚GBU-31?
![]()
换句话说,歼-35真要硬塞1吨级弹药,舱门一厚、机身一鼓,0.9马赫都喘,那才叫自废武功。
再说反舰。
很多人脑子里的剧本是:隐身舰载机偷偷摸进去,一发重型弹把航母劈成两半——剧本很爽,但导演是外行。
现实战场里,反舰任务分三层:战术级、战役级、战略级。
战术级目标是护卫舰、补给舰、无人艇,弹重200–350 kg,射程150–300 km,歼-35挂两枚“折叠翼鹰击-83K改”绰绰有余;
战役级目标是航母、两栖群,射程要求400 km以上,弹头300 kg以上,这年头都用高超音速飞行器,轰-6K、055大驱、093B核潜艇平台发射,10分钟到场,比舰载机起飞、编队、冲刺、占位快一个数量级。
战略级干脆交给东风-21D/26,半小时内从西北戈壁直插西太,舰载机连油都不用烧。
![]()
我查了不少数据,发现美军自己也一样:F-35C弹舱最多塞一枚JSM(420 kg,3.9 m),想挂LRASM(1.1 t,4.5 m)只能外挂,一外挂隐身就破功,雷达反射面积从0.001 ㎡蹦到0.1 ㎡以上,跟超级大黄蜂没区别。
所以美国海军真正的“航母杀手”是舰载高超音速导弹CPS、是驱逐舰的AGM-179A,不是F-35C。
让隐身战斗机去干战役级反舰,属于“让狙击手扛火箭筒”,画面违和,效率还低。
那未来对面打击谁来干?答案正在跑道上滑跑——CCA“忠诚僚机”。
去掉人,机体瞬时过载可以拉到9 G以上,弹舱深度能做到0.8 m,塞两枚1 000 kg级高超音速导弹毫无压力;
就算被击落,飞行员不用写遗书,成本只有有人机的三分之一。
2025年珠海航展,航天科工已经摆出了“云影-5000”全尺寸模型,弹舱长度4.6 m,单侧挂点1.2 t,官方展板写得明明白白:“穿透性对海打击”。
![]()
有人机负责侦察、指挥、空战,无人机负责“搬砖”,这才是下一代海空战场的正确姿势。
所以,歼-35带不了YJ-12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不带。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五代机把空优攥瓷实,把信息链路攥稳,对面打击交给更大、更快、更狠的平台,或者干脆交给无人铁憨憨。
非要让隐身战斗机去背1吨大炸弹,那不是军事需求,是军事浪漫病,得治。
一句话,弹舱尺寸不是技术瓶颈,是战略清醒:我们没打算让歼-35当“隐身炸弹卡车”,它只要能在第一岛链外先敌发现、先敌发射、先敌脱离,把对方的五代机摁在甲板上,就算完成任务。
至于砸航母?后面排着更大、更粗、更快的高超音速导弹,轮不到舰载机瘦胳膊瘦腿地去硬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