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最近真的让人愁得直挠头,本来球迷们还幻想着巴黎周期能有啥大动作,结果一场对泰国女排的惨败就像一记闷棍,直接把大家敲回现实,谁能想到,一向主打团队协作、强调没有“球星崇拜”的中国女排,这次却成了网友们操心的对象,助理教练杨昊那句“女排不需要明星球员,靠整体实力就行”一时间成了大家对喷、玩梗的焦点,你可以说这是技术流的自信,也可以说是摆烂的开始
说起杨昊,不得不提她当年还是黄金一代主攻手,手感好,经验足,退役后还带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排打出过亚军成绩,也担任过国家二队助理教练,战绩算得上亮眼,谁承想这次在国家队新的组队思路上,她坚决不选朱婷、袁心玥这类核心,理由很简单:不需要球星,中国女排目标是整体强,至于大赛经验?似乎反倒成了负担,话说到这里,很多球迷是真的听懵了,难道靠一群国内都打不上主力的新人就能在国际赛场上逆袭吗
可现实有点残酷,对阵泰国女排的那场,进攻上的无力几乎一览无遗,关键时刻没人敢拍板,传球犹豫,拦防混乱,场上气氛一度比场边还要低气压,现场解说员都忍不住叹气,甚至社交媒体上观众也开始刷起了“团队篮球带来的极致成果”,讽刺意味拉满,整体至上没错,但缺乏关键先生,哪怕再讲整体,最后都逃不过“没人能得分”的尴尬,这就像NBA那套无板凳球星流,想靠五上五下冲击总冠军,能成个啥样呢
部分球迷要说了,婷队、袁心玥的确也有伤病,也到了调整阶段,但彻底弃用真就“矫枉过正”,一刀切到最后,反而激励了国内一批边缘运动员,在世界大赛混了个国际健将称号,这事虽然没问题,大家都理解运动员的难处,可你如果以牺牲国家队成绩为代价来“扶持基层”,那是不是就本末倒置了,某种意义上讲,这种“集体梦游”的策略,反而让女排的传统凝聚力被削得七零八落
再扯几个数据,朱婷上一次缺席,核心攻点找不到人,得分直接下滑了快两成,拉锯战中根本没有止损点,助理教练平时说“整体为先”,到了比赛紧张时刻,其实谁都知道,世界一流强队有强力发动机才敢冲锋,修修补补的临时组合打到生死分上就是差一口气,这还不是没练过,只是苦主变成了咱们自己,放眼日本女排、塞尔维亚、意大利,哪个不是大心脏加整体节奏,两头都得要,中国女排眼下的极端平民化,更像是一种无奈下的自我修正,可惜修着修着就掉坑里了
![]()
还有人没发现,最近中国女排的训练阵容明显年轻化,选手们热情倒是有,气势上也说得过去,但实战当中经验差距一目了然,那些本来在国内联赛都难混主力的球员,被推上国际赛场就是送分题,对面泰国队员一个小斜线吊球,转头就能收下关键分,中国女排还在彼此示意排站队形,这不是经验问题,这就是国际赛场的素质鸿沟,主帅赵勇的培养计划倒是没变,不看成绩看未来,2028年奥运会目标不变,可问题是,这样用人,真到那个时候能站稳脚跟吗
其实说多了都托大,球迷不是非得逼女排立刻翻身,但也不是不能理解新老交替要有磨合周期,关键是现在的“整体战术”是不是打得太单一,结果教练席上面面相觑,场下网友“点赞回怼”都成了常态,既然要走没有球星的道路,那也得拿出过硬的技战术来填坑吧,不能每次输了都甩锅给年轻、交学费,毕竟这不是学校排球社团,是中国女排,是肩上扛着历史荣光和群众期望的老牌强队
最后要说,这轮暴跌固然扎心,杨昊当初的豪言也许本意是让女排活得更有整体性和可持续,但竞技体育的舞台,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没有核心拉一把的整体,是没灵魂的拼图,抱怨没用,停滞更要不得,女排要翻身,既需要底层的生力军茁壮成长,也不能轻易丢了那几张王牌,历史经验和关键先生,才是中国女排不断在关键场合上演绝杀的底气,说难听点,你可以选择相信团队系统,但不能假装球星无用,中国女排要想重回巅峰,首先得认清自己到底差在哪,然后才有资格谈理想
结尾还是要喊一声,“女排精神”不是一句空话,跌倒了就该想想怎么爬,也该想清楚,什么是成就团队的钢筋水泥,什么是摆烂的遮羞布,答案永远写在赛场上,下一个周期,且看主教练和团队怎么拆解死局,球迷们期待的,还是真正靠本事说话的女排,别让梦想停留在纸面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