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阿姨捏着被医保窗口退回的报销单,双手微微颤抖——单颗1.2万元的种植牙费用单上,“非报销范围”。她喃喃自语:“同样是治牙,为啥拔牙能报,种牙就不行?”
“种一口牙,县城一套房”的调侃,道出了无数缺牙患者的辛酸。尽管2025年种植牙集采后价格大幅腰斩,但当无数人拿着账单咨询医保局时,得到的仍是冰冷回复:种植牙仍未纳入全国医保统筹报销。这场涉及缺牙患者的保障博弈,到底卡在哪里?
![]()
01 医保底线:美容与治疗的楚河汉界
医保局划定的清晰而坚决:“治疗性可报,美容性自费”。翻开2025年医保目录,这条红线切割出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治疗阵营里,龋齿补牙、牙髓炎根管治疗、智齿拔除等项目赫然在列。在三级医院,职工医保患者拔颗智齿能报销60%-70%,连麻醉费都包含在内。这些项目背负着“解除病痛”的使命,医保基金为其敞开大门。
而在美容阵营中,种植牙与牙齿矫正、烤瓷牙并肩而立。尽管种植牙能恢复80%以上咀嚼功能,医保系统仍将其定义为“改善型需求”——如同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2025年《口腔健康蓝皮书》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牙齿缺失率高达89%,全口无牙比例达4.5%。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医保基金的承受能力成为最大考量。
02 价格真相:集采风暴后的费用拆解
虽然不能直接报销,但集采政策让种植牙价格大幅下降。2025年种植牙费用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
种植体费用:集采后价格大幅降低,国产种植体(如百康特、创英)价格约1500元/颗起,韩系种植体(如登腾、奥齿泰)价格约3000元/颗起。
牙冠费用:牙冠挂网价格平均降幅达50%以上。例如,牙冠竞价后产品入围均价为327元,其中市场需求量最大的牙冠产品入围价格降至150元
医疗服务费:全国统一调控为单颗常规种植牙全流程医疗服务及药品总费用调控目标。
集采后,如果选择欧美系的高端产品,在医保定点医院整颗牙种植完成大约需要5000元左右,告别了高端种植体“万元时代”。
![]()
03 黎明曙光:地方试点的破冰突围
虽然国家层面未放开,但多地已开启地方试点探索
北京模式:医保个人账户支付50%,年度限额8000元。宁波创新:全额使用个人账户余额,先垫付后划扣。成都特色:签约“普惠种牙”项目的民营机构,可用个人账户支付耗材费。
2025年最重磅的突破来自:“医保+商保”融合支付,通过补充保险报销30%-50%。一位65岁退休教师在沪种牙后惊喜发现:“原本1万元的费用,报销后自付仅5000元”。
同时,医保正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将各地价格项目进行整合,新项目更多从患者获益角度衡量医疗技术价值,体现“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
04 现实困境:那些不说的秘密
个人账户的“曲线救国”
虽然种植牙本身不能报销,但医保个人账户余额可支付种植牙部分费用。厦门参保职工王先生就使用个人账户支付了种植牙手术费4180元中的2100元。深圳参保人通过“家庭共济”,可用子女医保账户支付种牙费,年转额度达1.6万元
特殊情形报销
因重大口腔疾病治疗导致的缺牙修复,或必须拔牙后进行的种植修复(需提供完整病历证明),可能获得部分费用减免。
![]()
05 未来展望:2026年或现转机
医保专家预测未来可能采取“分步走”策略:
优先将半口/全口种植纳入医保(如牙槽骨萎缩患者);
商保补充:平安、众安等险企已推出种植牙专项险;
地方创新:深圳试行“医保积分”制度,种植牙可抵扣部分社区医疗服务费用。
从完全自费到集采降价,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动,种植牙的“医保之路”正是医疗普惠化的缩影。正如医保在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工作中所强调的,要处理好“增福祉与稳运行”的关系。或许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回顾这场讨论时,会发现种植牙进医保的进程,已然成为医疗保障从“生存权”向“发展权”拓展的生动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