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胡海泉就一唱歌的?人家悄默声搞出50多家公司,90%人都被蒙在鼓里。
1975年沈阳老楼里,他老爹是部队里有名的诗人,家里书房堆的全是诗集。十岁那年他写的短文登了《少年报》,攥着报纸跟老爹显摆,老爹就一句:“文字要真诚。”这话他记到现在。
![]()
11岁被老爹摁着学钢琴,指尖磨得通红,偷藏琴谱被抓包。老爹没骂他,坐那儿讲部队写诗的日子:“啥喜欢的事,都得熬得住寂寞。”打那儿起,他再没偷懒,后来凭着耳朵就能扒拉歌,音乐种子算扎了根。
高考想考厦大新闻系,考前一天烧到39度,手抖着考完,差12分没考上。录取通知书塞抽屉,转头抱起吉他——专业不对口,歌不能停。大学四年泡音像店、出租屋写歌,歌词本改得密密麻麻。
21岁揣着3000块北漂,在音像社整理磁带,工资800块,住五环外小平房,冬天没暖气裹棉被写歌。淘了个二手调音台,周末给地下乐队编曲,忙到天亮趴桌上眯会儿,写出满意的歌就觉得“值了”。
![]()
1997年给李小双做专辑,录音棚撞见陈羽凡,黑皮衣抱吉他,聊音乐从下午侃到半夜。陈羽凡拍他肩膀:“以后一块儿做歌。”转年组了“羽泉”,《最美》一出来卖130万张,满大街都放“你在我心中是最美”。
红透半边天那会儿,他倒琢磨开了:娱乐圈热度来得快去得快,光唱歌不行。巡演间隙啃《商业模式创新》,跟前辈吃饭不问八卦,净问“公司咋控成本”“咋挖新人”,被笑“想太多”,他心里门儿清:不能只当“歌手胡海泉”。
2006年搞EQ唱片,别人还盯着实体碟,他转头跟移动合作彩铃,把歌拆成片段让人下载。十几个人挤朝阳区写字楼,一年整出8200多张唱片,彩铃榜前十占六首,这脑子是真活泛。
![]()
签马天宇时,那小子选秀后人气掉得厉害,他听完试唱:“嗓音干净,有故事感。”陪磨半个月《该死的温柔》,彩铃下载1.2亿次,公司光无线业务分成就赚上千万。后来签李易峰,一首《四叶草》让“国民校草”名号打响,眼光毒得很。
2013年搞海泉基金,投早期项目。看中李佳琦那会儿,人家还没成“带货一哥”,他说:“这小子对产品专业度、直播节奏感,以后能成气候。”后来美腕火了,成了投资圈经典案例。到2024年,他名下50多家公司,横跨娱乐、科技、消费品,成都趣睡科技上市那天股价涨40%,他微博发的还是弹吉他的日常。
![]()
陈羽凡出事那晚,他正在外地开投资会,接到电话没慌,连夜飞回北京,当晚发微博:“清者自清,任重道远。”不拖泥带水,直接切割。2023年基金被警示函,他立马自查整改,一周后回应:“感谢监督,以后规范来。”不推卸责任,稳得一批。
现在当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院长,穿白T恤牛仔裤抱吉他进教室,跟学生弹唱《最美》,教他们从生活找灵感。当评委只看作品原创性,跟年轻人说:“坚持自己比跟风强。”
工作室墙上,一边挂着羽泉早期合影,俩小伙儿笑得青涩;另一边贴满海泉基金投资项目LOGO。窗外车水马龙,屋里他调着音轨,一半音乐热爱,一半商业理性。有人问最喜欢哪个身份,他乐了:“每个都是我,把事做好就行。”
![]()
你说他这叫“装”?我倒觉得,这年头能把热爱和生意都做扎实的,真没几个。你身边有这样闷声干大事的人不?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