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简氏防务周刊》9月最新数据,南亚空军军备格局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印度空军大手笔采购114架阵风F-4,评估引进140架苏-57隐身战机,巴基斯坦则在升级歼10CE与枭龙体系。兵力、技术、体系三重压力下,地区安全局势愈发扑朔迷离。
![]()
军备竞赛再升级,印巴空中天平剧烈倾斜
2025年下半年,南亚军备竞赛进入全新阶段。印度空军以250亿美元敲定114架阵风F-4采购协议,成为全球最大在途现代化战机订单之一。与此同时,印度国防部正与俄方谈判140架苏-57隐身战机的采购与联合生产事宜。这一系列动作令外界哗然。
数据不会说谎。印度空军目前拥有31个作战中队,远低于所需的42个编制。米格-21、幻影2000等老旧机型即将退役,印度急需补充新型主战机以维持空中威慑力。法国“阵风”F-4具备较强的多用途作战能力,而苏-57则以超远程打击、隐身和数据链能力著称。印度希望通过阵风与苏-57的“西东结合”,打造具备攻防一体、全域作战的新一代主力空军体系。
幻影2000
![]()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极为复杂。苏-57真实交付速度倍受质疑。俄乌冲突持续消耗俄罗斯工业资源,2024年全年仅交付5架苏-57,且多项工艺尚未成熟。法国阵风F-4虽然技术较新,但其电子系统与弹药补给依赖欧洲供应链,印度国内组装与维护成本高企,技术转移进展缓慢。HAL纳西克工厂此前组装苏-30MKI就因品控与进度问题饱受诟病,外界对其能否承接苏-57生产任务普遍持怀疑态度。
印度空军的“数字游戏”与现实困境
按照印度最新规划,到2028年希望形成以阵风、苏-57、LCA-Tejas Mk3为三大支柱的空军主力框架。83架LCA-3订单已经启动,力求填补中低端作战缺口。印度媒体对这一未来编制充满期待,认为将彻底压制巴基斯坦空军。然而,现实却远比想象复杂。
LCA-3
![]()
首先,苏-57的实际到货量和作战能力充满不确定性。俄罗斯航空工业受西方制裁影响,零部件供应链屡遭中断。苏-57隐身技术和航电系统大量依赖俄本土科研力量,国际合作难度极大。单机价格高达1.75亿美元,远超F-35A,且俄方优先保障本国需求。外界普遍预计,印度能够如期获得完整140架苏-57的概率极低。
其次,阵风F-4虽然号称“多用途标杆”,但在实战中暴露出航程有限、雷达探测距离不及预期等短板。2025年5月7日的印巴空战,3架阵风试图突破巴控线,被巴军歼10CE编队用霹雳-15空空导弹精准拦截,短时间内损失2机,第三架阵风因损伤坠毁。法国工程师事后确认,阵风被霹雳-15击中致命部位。这场空战成为印度空军的沉重教训,也令阵风F-4的“神话”蒙上一层阴影。
![]()
印度媒体高调宣传“击落6架巴方军机”,但美方卫星影像证实,巴基斯坦仅损失一架无人机。外界普遍评价,印度空军的数据游戏难掩作战体系与技术短板。
巴基斯坦的应对与体系优势
面对印度空军的“数字碾压”,巴基斯坦表面上陷入绝对劣势。现有战斗机数量仅为印度一半,且大批型号为“枭龙”Block2/3这类中低端平台。美制F-16因美国政策限制实际出动受限,巴空军可用的歼10CE不过20架。然而,巴方并未被动挨打。
F-16
![]()
巴方计划未来5年内,形成40架歼10CE、40架歼35A隐身战机的作战体系,重点提升远程打击与防区外作战能力。更关键的是,巴基斯坦空军背后拥有完整的中式作战体系支持。高效的数据链、北斗卫星导航、电子战与预警体系,实现从感知到打击的全流程升级。
很多外媒忽视了这一点。巴基斯坦空军战机虽然数量有限,但通过体系融合和信息共享,能够有效提升作战效能。枭龙Block3已实现与歼10CE、歼35A的数据链互通,形成高度一体化的空中作战网络。这种体系对抗能力,正是印度空军难以企及的“隐形优势”。
![]()
但巴基斯坦的软肋也极为明显。经济高度依赖外援,沙特等国家每年大额军事援助是维持现有军力的关键。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民族、阶级等多重压力制约着其扩军步伐。大规模引进高端战机,势必对财政和社会稳定带来更大考验。
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与地区前景
南亚空军竞赛,已从单纯的“数量比拼”升级为“体系对抗”。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加速主战机型的更新换代,但背后的经济与社会承受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
印度2025-2026年国防预算高达780亿美元,其中近1/3投入阵风与苏-57采购。教育和医疗预算多年徘徊在160亿美元与120亿美元左右,农村学校与医院基础设施极为薄弱。大批民众对天价军费表达不满,舆论质疑“买飞机还是修教室”的呼声愈发高涨。持续的军备投入,令印度财政赤字雪上加霜,社会福利停滞不前。
巴基斯坦同样压力山大。军费占GDP比重高居不下,外债负担沉重。每年仅利息支出已接近GDP的8%,经济发展严重受限。军备竞赛迫使巴方不得不压缩民生开支,青年失业率高企,社会动荡风险上升。
![]()
2025年5月7日印巴空战的爆发,成为南亚安全格局的分水岭。短暂交火后,5月10日两国即在国际社会斡旋下达成停火协议。联合国、欧盟、上合组织等多方持续推动印巴通过谈判解决争端。克什米尔地区局势依然紧张,双方在实际控制线部署重兵,但大规模冲突的风险暂时可控。
数字背后的“隐形较量”
114架阵风、140架苏-57、20架歼10……这些数字背后,是南亚两国对安全的极度焦虑,也是工业能力、体系整合、国力承受的多重博弈。空军的“明面竞争”只是冰山一角,数据链、卫星导航、电子战等新型作战体系才是决定未来空天格局的关键。
![]()
印度寄望于“西东合璧”打造空军新主力,但受制于技术转移、生产能力、体系融合的多重瓶颈。巴基斯坦依托中系装备与体系作战优势,在数量劣势下谋求“以小博大”。两国军备竞赛的恶性循环,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
南亚的天空,远未晴朗。谁能打破军备竞赛的死循环,谁才能真正赢得和平与发展。权力的天平永远不会偏向数字更大的一方,体系与理性才是地区安全最后的筹码。未来的南亚,不只是战机的较量,更是心态与智慧的比拼。
参考资料:印度计划购买140架俄苏-57隐身战机,彻底升级作战能力
2025-09-25 19:34·澎湃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