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妻子翁帆,两人相差54岁,除了日常生活之余,这也自然无形中给翁帆带来了很多照顾任务。
![]()
翁帆自己也表示过,为了丈夫杨振宁的身体,她16年没睡过一个超过十点半的觉,每天跟着老伴的节奏早睡早起。
这话不是什么刻意营造的浪漫剧本,是她嫁进杨家这十六年里,揉进柴米油盐里的实在日子。
1995年,当时翁帆刚满19岁,在汕头大学英语系读大一,学校要办“世界华人物理学大会”,请来了不少学界大腕,杨振宁和杜致礼夫妇也在其中,翁帆被挑去当志愿者,负责接待这两位从海外来的客人。
![]()
她后来在采访里提过那次的见面,杨振宁穿得特别朴素,灰色的中山装,戴个黑框眼镜,说话声音不大,跟她聊的第一句话是“汕头的风很大吧?”
原来早上接机的时候,杨振宁注意到她缩了缩脖子,杜致礼更亲切,拉着她的手问“小姑娘读什么专业?”得知是英语,杜致礼笑着说“以后要是想翻译物理著作,我给你推荐书单”。
那几天翁帆跟着他们跑会场,听杨振宁跟学生聊相对论,跟教授争论量子力学的应用,散会那天,杨振宁把自己的名片塞给她:“以后有英语问题,给我写信。”
![]()
翁帆没当这是客套,之后她真的写了信,不是追星式的讨好,而是一同探讨学术的问题,而杨振宁也总会细心回信解答。
就这么的时间来到2003年,杜致礼因病去世,她连夜写了封信,表达了对阿姨离世的遗憾,信寄出去一个星期,杨振宁回了信:“下周末来北京,我想见你。”
北京的见面像老朋友叙旧,杨振宁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攥着杜致礼的照片,跟翁帆说“我最近总失眠,翻她的日记,看到她写‘振宁最近咳嗽,要提醒他少抽烟’,可我自己都忘了”。
![]()
那天的银杏林里,杨振宁说了很多,说自己怀念杜致礼做的红烧肉,说最近在写回忆录,说“有时候看着镜子里的白发,觉得活着没什么劲”,翁帆没接这些沉重的话,只是默默地回应。
从北京回来,两人的信写得更勤了,直到2004年秋天,杨振宁约翁帆去广西阳朔,他们住在遇龙河边的民宿里,每天早上一起去看农民划竹筏,下午沿着漓江散步,晚上在院子里看星星,杨振宁突然说:“帆帆,我们结婚吧。”
翁帆没惊讶,她早猜到了,这半年的相处,她看清了这个老人的心思,不是找保姆,不是图热闹,是想找个能陪他走完剩下路的人,既能帮他整理资料,又能在他想念杜致礼的时候,递杯热茶。
![]()
那年12月24号,两人在香港注册结婚,杨振宁82岁,翁帆28岁,消息传出来,外界炸了锅,有人说杨振宁“老来荒唐”,有人说翁帆“攀高枝”,翁帆没辩解,她只是把杨振宁的物品整理好,跟着他搬去了清华的公寓。
婚后的第一堂“必修课”,就是调整作息,翁帆以前是“夜猫子”,写翻译稿能熬到凌晨两点,早上十点才起,可杨振宁不行,高龄老人,睡眠浅,凌晨三点醒一次,五点准醒,醒了就要起来走动。
翁帆咬咬牙,把自己生物钟掰了,晚上十点半关手机,陪杨振宁看半小时电视,十一点准时上床,早上六点起床,先去厨房熬小米粥,熬到粘稠,再把杨振宁的降压药和温水摆到床头。
![]()
这不是偶尔的迁就,是十六年如一日的坚持,外界总说他们是“学术伴侣”,可日子过起来,全是柴米油盐的琐碎。
翁帆管着家里的账,杨振宁的收入大部分进了清华的教育基金,给物理系的学生设奖学金,给贫困地区的学校捐实验室设备。
翁帆没问过“能不能留一点给我们俩”,她只说“您的心愿,我帮您实现”,去年清华物理系有个学生拿了奖学金,专门去家里感谢,翁帆笑着递了杯茶:“不用谢,是我该谢你们,帮我完成了他的心愿。”
![]()
杨振宁的藏书和手稿,翁帆一件没动,前几年杨振宁把它们全捐给了清华,有人算过值上千万,翁帆就说“那是他一辈子的东西,捐出去比放在家里有意义”。
她自己住的别墅,是杨振宁婚前买的,装修得很简单,客厅摆着杜致礼的照片,书房是杨振宁的书桌,卧室的衣柜里,她的衣服占了一半,另一半是杨振宁的中山装。
还有遗产的事,杨振宁早就立了遗嘱,现金和房产留给杜致礼的三个孩子,翁帆只留一栋别墅的使用权,有人替翁帆委屈,说“十六年付出,就换个别墅?”翁帆听见了,只笑:“我要的是他每天都好好的,不是房子。”
![]()
这些年,外界的质疑慢慢少了,换成祝福,有人拍到他们一起出席活动,翁帆推着轮椅,杨振宁穿着西装,精神很好。
她只是把这些日子过成了习惯,每天早上六点的粥,每天晚上的散步,每次杨振宁咳嗽时递过来的温水,每次有人问起“您为什么嫁给他”,她只说“他是个值得陪的人”。
原来十六年的日子,从来不是一场“牺牲”,是两个人把彼此的生活,揉成了同一个节奏。
![]()
有人问翁帆“后不后悔”,她没回答,只是拿出手机翻照片,有1995年杨振宁给她签名的照片,有2004年阳朔的竹筏照,有去年百岁生日的合影,照片里的杨振宁,从73岁到103岁,头发白了,背有点驼了,可身边的翁帆,始终站在他旁边,把他扶稳,陪他往前走。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没有什么惊世骇俗的浪漫,只有十六年如一日的早睡早起,只有把对方的身体放在心上的实在,只有把日子过成同一节奏的默契。
![]()
这大概就是婚姻最本来的样子,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是藏在作息里的关心,是落在细节里的在乎,是你陪我慢慢变老,我陪你走完剩下的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