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映赤心,战歌耀湖湘
文/陈永祥
九月的楚天云淡风轻,晨曦为湖南省老干部大学的金秋大礼堂镀上一层鎏金。9月25日清晨,这座平日里浸润着墨香与琴韵的建筑,此刻正翻涌着滚烫的热血——四百余名鬓染霜华的老领导、老党员,老军人,老教师、老学员端坐其间,目光灼灼如炬,共同见证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场献给民族记忆的深情礼赞。
![]()
当帷幕在激昂的乐声中豁然拉开,舞台上瞬时腾起一片红色的海洋。《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刚劲似钢,老同志们浑厚的嗓音裹挟着岁月沉淀的力量喷薄而出。那些曾在不同岗位挥斥方遒的手,此刻紧握成拳抵在胸前;曾经执笔批阅文件的脊梁,随着节奏挺得笔直如松。歌声里不仅有音符的跳跃,更有当年游击健儿穿越崇山峻岭的脚步声,有军民鱼水情深的温暖回响,每一个颤音都叩击着在场每个人心底最柔软又最坚硬的部分。
![]()
若说前一曲是磅礴的长卷,《松花江上》则是刻进骨髓的警钟。低沉压抑的前奏尚未完全铺展,台下已有不少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领唱者的嗓音带着沙哑却愈发厚重,像是从历史纵深处传来的呐喊。台下白发苍苍的老人们眼中泛起泪光,那不是脆弱,而是历经沧桑后对苦难铭心的痛惜,是对侵略暴行的切齿愤恨。年轻的工作人员忽然读懂了祖辈们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在这震颤的空气里,这句话化作了具象的重量。
![]()
压轴的《游击队之歌》《金色的秋天》彻底点燃了全场。轻盈跳跃的节奏中,老人们仿佛褪去了岁月加诸其身的迟缓,眼神灵动如当年穿梭于青纱帐的年轻战士。有人轻轻拍手附和,有人跟着哼唱走调,更多的人只是专注凝视着舞台,嘴角扬起骄傲的弧度。那些被时光模糊了的青春面容,在这些熟悉的旋律里重新鲜活起来,混合着汗水与泪水的奋斗岁月,此刻都化作眼底闪烁的光芒。
![]()
谢幕时分,经久不息的掌声像春雷般滚动。我看见了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军装上的勋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看见教了一辈子音乐的老教授,指挥棒仍在半空保持着有力的弧线;看见坐在轮椅上的阿姨,枯瘦的手却在拼命鼓掌。这一刻,年龄不再是数字,身份消弭了界限,所有的生命都在同频共振——那是对和平的珍视,对英雄的致敬,对民族精神的传承。
走出大礼堂,秋阳正好。身后传来断断续续的哼唱声,恍然惊觉,这不是简单的文艺汇演,而是一场庄严的历史交接仪式。老一辈用饱经风霜的声音告诉我们:有些记忆必须铭记,有些精神永远年轻。当我们接过这沉甸甸的精神火炬,分明感到里面跳动着炽热的火焰,照亮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壮阔征程。
作者简介:
![]()
长沙祥哥,原名陈永祥,笔名羊羽,湖南省直诗协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自幼热爱阅读,喜欢写作。1983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长沙晚报》《解放军报》《星星诗刊》《湖南工运》《湖南省老年人》等杂志发表过作品。1980年入伍,1985年军校毕业留校工作,先后担任教官、干事、秘书、教导员等职务。1999年转业到湖南省总工会,先后担任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委员、仲裁员、一级劳动关系协调师、湖南省法学会会员、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会员、湖南省经贸建设工会副主任、湖南省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长、一级调研员等职务。
陈永祥为人热情,性格豪爽,正直善良,乐于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曾评为全国“平安之星”“维稳卫士”“湖南省最美信访干部”,被誉为情系职工的“维权卫士”,被大家尊称为长沙祥哥。他善于观察,文思敏捷,笔耕不缀,用笔将工作和生活中的真善美化作美丽的诗篇。他创作的散文诗《白云之间》被山风景区刻印在宣传广告上来宣传山。
祥哥的诗词不仅画面感强,有声韵之美,而且字里行间处处洋益着满满的正能量。常读祥哥的诗,您将受益匪浅。
编辑:刘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