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颉,创造文明,日月同辉
仓颉每日仰望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创造了象形文字,被尊为文字始祖,永远为炎黄子孙所敬仰。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伟大文明。文字的发明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文字从象形文字逐渐演变为方块字,沿用至今,且曾对周边国家的文字创造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国,文字的起源可追溯至远古的黄帝时期。相传,一位名叫仓颉的古人创造了文字,因此被后人推崇为造字神。
![]()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其相貌异于常人,拥有四只灵光熠熠的眼睛。他遇事沉着冷静,智慧超群,为人宽厚通达,深得黄帝的赏识,常被委以重任。此外,仓颉还天生具备一项罕见的天赋——擅长写画。
黄帝发现他的这一特长后,便让他专心致志地从事画图造字的工作。然而,这却让仓颉陷入了困境。图和字该如何创造?他日思夜想,半年时间转眼即逝,冬天已至,却仍未找到造字的良策。
一天夜里,大雪纷飞。次日清晨,仓颉上山打猎,只见白雪皑皑,覆盖了山川树木。他转遍一座山,却未见到任何猎物。正当他准备下山时,突然从树林中窜出两只山鸡,在雪地上觅食,留下了两行长长的爪印。随后,又有两只小鹿窜出,发现人后迅速逃窜,雪地上留下了它们的蹄印。
仓颉看得入神,早已将打猎之事抛诸脑后。他对比山鸡的爪印和小鹿的蹄印,发现形状各异。于是灵光一闪:将鸡爪印画出来即为“鸡”,将鹿蹄印画出来即为“鹿”。世间万物,只要将其形象描绘出来,不就成了字吗?想到此处,仓颉欣喜若狂,立即将这一想法禀报黄帝。
黄帝听后大喜,表示待仓颉将天下山川日月、飞禽走兽的形象都化作文字后,便下令颁布天下。自此,仓颉每日仰观日月星辰,俯察鸟兽山川,致力于创造象形文字。
![]()
然而,随着象形文字的日益增多,书写材料的选择却成了难题。写在石头上过于沉重,难以搬运;写在木板上则显得笨重不便;写在兽皮上亦不合适。这一连串的难题令仓颉倍感困扰。
某日,有人捉到一只大龟,前来请求仓颉为其造字。仓颉仔细观察龟背,发现其上排列着整齐的方格子,灵机一动,便依照龟的模样,创造出了“龟”字。随后,他将字刻在龟背的方格中。因刻字之痛,龟趁人不备,爬入河中游走。
三年后,这只刻字的龟在异地再次被人捕获。人们告知仓颉,龟背上的字不仅未被水冲刷掉,反而变得更大,字迹愈发清晰。自此,仓颉命人捉龟,取下龟壳,将所造的象形字一一刻于其上,再用绳子串起,呈献给黄帝。黄帝观后大悦。这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象形文字与甲骨文的起源。
相传,字成之日,举国欢庆,感动天神,谷子如雨般纷纷落下;而那些凶恶的鬼怪则因惧怕仓颉造字带来的不利,以为大祸临头,整夜哀哭不止。这便是史书中所载的“天雨粟,鬼夜啼”。仓颉因此被尊为文字的创始人,永受炎黄子孙的敬仰。
![]()
后人为了纪念仓颉的卓越贡献,在他的故乡白水县史官乡杨武村修建了仓颉墓,并在他创造汉字之地——长安县长里村,建造了造字台。造字台是后世为缅怀仓颉而建,据传其建造时间可追溯至约3000年前的周朝(西周)。后来,周穆王在仓颉造字台旁又修建了一座神庙,名为“三会道场”。至清代,仅存孤台与古庙,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中沅亲笔题写的“仓颉造字台”石碑立于台侧,虽历经风雨、碑身残破,却依旧屹立不倒。
仓颉造字的成功,标志着人们告别了刻木结绳记事的蒙昧时代,开创了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史上的崭新纪元。唐代有言,仓颉的造字之功可与日月争辉。此赞誉实不为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