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每年的云栖大会,阿里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坚必定是那位最忙的人之一。他经常匆忙地出现在一个分享会上,语速飞快地讲完,转眼就消失不见,一路小跑着出现在了另一场。
在云栖大会“组织管理论坛”上,他有点像是位语重心长的长辈,分享了很多对科技发展、创新,甚至探求世界运行规律以及真相的看法。他说只靠看手机去了解这个世界是不够的,也别总是想着总结世界的运行规律,因为变化的速度要大于总结的速度。
![]()
总是和自己单位的人在一起搞不出什么创新
王坚说自己最早做云栖大会,就是想跟外面单位的人见个面,因为总是和自己单位的人在一起,是搞不出什么创新的。
这是他一直以来的观点,比如做2050大会,就是想让天南海北有各种想法的青年见一面,“只要你到这儿来,认真地见上一面,会发生很多神奇的事情。”
说到见面,他回忆起20世纪80年代初,自己大三时见到赫伯特·西蒙的场景——后者是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是人工智能的先驱之一。当时,西蒙告诉台下的人,人工智能会在未来10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结果呢?此后10年什么都没有发生,至少没有西蒙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80年代末,出现了一本教科书《paralleldistributedprocessing》,翻译过来就是现在经常说的分布式处理和并行处理。
这本书通篇讲的都是如今神经网络的理论。更有趣的是,它的核心作者们组成了一个名为PDPResearchGroup的研究小组,其中就包括如今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之父”辛顿。
![]()
辛顿
不久前,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王坚跟辛顿提起这本书,对方很开心,“我们30年前的研究是不是一步步在变成现实?”
王坚觉得这件事恰好说明了两点:一是真正的颠覆性的创新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人工智能发展的伏笔埋在了30年前;另一点是,这样的创新肯定不是靠“循规蹈矩”得出来的——如果回到30年前,很难想象西蒙和辛顿两位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类大脑的工作方式为日后人工智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做不成事情别怪算力不够
技术发展确实充满了随机性。2012年,辛顿和两个弟子发表了一篇名为《ImageNetClassificationwithDeep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的论文,也就是以这篇论文为基础,他们三人研发出了神经网络AlexNet,推动深度学习技术往前踏出了一大步。
之所以用Alex给它命名,是因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是AlexKrizhevsky,第二作者就是前OpenAI的首席科学家,主导研发出GPT-3.5的IlyaSutskever,辛顿只排在了第三位。
后来辛顿调侃,这篇论文的想法出自第一作者,第二作者在10年后实现了它,而第三作者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所以这一点可能大家真正要理解的东西,我们其实是没有规律可寻的。”王坚还提到,AlexNet是用两块“相当于在中关村网吧里拆下来的GPU”跑通的,“大家一定记住,你今天做不成事情,一定不是因为你没有算力,是因为你创造力不够。”
说到这个,谷歌这个“大厂”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做“反面典型”,现在被大模型使用的Transformer架构最早是谷歌的科学家们提出来的,在算法、算力和数据都充足的情况下,谷歌没能成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主导者。
“其实大厂小厂是不重要的,有创造力才是重要的。”
王坚说自己拉拉扯扯说这些事,只是想说世界有它一个独特的规律,当你想总结的时候会发现这个规律变化的速度要比你总结的更快,“大家还是需要不断地去适应。”
美国的先进要不要打个问号?
不过王坚还是帮谷歌澄清了一件事,在辛顿他们因为AlexNet大获成功后,谷歌赢得了与百度、微软的“人才之争”,斥资买下了辛顿的公司,但后来辛顿还是离开了谷歌。
“很多人因此责怪谷歌,但实际上辛顿创办公司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照顾不能自理的孩子。他说他只做教授,是没有办法来照看这个小孩的下半辈子的,所以他要去开一家公司,能够有足够的钱,有机会去照看他的下一辈子。”
“所以不要听投资人给你们讲的故事,要相信生活真实发生的事。”王坚还举了一个例子,现在行业里公认的,包括辛顿在内的人工智能三巨头,再加上他认为也有足够咖位的DeepMind创始人DemisHassabis,这四位江湖大佬没一位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甚至连博士前的学业都不是在美国完成的。
“这里就马上要打个问号,美国是不是最先进这件事情,大家是不是要打个问号?我没有结论,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是很难想象这么先进的一个国家,最后全世界最重要的四个人连大学都不是在那里上的。”
与之对比的是,美国一个研究机构研究了DeepSeek已经发布论文的核心作者,发现31位核心贡献者当中有公开材料的是22人,他们都是在中国完成教育的。
他说上面这些信息可能跟大家想得不太一样,他自己也没有什么结论,只是觉得很多事情是需要反思的,以及“只靠手机推给你的东西了解世界,一定不是那个真实的世界。”
如果第一天就想给人看到完美的
那注定做不成事情
回到最早出场的赫伯特·西蒙和辛顿,两人是这个世界上唯二图灵奖和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当一个心理学家靠着在人工智能上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意味着世界正在发生一次很大的变化。
“这个变化是超出大家想象的。”王坚想起了2018年,第一届2050大会,有个在多伦多上学的杭州青年找到他,说要分享一些关于强化学习的内容,“那时候他也是个博士生,他也没地方去讲。2050就是创造一个机会,给没有地方去讲的人创造一个机会。”
7年后,这个青年出现在了马斯克xAI的发布会上,穿着亮眼的蓝色站在C位。他就是出生在建德,师从辛顿的吴宇怀。他是xAI团队中四位华人创始成员之一。
![]()
吴宇怀(右二)
“我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今天在座的。”王坚说,“我再说一遍,我希望有一天,这里在座的有一天有一个人会成为马斯克,有一个人会成为吴宇怀。”
2018年,2050大会还有一位“客人”。它被用两根铁丝绑在了钢管上,是云深处最早的机器狗。那会儿,创始人朱秋国就战战兢兢地将它带到2050大会现场,只是狗子实在粗糙,和现在不少人形机器人要靠绳子吊住才能站立一样,需要铁丝才能站直了不趴下。
![]()
图片来源:2050官网
但没人想到7年后,云深处成了“杭州六小龙”之一。王坚对此有感而发:“如果你第一天想给人家看到一个完美的东西的话,你永远做不成事情。一定是(东西)这么不完美还愿意给别人看到,你才有机会做一个可能跟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梁应杰
编辑 潘俐
审核 罗祎 陈欣文
BREAK AWAY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