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吴瑞莲9月26日报道:近日,由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主办的2025年第三届浦东健康科普高峰论坛在洋泾社区文化活动服务中心开幕。从首届“搭建交流平台”到第二届“推动资源整合”,再到本届聚焦 实战赋能与成果转化”,浦东健康科普高峰论坛三步迭代,持续见证并推动浦东健康科普事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据悉,本届论坛不仅启动了“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专项行动,为青少年健康科普注入新动能,更设置了多场实操性强、跨界融合的主题分享与专场展示,为健康科普从业者提供从内容创作到成果转化的全链条思路,共吸引超过500名健康传播、医疗、教育领域从业者参与。
![]()
专项团队定向服务 破解青少年健康科普“精准度”难题
作为论坛服务民生、助力“健康中国”战略落地的抓手,“青少年健康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在开幕式上正式启动。据悉,浦东新区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与浦东新区医学会健康促进(科普)专委会于2023年联合组建的“浦东医疗科普志愿服务先锋队”,两年来深耕基层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此基础上,本届论坛进一步推动服务升级:从先锋队中遴选一批临床经验与科普能力兼备的优秀医疗工作者,组建专业化专项讲师团,未来将定向覆盖浦东各中小学。不同于传统“通用型科普”的泛化传播,讲师团将围绕青少年“膳食营养”“心理健康”“疾病预防”等健康议题,把专业医疗知识转化为情景互动、实验演示、趣味竞赛等适配青少年认知特点的形式,精准解决“内容与需求脱节、传播与吸收断层”的行业痛点,切实打通健康科普进校园的“最后一公里”。
多元专家实战授业 攻克科普创作“落地难”瓶颈
本届论坛紧扣“实战赋能”,构建起“资深专家+临床骨干+企业代表+高校学者”的多元讲者矩阵,直击健康科普从业者“技术门槛高、内容转化难”的普遍困境。
现场专家纷纷从实战角度输出经验:有的现场演示AI科普创作工具的实操应用,从智能生成科普文案、设计可视化图表,到制作短视频脚本,全程拆解技术流程,有效降低非专业创作者的技术门槛;有的则结合典型案例,梳理选题策划、内容设计、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关键节点,为从业者提供可复制、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医校企协同联动 构建科普成果“可持续”生态
针对“成果转化”,本届论坛进一步推动医疗、高校、企业资源深度融合,探索健康科普从“公益活动”向“可持续发展模式” 转型的新路径。
未来,高校将充分发挥学术与人才优势,深度参与青少年健康科普课程的专业设计,从内容科学性、年龄适配性、教育规律性等维度严格把关,确保科普内容既专业又实用;科技企业与技术交易平台则从产业端发力,推动科普内容向“服务化、产品化”转化,例如将青少年健康知识开发为互动课程体系、把慢性病管理科普转化为社区定制化健康服务包,实现科普成果从“知识输出”到“实用服务”的延伸。这种“医校企协同联动”模式,为健康科普从业者提供了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也为浦东健康科普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论坛组委会透露,未来,浦东还将继续以论坛为纽带,深化资源整合、强化供需对接,既打造“出成果、可复制”的健康科普模式,更织密“贴民生、惠群众”的健康服务网络,全力建设具有浦东特色的健康科普新高地,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更多可落地、可推广的区域实践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