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过后第一天,早上醒来,感觉空气里那股清爽的凉意更明显了。刷手机时,看到好几个地方的卫生健康委都发布了秋分养生提示,核心都落在一个“收”字上。
这让我想起《黄帝内经》里的话:“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秋天要把夏天外散的神气和能量收回来,这才是延年益寿的根本。
![]()
一、润燥不止喝水,关键在“会吃”
最近总看到网友吐槽:“秋天一来,嗓子干、鼻子干、皮肤干,喝水都像漏了底,完全不管用!” 这话太真实了。秋燥伤肺,光靠灌水确实不够,得会“吃水”。
我的方法很简单:少辛多酸,甘润平补。今天早餐,我依旧蒸了苹果,但加了点新意——几颗红枣和几粒枸杞。
这是跟一位老中医那儿学来的,苹果蒸后更温润,能养护脾胃这个“后天之本”。脾好了,津液才能顺利输布到全身。
晚餐我炖了莲藕排骨汤。挑莲藕也有讲究,一位邻居阿姨教我,炖汤要选粉藕,口感软糯,补益效果更好。莲藕长在水里,得了水汽的滋润,是秋天最平价的“润燥宝”,能清热生津,补益脾胃。比起买各种昂贵的润喉糖、保健品,这一碗家常汤,反而更贴心、更有效。
![]()
二、情绪防“秋悲”,阳光是最好的补品
有读者朋友私信我,说一到秋天就莫名伤感,工作效率也低,问我是不是“矫情”。我赶紧告诉他,这可不是矫情!专家说了,秋季日照减少会影响大脑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分泌,情绪低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我的对抗方法很朴素:向天借能量。每天中午饭后,我不急着回屋,而是在阳台或楼下晒10-15分钟的背。老祖宗把晒太阳叫做“天灸”,尤其是晒后背,因为背部有统领人体阳气的督脉,这里暖和了,全身的阳气就足,能有效驱散秋乏和阴郁。
记得有位网友说的特别有意思:“晒完太阳,感觉心里的霉气都被烘干了。” 这话说得真妙!另外,我也学着专家的建议,穿了件亮黄色的毛衣,视觉上给自己提提气,心情果然敞亮不少。
![]()
三、运动忌大汗,微汗即是“补”
看到山东的专家提醒,有心脑血管问题的朋友秋分后晨练不宜过早过激。其实对咱们普通人也是一个提醒:秋天运动,目的不是消耗,而是疏通。
我不再追求夏天那种大汗淋漓的快感,而是改为傍晚时分快走30分钟,或者打一套简化版的八段锦。特别是“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能让身体的气机顺畅地升降开合,做到古人说的“收敛不忘舒展”。
有网友调侃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冬三月里睡不醒,四季养生全靠躺?” 笑过之后,我们更要明白,养生不是躺平,而是找到与天地同步的、最省力的方式去活动。
![]()
你看,养生其实就藏在这些日常的一餐一饭、一举一动里。它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而是日复一日的温柔坚持。秋分之后,昼短夜长,愿我们都能像树木一样,把能量稳稳地收回到根茎里,为未来的生长积蓄力量。
对了,你在秋天最大的养生困扰是什么?是干燥、疲劳,还是情绪上的小波动?欢迎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分享,或许就是我下一篇随笔的灵感来源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