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难道凭借幅员辽阔就能肆意践踏邻国尊严?乌克兰早已不是任人宰割的弱者。
9月22日至23日,乌军发起了一场出其不意的精准打击,不仅成功摧毁了俄军多辆关键导弹发射车,更将战火延伸至俄本土多个居民区。当部分无人机在行动末段被拦截后,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技术细节也随之浮出水面。
![]()
乌军重拳出击,暴击俄军要害
9月23日,俄罗斯多家媒体披露了一组令人震惊的画面。
画面中呈现出的场景宛如战争废墟,仿佛穿越回百年前的战场。几辆灰绿色涂装的导弹运输发射车静止在空旷地带,周围不见任何人员活动痕迹。车辆驾驶舱玻璃完全碎裂,车身框架扭曲变形,金属支架断裂散落,弹痕遍布整车结构。
事发地点位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相较于莫斯科或圣彼得堡这类核心城市,这里鲜少出现在国际视野中。
正因其地处边境、战略纵深较浅,反而成为敌方远程打击的理想目标。此次损毁的数台装备,总价值估算超过两亿人民币。
![]()
经济损失已极为沉重,更令俄军痛心的是,这些系统均为其重点维护的核心战力资产。
从图像确认,被毁车辆正是“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的发射平台与配套运输单元。对乌克兰而言,这组影像无异于一场胜利的宣言。
每当俄军损失一件高价值武器,乌方士气便随之高涨一分,战场主动权也悄然向其倾斜。
乌克兰主流媒体迅速刊发报道,宣称此次突袭是本国武装力量的一次“决定性胜利”。据称,乌军当天共出动十四架巡航导弹与无人攻击机,实施了高度协调的饱和式打击,目标直指导弹车队的精确坐标。
![]()
报道同时附上了导弹车残骸的高清照片,原本完整的装甲结构已被炸成扭曲的钢铁骨架,彻底丧失作战能力。
除“萨尔马特”和“榛树”系统外,“伊斯坎德尔”一直是俄军最为倚重的战略级武器之一。
在过去多次乌军计划发动反击时,正是由于该导弹的存在,迫使乌方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一旦将其装载于机动发射平台,在公路网中灵活转移,单台设备就足以对大片区域形成威慑,令乌军部队闻风而动。
![]()
乌军清楚地认识到,若无法在正面抗衡,不如直接斩断其战力链条。本次行动中,他们以极小代价实现了重大突破,一举瘫痪六套“伊斯坎德尔”系统。
此举意在明确传递一个信号:乌军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远超俄军预判,不仅能深入腹地,还能锁定高防护目标。
是否意味着俄军内部存在泄密?是否有知情人员向乌方提供了“伊斯坎德尔”的实时部署位置,才使得打击如此精准无误?
从多角度协同打击来看,内外配合的可能性极高,且绝非单一内应所能完成。否则,为何此次规模庞大的无人机编队能顺利穿透防空网,未遭有效拦截?
![]()
现代军队对境外飞行器的监控极为严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空中突袭,竟无一提前预警?这显然不合常理。
祸事接踵而至。就在导弹车被摧毁的前一天及当天,莫斯科市区也遭遇了猛烈袭击。
选择攻击敌国首都,不仅是军事行为,更是心理战的重要手段——旨在向全球展示实力,同时动摇俄国民众信心:连首都都无法自保,是否象征着局势已然逆转?
![]()
多地被炸,俄居民朝不保夕
长期以来,外界普遍看好俄罗斯,毕竟其国土面积居世界之首,军事资源雄厚,经济体量也不容小觑。然而战争胜负终究取决于智慧与策略,而非单纯依靠资源堆砌。
从乌克兰此次的战术表现来看,其作战思维正在打破传统认知边界,甚至可能重塑现代局部战争的规则。
没有国家愿意承认自己处于劣势,俄罗斯同样如此。官方媒体仅以简短语句通报事件,但实际行动却暴露了真实焦虑。
俄境内四座主要机场紧急暂停运营,上百架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误,航空系统陷入短暂瘫痪。
![]()
之所以对机场采取极端管控措施,正是因为莫斯科附近的伏努科沃机场周边遭受了直接冲击。
不得不承认,乌克兰此次行动胆识惊人。机场内不仅有本国公民,更有大量外籍旅客,无辜平民为何要承受战火之苦?
莫斯科市长公开声明称,已有15架无人机被成功拦截。但对于机场是否存在人员伤亡,他始终保持沉默。即便目标被击落,爆炸引发的连锁破坏已然发生。
不久之后,一名居住在莫斯科南部的市民上传了一段令人不安的视频片段。
![]()
视频显示,一架大型运输类飞机低空掠过住宅区上空。
尽管事后证实仅为常规飞行任务,但在长期战备压力下,民众神经高度紧绷,极易产生恐慌情绪。许多人怀疑这架飞机是在为后续轰炸探路,伺机投掷武器。
为安抚公众情绪,俄罗斯国防部随后公布了十个受袭地区的名单,试图传达“影响范围有限”的信息,呼吁其他地区居民不必过度担忧。
结果适得其反,公众反而更加惊恐:原本以为仅是首都遇袭,怎料竟有十个区域同时遭殃?
![]()
现场照片显示,多栋建筑燃起浓烟烈火,私家车化作焦黑残骸,男女老少慌乱奔逃,场面混乱不堪。
其中受损最严重的区域,连续遭受23架无人机轮番轰炸。官方通报称,该地居民楼内共有21人受伤或死亡。
这一数据广受质疑。据统计,当地被毁的住宅、公寓、宾馆等建筑多达25栋,仅造成21人伤亡的说法显然难以服众。
此次袭击或许只是更大冲突的开端,未来局势发展或将比当前巴以对抗更为复杂与惨烈。
![]()
本是同根生,却因历史积怨与地缘博弈走向对立,最终只能以鲜血来清算过往。
在网络空间,支持俄乌双方的舆论阵营激烈交锋,互不相让;但若采访普通民众,许多人却说不清这场战争究竟因何而起。
一位身材丰满的俄罗斯中年妇女曾含泪诉说:我的爱犬死了,房子也被炸塌,女儿们全都逃离了家乡。
战争赢了又如何?我不会因此多挣一分钱。可我被彻底毁掉的生活,又有谁来赔偿?
![]()
回顾起因,俄罗斯曾以北约东扩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声称自己“被迫自卫”。但在压迫与反制之间,它选择了主动出击。
夹在大国博弈之间的乌克兰,则成了这场权力游戏中的牺牲品。面对强压,唯有奋起反抗。双方在停火与交火间反复拉锯,至今看不到终结的曙光。
作为俄乌矛盾的幕后推手,北约组织至今袖手旁观,态度冷漠。每当两国关系略有缓和,西方势力总会插手搅局,制造新的裂痕。
如今俄罗斯与白俄罗斯正加速一体化进程,或许在未来某一天,这两个斯拉夫国家将联手给予外部干涉势力应有的回应。
信源:快讯!莫斯科遭袭 闽南网 2025-09-23 10:39 莫斯科市长称击落15架无人机 中国新闻网 2025-09-23 10:1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