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9月26日将迎来年度最小蛾眉月。这个天象如果错过了,又要等好几年吗?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月相的形成原理:
月亮的圆缺变化是被遮挡造成的吗?
我们用下图来说明月亮发生圆缺(月相)变化的原因。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与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都有关系。从太空看,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太阳离地球和月球都很遥远,太阳光近似平行光),总有一半是亮面;但从地球上看,月亮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有时看到的多,有时看到的少。
![]()
月相变化原理图
比如初一(这是农历一个月的起始,叫做“朔日”)这一天,从空间看太阳、月球、地球顺序排成同一个方向(但不是严格的一条直线),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此时从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边,就好像排队在后面的同学看不到前面同学的脸一样,所以这天是无月夜(月亮是黑的,看不见)。这种月相叫作朔,也叫新月。
第二天是初二,相比初一,月球已经围绕地球转过了一个角度,虽然从太空看月球还是一半亮一半黑,但我们从地球上看月亮的样子细细弯弯,呈反 C 形的“蛾眉月”(俗称月牙),这是因为我们从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小部分。
以此类推,初三、初四、初五、初六……月球每天围绕地球转过一个角度,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月相呈现的是月牙越来越胖、月缺的部分越来越少。到月球围绕地球转过差不多 90°的时候,此时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是半个圆(称上弦月),也就是我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照亮的半边。
此后月球继续围绕地球公转,我们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越来越多,呈现的月相就是上凸月(比半圆多),而且越来越接近于满月。直到月球围绕地球转了半圈,从太空看太阳、地球、月球顺序排成同一个方向(但不是严格的一条直线)。此时从地球上可以看到月球被照亮的全部半边,看上去月亮圆圆的,呈现的月相是望月(又称满月或者圆月)。
望月之后,我们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逐渐减少,呈现的月相是下凸月。到月球围绕地球转过差不多 270°的时候,此时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又是半个圆,呈现的月相是下弦月。之后在黎明前看到呈弯向东的正C 形“残月”。经过一个朔望月,月相又开始重复变化。
![]()
一个月月相的变化(关越拍摄)
所谓“年度最小蛾眉月”,指的是月相为蛾眉月时,月球同时运行至远地点附近,此时蛾眉月的视直径较小。
月球围绕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在运行过程中距离地球时远时近,最远时超过40万公里,最近时则不到36万公里,两者相差约5万公里。当月球运行到远地点附近时,形成的蛾眉月被称为最小蛾眉月,反之,当月球运行到近地点附近时,形成的蛾眉月则被称为最大蛾眉月。
![]()
近地点之月与远地点之月
按照月球的运行规律,平均一年有1到2次机会看到“最小娥眉月在远地点”的天象,但它可能集中在某一年发生,而另一年则没有。如果您想观测,需要提前查询具体年份的预报。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专业天文软件进行查询。
9月26日5时26分将迎来年度最小蛾眉月。天文科普专家表示,如果天气晴好,26日傍晚日落后至月落前,感兴趣的公众可赏这轮“新月吐蛾眉”。
最佳时间:9月26日日落后至月落前。在黄昏时分的西南方低空寻找。
· 外观特征:弯弯的月牙像一个反写的英文字母“C”。
· 观测建议:选择西南方向无遮挡、光污染较少的地方。如果天气晴好,用肉眼即可看到。使用双筒望远镜或长焦相机镜头,还能欣赏到被称为“地球反照”的奇妙现象——月球的暗面会被地球反射的太阳光微微照亮。
相关图书:《天文简单学》
让我们与天文学家一起观月、追星、逐日,开启太空之旅吧!
这是一本天文学入门书,适合8-14岁儿童。全书由100个关于天文观测的问题组成,内容由浅入深。阅读本书,读者如同坐在星空会客厅里,和天文学家展开一场有趣的对话。本书以启发孩子动脑与动手相结合为特色,引导孩子掌握天文学观测的基本知识,教会他们进行星座实践观测,激发他们积极参天文实践活动的热情,是一本普及天文观测知识的入门级图书。
编辑|王 绚
复审|程广媛
终审|刘 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