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美媒传出消息,印度空军计划向俄罗斯紧急订购140架苏-57第五代战斗机。
这笔订单如果落地,将是近十年来全球最大规模的五代机采购案之一。
根据公开数据,印度空军目前拥有约600架战斗机,但老旧的米格-21、米格-29等机型占比过高,而此前与法国合作的“阵风”战斗机采购数量仅有36架,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的歼-10CE战机已形成战斗力,加上印度本土“光辉”战机量产缓慢,空军战力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尖锐。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过去十几年曾在军购上尝试“多元化”:先后试水美国F-21方案(F-16改进版)、考虑过瑞典“鹰狮”,甚至与法国联合开发过发动机技术。
但最终,新德里似乎又绕回了莫斯科的谈判桌。
![]()
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此次采购可能采用“技术换资源”模式,印度或以卢比或能源结算部分款项,以规避西方制裁的影响。
若协议达成,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的生产线将至少忙碌到2040年,这还不包括后续维护、弹药和升级服务的长期收益。
其实,莫迪政府过去十年推行“印度制造”的国防自主化战略,但结果尴尬:自研的“光辉”战机折腾三十多年只造出40多架,而引进法国“阵风”生产线又因技术转让问题卡壳。
![]()
更现实的是,美国虽然愿意卖武器,但核心代码和升级权限从不放手,F-35至今未对印度敞开大门。
印度空军参谋长今年8月曾公开抱怨:“我们的对手已经用上隐身战机,我们还在讨论图纸阶段。”
俄罗斯则不同。
从1960年代米格-21的授权生产,到21世纪初共同开发苏-57前身T-50,印俄军合作有六十年的信任积累。
![]()
苏-57或许在隐身性能上略逊于F-22,但其超机动性和重型载弹量更适合南亚次大陆的作战环境。
而印度需要的是能携带“布拉莫斯”导弹、在高原机场短距起降的战机,而不是精密的“玻璃柜展品”。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愿意提供部分源代码和本土化改造权限,这让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有机会参与维修甚至未来升级,这种“半自主”模式恰好契合印度“既要技术又怕受制于人”的心态。
![]()
不过,这笔交易也折射出印度战略自主的局限性。
2014年莫迪上台时曾宣称要“减少对俄武器依赖”,但十年后俄制装备仍占印军库存68%。
但西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如今给印度的付款开出卢比结算、石油抵扣等灵活方案,这种“给你凑合着过”的务实态度,反而比西方的意识形态捆绑更有吸引力。
对俄罗斯来说,这笔订单堪称雪中送炭。
![]()
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军工出口额骤降,而原本的东南亚、北非客户纷纷观望。
苏-57生产线过去每年只能维持个位数产量,如今印度订单可能让产能提升至每年10-15架,足够撑起伊尔库特工厂未来二十年的运转。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算过一笔账:单机价格按1.2亿美元计算,140架战机约168亿美元,而后续二十年维护、训练、弹药利润可能超过机身价格的3倍,这还没算印度可能追加的舰载机版本订单。
![]()
但危机也藏在蛋糕里。
俄罗斯目前电子元件进口依赖中国和东南亚,产能爬坡能否跟上印度紧急需求存疑。
2023年俄自产的“军用芯片”被曝出良品率仅35%,导致苏-57的雷达换装计划推迟。
不过俄罗斯人很聪明:他们给印度的首批36架或许会沿用现有配置,等到2030年后再用“深度升级版”吸引二次消费。
![]()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国际军火市场格局,如果印度最终批量装备苏-57,将打破美国F-35在非北约国家的垄断地位。
土耳其曾因买S-400被踢出F-35项目,印度却可能成为极少有的“脚踏东西”的案例,既保留部分美制预警机数据链,又引进俄制隐身战机。
这种混搭风格看似不伦不类,却透露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谁也不得罪,但谁都别想完全控制我。
![]()
未来十年,南亚天空的苏-57与歼-10CE、F-16V的隐形博弈,或许会成为观察新兴势力较量的温度计。
至于印度能否借此实现空军现代化,还是再次陷入“买得来装备买不来体系”的循环,就看莫迪政府能否用这次交易撬动本土军工改革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