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个话题说实话可能有点鲁莽,因为并没有详细的数据支撑,而是来自与个别初三家长聊天后的感受。如果大家也有同感或者说有相关的数据印证当然是再好不过了,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聊一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里只是抛砖引玉,感兴趣的网友和家长可以一起讨论。
![]()
先科普一下“小中考”。就是这两年,河北中考总分改革为800分之后,初二学生在6月底参加的“地理生物”两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每个科目满分是60分,总分是120分。而且这120分是计入中考总分的,也就是说,河北中考从初二下学期已经拉开帷幕了,中考成绩的差距在此刻就已经开始显现了。虽然未必是最后的分差,但谁都不想刚一起跑就落后。从最后的结果来看,由于题目简单,今年地理和生物拿到满分的同学比较多,一线初中一个班有四五个满分的也不奇怪。所以,今年的“小中考”并没有拉开分差,最多就一两分或者三四分的差距。
![]()
当然,这些并不是重点,重点是与几个校内排名还不错的学霸家长聊天后发现,他们孩子“小中考”并没有满分,要么是119分,要么是118分,还有116分的,反正这样的成绩也让这些孩子和家长有点心有不甘,也多少留下了一些遗憾。倒不是因为119分或者118分不能接受,按理说一科扣一分也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们遗憾的是,班里平时成绩和排名不如自己的孩子反而成绩比自己好,甚至拿到了120的满分。根据这些家长表示,班里中上等成绩的同学“小中考”满分的人数比尖子生还多。当然,或许只是一两所学校或者个别班的小众现象,目前没有足够数据,无法判断这样的现象有没有普遍性,但依然值得大家关注。
![]()
在我看来,现象的背后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考试缺乏区分度。与去年相比,今年“小中考”的难度有限,区分度不高,导致拉不开差距。学霸们可能更擅于解决复杂推理类难题,平时他们靠着解决难题拉开与中等生的差距,但如果没有很多难题的话,他们的优势可能并不明显,反而会因为失误或者脑子“临时断电”而与满分失之交臂。相对来说,中上等生则因题目难度与自身能力程度匹配,更容易通过反复练习和打磨细节而逼近满分。
![]()
第二是认知错觉带来的“优越”感。学霸们大多数是在班里或者在年级排名靠前的“存在”,但这种“领先”可能主要来自数学、英语、物理等主科或者理科带来的光环。简单说就是,有些学霸是靠数、英、物等学科的领先拉开了分数和排名的差距,但“小四门”与中上等同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再加上中考题目简单,这样的优势可能就更体现不出来了。
![]()
第三是容易忽略基础知识和答题细节。学霸们无论是能力,还是记忆力毋庸置疑。但有些孩子过分追求难度,而忽略细节。比如,有的孩子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做出多少难题,获得更多成就感;有的过分重视数学、物理等理科满分,而忽略了日常对“生物、地理、道法、历史”等科目基础知识的过关和记忆,导致做题习惯、答题细节、基础概念等掌握的并不扎实,可能会因为答案不规范而失分。比如,答“土壤”就能得分,而答“泥沙”可能就偏离给分点,导致丢掉了1分。以上原因可能并不全面,家长们也可以继续补充。
![]()
其实,“小中考”一两分的差距对最后中考的大局可能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我身边有个孩子,今年中考770多分,初二“小中考”地理+生物的分数也不高,大概115分。但通过初三的努力,最后还是拿到了一个满意的成绩,也说明5分以内的差距后期都是可以弥补的。但是,无论地理和生物“小中考”是否取消,无论是学霸还是普娃,大家还是应该重视,临时抱佛脚并不可取。最好的策略是从入学开始就认真对待,该记忆记忆、该练习练习,强化答题规范训练,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打下基础,毕竟考到满分保持领先更有心理优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