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工信部今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从局部优化向全价值链协同转型”。对中小制造企业来说,2025年的精益生产不再是“改一条线、降点物料费”,而是打通从研发到售后的全链条,用“整体优化”换“更大成本空间”。天行健咨询近期总结的服务案例显示,能做到全链协同的中小企,降本幅度比单点改善的企业高3-5倍。
![]()
“2025精益新趋势:中小企降本从‘单点改’到‘全链通’
正文:
第一,全价值链覆盖:从“生产端”延伸到“两端”。很多企业以为精益就是“改车间”,其实不然。天行健帮中山某五金厂做咨询时,不仅优化了冲压车间的流程,还往前延伸到采购——原来企业采购原材料是“按季度下单”,导致库存积压60天;往后延伸到售后——原来返修品要走“车间-仓库-销售”三道流程,耗时3天。通过JIT采购(准时化采购)把库存降到35天,简化售后流程到1天,全链成本降了22%。
第二,数据驱动:用“可视化管理”找全链浪费。不是要上昂贵的数字化系统,而是用简单的工具让数据“说话”。比如天行健帮深圳某仪器厂做的“生产进度看板”,不仅显示车间的产量,还能看到原材料到货时间、售后返修率——财务部门通过看板发现,“原材料延迟到货”导致生产停线,进而影响交货期,最终增加了违约金成本。针对性解决后,停线时间减少30%,违约金下降了40%。
![]()
“2025精益新趋势:中小企降本从‘单点改’到‘全链通’
第三,组织协同:打破“部门墙”是关键。全链优化的难点不是工具,是部门之间的配合。天行健辅导的珠海某机械厂,原来研发部门设计的产品“不好生产”,生产部门抱怨“图纸改了又改”,导致成本上升。通过“跨部门价值流会议”,研发、生产、采购一起讨论,把产品设计成“模块化”,生产部门提前参与设计评审,研发周期缩短25%,生产成本降了15%。
实战案例:中山某五金厂生产不锈钢水槽,之前采购、生产、售后各管各的,成本居高不下。天行健介入后,做了三件事:1. 采购端用JIT,减少库存;2. 生产端优化冲压流程,提升效率;3. 售后端简化返修流程。全链协同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180元/台降到145元/台,交货期从10天缩到7天,当年订单量增长了28%。
![]()
“2025精益新趋势:中小企降本从‘单点改’到‘全链通’
总结:2025年中小企精益的新趋势是“全链通”,从生产端延伸到采购、售后,用数据找全链浪费,打破部门墙协同优化。这不是“改更多”,而是“改对方向”——全链的成本降低,才是真正的降本增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