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弹射舰载机的热度尚未褪去,央视又用一句 “后续机型” 让军迷们热血沸腾。
在最新节目中,官方明确提及轰 - 6N 存在后续型号并邀公众 “拭目以待”,这几乎是将传说中的轰 - 20 直接推到了聚光灯下。从概念图露脸到军方高层暗示,这款隐身战略轰炸机的面纱正被层层揭开,其背后藏着中国空军的转型野心,更搅动着太平洋两岸的战略博弈。
![]()
轰 - 20 的 “存在感” 早已不是秘密,官方的暗示堪称 “步步为营”。2021 年空军宣传片里,飞翼式隐身轰炸机的 CG 轮廓就让外界浮想联翩;去年 3 月,空军副司令王伟直言其 “很快” 亮相的表态更引发热议;到了 11 月,新一代战机概念图中,歼 - 35 身后的大型隐身轰炸机身影,被普遍解读为轰 - 20 的 “半公开” 亮相。
这些信号并非空穴来风,美方情报也给出了佐证:美国空军官员透露其研发已近 10 年,五角大楼 2024 年军力报告更是明确其处于研发阶段,可能在 2030 年前问世。更值得玩味的是,美方曾预测的 “歼轰 - XX” 已被证实为歼 - 36,这让外界对轰 - 20 的真实性更添信心。
关于亮相时机的猜测,军迷们总能找到历史参照,当年歼 - 20 便在美国防长访华期间首秀。如今随着中美互动增多,有猜测认为,若特朗普等美国高层访华,轰 - 20 或许会以 “重磅惊喜” 的方式登场,这种充满战略意味的亮相,早已超越了装备展示本身。
为何一款轰炸机能引发如此高的关注?因为轰 - 20 是中国空军转型 “战略空军” 的关键拼图。尽管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已具备远程打击能力,但军事专家杜文龙指出,空军由大到强需要 “眼亮、长臂、重拳” 三要素,轰 - 20 正是弥补 “重拳” 短板的核心装备。现役的轰 - 6 系列虽能投射核武器,但在六代机时代已显落后,无法满足远程隐身突防需求。而轰 - 20 凭借飞翼式隐身设计,可独立执行跨洲际任务,提供非弹道导弹的低风险打击选项,让中国空军真正具备在太平洋地区抗衡美军的进攻性能力。
![]()
美军 B-21 战略轰炸机的首飞,更凸显了轰 - 20 的紧迫性。作为美军新一代隐身轰炸机,B-21 计划部署西太,直指区域军事平衡。若中国没有对等装备,将在战略威慑中陷入被动。轰 - 20 的出现,能彻底改变这种失衡态势,形成 “你有我也有” 的战略均势。
对美国而言,轰 - 20 的服役将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此前东风 - 26 虽能瞄准第一、二岛链目标,但属于一次性装备,成本高且灵活性不足。而轰 - 20 可重复使用,能大幅降低威慑部署成本,还能随时调整任务目标,时效性远超导弹。这迫使美军不得不重构西太防御体系:推进战区分布式部署、强化基地快速修复能力、升级前沿防空网络。
但如今美国深陷俄乌冲突与中东危机,海外部署能力捉襟见肘,要在西太应对 “战略空军” 级别的中国力量,实则力不从心,关岛等核心基地的安全更是岌岌可危。
值得强调的是,中国研发轰 - 20 绝非追求霸权,而是践行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 的战略智慧。作为奉行积极防御政策的国家,中国此前缺乏远程进攻性空中力量,轰 - 20 的到来将补齐三位一体核打击体系的短板,让防御战略更具主动性和威慑力。这与运 - 20 构建的 “长臂” 投送能力、预警机构建的 “眼亮” 感知体系形成呼应,共同铸就中国空军的战略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