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26日凌晨,美国总统特朗普签发行政令,宣布新版TikTok美国运营方案符合美国相关法律要求,将确保TikTok在美国继续运营。一家合资公司将负责TikTok美国的数据安全和内容安全,美国副总统JD·万斯表示,这家合资公司的估值为140亿美元。
据了解,该合资公司指的是“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合资公司”(TikTok USDS Joint Venture),而非TikTok美国的整体业务。依据彭博社此前报道,TikTok美国整体业务的估值接近400亿美元。
![]()
从我个人理解看,双方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两边都可以说自己在谈判中获得了主动!
TikTok 美国运营方案的最终落地标志着中美在数字领域博弈的阶段性妥协!其核心是通过 “数据安全合资公司” 实现风险隔离与商业存续的平衡!
简单而言,苹果的“云上贵州”,教会了甲骨文的“云上德州”!我们重点来讲下这个架构!
首先是股权设计,合资公司 TikTok USDS 体现了美国政府对 “去中国化” 的核心诉求:字节跳动持股 19.9%,全球股东合计 30.1%,新投资人占 50%。尽管字节仍是最大单一股东,但董事会 7 个席位中仅占 1 席,新投资人获得 3 席主导权。这种结构既满足美国外资审查(CFIUS)对 “实质性控制权转移” 的要求,又为字节保留了参与决策的通道。值得注意的是,新投资人可能包括甲骨文、沃尔玛等美国企业,其具体构成尚未完全公开,但已通过反垄断审查。
![]()
因此,TikTok 美国业务被拆分为 “运营公司” 与 “数据公司” 双主体:
运营公司(BD TikTok US):由字节全资持有,负责电商、广告等商业化业务,占整体估值的 65%(约 260 亿美元)。
数据公司(USDS):专注数据安全与内容审核,估值 140 亿美元,通过向运营公司收取服务费用维持运营。
这种拆分既确保商业利润留存在字节体系内,又将重资产的合规成本转移至合资公司,本身就是一种反垄断常见的架构。
不过双方的收入分成比例、成本摊销比例尚未公开,可能参考科技行业常见的 “成本加成” 模式,即数据公司按实际支出的 120%-150% 收费。
因此,从架构上,除非有特别的AB股之类的安排,否则美国TK的数据价值将由美资及其利益相关团队获得,而字节则保留了美国TK的传统收益,也保留了核心技术的所有权不被分割,可谓两不耽误!
![]()
此外,数据安全是方案的核心焦点,TikTok 美国用户数据将通过 “云上德州” 计划存储于甲骨文服务器,并由甲骨文担任安全担保人,监控数据访问与传输。合资公司将建立独立的数据防火墙,禁止中国工程师直接接触美国用户数据,所有操作需通过美国本土团队完成。这种模式与苹果 “云上贵州” 类似,但更严格 ,甲骨文不仅提供云服务,还深度介入数据治理,形成 “存储 + 审计” 的双重管控。
而字节跳动继续拥有 TikTok 算法的知识产权,但需授权合资公司使用,并收取授权费。这一安排平衡了美国对 “技术主权” 的担忧与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算法核心代码仍由字节控制,但美国监管方可通过合资公司董事会审查算法逻辑,确保不被用于 “定向传播敏感内容”。不过,算法授权涉及中国《出口管制法》对技术出口的审批,需中美双方进一步协商具体细则。
不过,这个内容安全业务被剥离至合资公司后,将面临巨大成本压力。TikTok 美国现有数亿用户,按行业标准,可能需数万名审核人员,仅人力成本每年可能超过 10 亿美元,就算合资公司计划通过 AI 辅助审核降低成本,但人工复核仍不可替代。此外,美国各州对内容监管的差异化要求(如儿童隐私法 COPPA)进一步增加合规复杂度,可能导致内容策略本地化调整,所以,最后这个项目总不能亏吧,我担心美国每年都会要求字节上缴额外的数据内容安全审核费!
![]()
不管怎么说,此方案开创了 “技术主权让渡 + 商业利益共享” 的新型跨国运营范式,可能被其他国家效仿。例如,欧盟正在推动《数字市场法案》,要求非欧盟平台在本地设立数据中心并接受监管;印度已对 TikTok 实施封禁,未来或要求类似合资安排。
对中美关系而言,这是继华中兴通信美国代表之后的又一关键案例,显示两国在 “竞合并存” 中寻找平衡点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