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冰海之上的 “例行公事”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守着边界讲规矩。” 北极圈附近的这句老话,道尽了巴伦支海与鄂霍次克海沿岸居民的生存哲学。2025 年 9 月,俄罗斯国防部通报称,图 - 95MS 战略轰炸机在这两大海域的中立水域完成计划性飞行,米格 - 31 战机全程护航,部分阶段还有外军战机伴飞。
![]()
这可不是突发状况 —— 自 2007 年起,俄军就恢复了中断 15 年的远程巡航,绕着北极圈、太平洋飞圈已是 “家常便饭”。巴伦支海挨着北约国家挪威,鄂霍次克海更是被俄视作远东 “内湖”,千岛群岛像道 “大门” 把这片海护得严严实实。一边是呼啸的战机,一边是撒网的渔船,这看似剑拔弩张的飞行,真会打破大海的平静吗?
战机与渔网的冰海共存记
第一幕:空中 “打招呼”,谁都不越界
别被 “战略轰炸机” 吓着,这事儿透着股 “按规矩办事” 的默契。俄军机严格走中立水域,就像沿着自家院子的篱笆遛弯,连领空的边都不碰;挪威或日本的战机赶来伴飞,更像是出门 “确认下身份”,凑近些看看就掉头,从没有过擦枪走火的情况。
去年 2 月更有意思,俄军两架图 - 95MS 在巴伦支海飞了 4 个多小时,挪威的 F-16 战机跟着晃了一路,落地后双方都没吭声 —— 这操作跟小区里俩大爷碰面点头示意没啥区别。有军事迷说这是 “秀肌肉”,但老飞行员都知道,真要较劲不会这么 “彬彬有礼”,说白了就是 “我守我的线,你看你的门,互不添乱”。
第二幕:战机飞过,渔市照样开张
最淡定的要数海边的渔民。巴伦支海的挪威老渔夫埃里克,每次看到战机都笑着摆手:“它们飞它们的,我的鳕鱼才不会吓跑。” 这片海的渔业合作早就成了气候,俄罗斯的渔船卸螃蟹,挪威的货轮装三文鱼,战机在天上飞,渔民在海里忙,互不耽误。
鄂霍次克海的俄罗斯渔民伊万更有经验:“每年这时候都来飞,比天气预报还准。” 他的渔船靠岸时,正好碰到巡航归来的战机降落,岸边的小卖部老板还跟飞行员打招呼递咖啡。原来战机起飞前,当地港口早收到通知,避开了渔船密集的海域 —— 军事归军事,民生归民生,分得门儿清。
第三幕:巡航背后的 “安全账本”
俄军这么执着巡航,说到底是为了守好 “家门口”。鄂霍次克海对俄太平洋舰队太重要了,“北风之神” 级核潜艇从这儿出海,潜射导弹能快速抵达北美,是俄 “二次核打击” 的关键后手。千岛群岛这扇 “大门” 要是守不住,美日的军舰潜艇就能悄悄摸进来,等于把家门钥匙递别人手里。
就像 9 月的 “西方 - 2025” 演习,图 - 160 轰炸机在巴伦支海练导弹发射,明着是训练,实则是告诉周边:这片区我罩着。但俄军也懂 “见好就收”,每次都强调 “遵守国际规则”,毕竟真闹僵了,最先受影响的是靠海吃饭的老百姓 —— 鱼卖不出去,货运不进来,谁都没好处。
冰海之上,规矩比枪炮更管用
有位老船长说:“大海的脾气再暴,也怕守规矩的人。” 俄军机在冰海巡航,看似是军事行动,实则藏着最实在的生存逻辑 —— 既要护住国家安全的 “里子”,又不能砸了百姓生计的 “饭碗”。那些伴飞的战机、按点归港的渔船,都是这种平衡的缩影。
其实国与国相处,跟渔民在海上捕鱼一个理:你别抢我的网,我不占你的礁,遇到风浪还能搭把手。巴伦支海的鳕鱼不会因为战机飞过变少,鄂霍次克海的暖流也不会因为巡航中断 —— 真正能稳住边界的,从来不是呼啸的战机,而是 “守规矩、不添乱” 的默契。
希望有一天,人们说起这两大海域,先想到的是肥美的海鲜、热闹的渔市,而不是战机的轰鸣。毕竟,大海是用来养人的,不是用来摆架势的,你说这话在理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