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创新成果路演的舞台上,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陈春明,带着《BIM协同深基坑斜抛撑技术与应用成果》惊艳亮相。
![]()
▲陈春明演讲现场。
陈春明,这位扎根施工一线20余年的正高级工程师,自大学毕业后,便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了建筑事业。他长期致力于建筑“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的研究,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工作期间担任了十多项大中型科研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
▲陈春明工作照。
此次他带来的《BIM协同深基坑斜抛撑技术与应用成果》,是针对城市复杂环境密集区深基坑施工中的一系列难题而研发的。在城市建设中,深基坑施工常常面临毗邻既有建筑、空间受限等问题,传统的混凝土支撑体系难以满足施工要求。为了解决这些难题,项目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可回收斜抛撑支护系统。
该系统具有诸多显著优势。它采用钢支撑材料,绿色环保且可拆卸多次利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同时,钢支撑可进行工厂化生产,现场整体拼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而且,该系统可以调节预应力,无需养护期,进一步缩短了工期。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还采用了BIM技术融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通过点云数据参数化建模,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精度。数字化工序动画安全技术交底和4D进度模拟建造,让施工人员更加清晰地了解施工流程和进度安排。借助BIM + AI + IOT技术,实现了全过程基坑智能在线监测,为施工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工匠大会创新成果路演现场。
这一创新成果的实施,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仅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还成功解决了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既有建筑物安全稳定的影响。对于推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据悉,该创新成果经过多轮严格筛选,从全国3万余项征集成果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并在“职工之家”APP上精彩亮相。通过全民投票,它进入了top200优秀成果,成为全国10个优秀成果代表之一进行展示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该成果也是本届大会江西省唯一在创新成果路演活动登台亮相的创新成果。
面对荣誉,陈春明感慨万千:“很荣幸我的成果能跻身全国职工‘五小’创新成果库,感谢全国总工会及江西省总工会大力支持及指导,也感谢公司工会搭建的平台,让我的想法有机会落地。近几年,本人认真钻研学习BIM技术,大力推广BIM技术创新应用,BIM技术让我从0到1,才有了这个成果。今后我会继续立足岗位,解决施工生产的实际问题,用小创造汇聚大能量,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这项创新成果,不仅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解决方案,更为广大职工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创新实践中。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摄影:龚玉磊
值班编校:罗晶晶、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黄廉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