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首批iPhone 17陆续到达用户手中,新机的热度持续飙升。然而,与往年一样,在追捧之余,一些早期使用者的吐槽也开始浮出水面。小编整理了目前反馈最为集中的四大“槽点”,准备入手的小伙伴不妨先来看看,这些是否在你的可接受范围之内。
![]()
槽点一:铝合金机身“娇嫩”,玻璃面板依旧“脆弱”
尽管苹果一直以其精湛的工艺著称,但今年iPhone 17标准版采用的这款高亮铝合金边框,却被不少用户吐槽为“指纹收集器”和“划痕制造机”。
有用户反映,仅仅是正常放入口袋几天,边框就出现了细微的划痕,质感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虽然官方宣称采用了最新的“超瓷晶玻璃”,但仍有“手滑党”表示,一次不经意的跌落就导致了屏幕或背板玻璃的碎裂,高昂的维修费用让人直呼“心碎”。
槽点二:按键松散,机身缝隙能“插纸”?
一些用户拿到真机后,却在细节上发现了糟心事。最典型的反馈是侧边按键(音量键、电源键)存在“松散”感,按压时没有预期的紧致回弹,甚至能感觉到轻微的晃动。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用户发现玻璃背板与铝合金边框的接合处存在不均匀的缝隙。有极端的案例甚至表示缝隙足以塞进一张A4纸的厚度。这不仅影响了美观,更让人担心其防水防尘性能是否会因此大打折扣。这是个别品控问题还是普遍现象,有待进一步观察。
槽点三:“见光死”的长焦与神奇的“反向散热”
iPhone 17在影像系统上进行了升级,在光线充足的白天,长焦画质可圈可点;但一旦光线稍暗,画质就会出现明显的下降,噪点增多。
此外,有用户发现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或充电时,机身中框(尤其是金属部分)会变得异常烫手,感觉像是热量不是被导出散去,而是从外部被“导入”了手掌。
槽点四:充电时疑似“漏电”,麻酥酥的体验?
最让人感到不安的反馈,是关于充电时的“漏电”感。少数用户反馈,在边充电边使用手机时,手指接触金属边框会有轻微的“麻刺感”,尤其是手机外壳潮湿或插座没有接地线的情况下,这种感觉更为明显。虽然这种电流极其微弱,远未达到危险程度,但这种“酥麻”的体验无疑会引发用户对安全性的担忧。
专业人士分析,这更可能是一种“感应电”现象,而非真正的漏电,与充电器品质、电源接地情况关系较大。但无论如何,这再次提醒我们,使用原装充电器和质量可靠的插座是多么重要。
必须承认,任何一款量产产品都难以做到完美无瑕,尤其是像iPhone这样备受瞩目的产品,每一个细微的缺点都会被放大检视。上述问题可能并非普遍存在,而是部分批次或个体案例。
但这些问题也确实反映了一部分用户的真实体验。对于消费者而言,花高价购买的旗舰产品,自然有理由期待它能在细节上做得更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