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销商未来往哪里去?谈到这个问题,悲观论调的多,认为这个行业是没什么搞头的。之所以这么说,一种人是纯粹的抱怨,他自己干不下去,就认为其他经销商也干不下去。还有一种是“卖药”的,先是说传统经销商运营模式干不下去,但是,只要引进了他们的系统,加盟了他们的平台,就能逆势上扬~~~~。
明面上来说,经销商的发展,肯定是标准化、规范化,对内管理企业化,对外发展品牌化,做大做强。但是,绝大多数经销商困于老板的思维局限性,以及公司整体改造的复杂性,是很难从个体户形态真正迈进企业化的,甚至连做到正规化都很难。所以,经销商未来的发展,不一定非要走企业化路线,也不一定非要做大做强,而是基于自身实际的管理水平,控制规模,形成一定的特色化,往往是务实之选。
所谓特色化,主要是体现在这几点:
一、控制体量
规模越大,对管理的要求就越高。管不过来的时候,成本和风险的递增速度往往要超过业绩的增长速度,所以,控制第一,业绩第二。客观地来说,年度流水额控制在三四千万以下,相对稳妥一些。不要为了面子上的好看,或是过亿目标,或是为了完成厂家的任务,而拼命放大业绩。
二、测算人均产出
这个简单,确保人均三百万的年度业绩水平,这里的人均不只是业务人员,而是公司所有的正式员工。在经销毛利逐年下滑的前提下,做不到这个业绩产出,养人都难。
三、产品组合
不能再抱着所有产品都要赚钱的运营思维了,而是要算大账,从产品组合的角度来分设不同产品的功能定位。诸如引流产品、开渠道产品、流量产品、利润产品、未来之星产品、竞争策略产品等功能。有些产品只是发挥特定的功能作用,为整体的运营做出特定贡献,不做利润考虑。当然了,牺牲利润,只发挥特定功能的产品份额,一般控制在总业绩的20%以下。
四、渠道
经销商的特色化更多是体现在渠道上,应突出经销商自己能有效控制,且不受厂家、品牌、价格等因素影响的渠道。例如各类封闭渠道,团购、企业直采、本地TO-C等。这些封闭渠道的关键是基于经销商老板的私人关系,价格可协商,品牌可替换。
五、终端客户
原则上是求质不求量,尽量只做周边近距离终端(物流顺道),优先选择本地老店,标杆型的商超终端做一两个就行了。别听厂家忽悠去做全面高覆盖,服务不过来的终端不做,动销弱的终端不做,应收账拖欠严重的不做,远距离单店不做,一味强调低价的终端不做,外地老板新开的终端不做,退换货频繁的终端不做。
六、员工队伍
管理只有两个方向,要么成体系,要么靠亲情。若是没本事做系统化管理,那就调头发挥亲情的维系作用。相对来说,亲戚熟人仍然是最佳的员工选择,或者基于当前亲戚熟人的亲戚熟人,至少有个管理的基本盘。同时要导入改造和退出机制,越是亲戚熟人,越是要把丑话说在前面,培训磨合工作放在入职之前,并有意识鼓励亲戚熟人跳槽去更好更大的公司。
七、系统的运用
员工可以用老的,但系统必须要导入新的。诸如数字化财务管理、仓库进出管理、客户管理、销售进程管理等等。对小公司而言,系统化主要是解决一个透明化的问题,逐步取代经验化和主观判断。
八、品牌
一个劲地放大厂家的品牌,就是帮别人在养孩子,养大了没准成为一个逆子。与其帮别人养孩子,不如养自己的孩子。作为经销商,在品牌上应更多放大自身的公司品牌,哪怕是老板的个人品牌,诸如大老王烟酒行、张麻子冻品批发。突出本土化,突出历史老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