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福建舰甲板上传来一声轰鸣,电磁弹射测试正式完成。央视镜头扫过舰载机腾空而起的画面,一句“17年了,孩子都长大了”道出了背后的艰辛与突破。
就在军迷们还在为弹射舰载机鼓掌时,央视又甩出一记“重拳”——在讲述空军远程打击体系时,刻意提到“新一代远程打击平台”。难道传说中的轰-20,真的要来了?而福建舰和轰-20的联动,又会给中国军力带来怎样的新格局?
![]()
2016年,时任中国空军司令员马晓天首次确认中国在研发新一代远程轰炸机,自此“轰-20”三个字成了全球军事观察者最关注的关键词之一。虽然有关它的官方消息屈指可数,但每次露面都让外界兴奋不已。
2018年,航空工业发布的《大国起飞》宣传片中,首次出现一架采用飞翼布局的神秘战机轮廓,随即被怀疑是轰-20。飞翼布局意味着极高的隐身性能,是美军B-2战略轰炸机的典型特征。这也预示着中国可能正在向世界级战略空军迈进。
![]()
2021年,中国空军发布宣传片,其中CG画面中赫然出现飞翼式隐身轰炸机的剪影,形状与此前曝光的轮廓几乎一致。这次“主动释放”的画面,被外界视为一种“技术自信”的展示。仅仅是一个剪影,就足以点燃全球军迷的讨论热情。
到2023年,央视新闻在报道中首次提及轰-6N的“后续型号”,并用“请大家拭目以待”作为结尾,这句话在军事语境中并不简单,往往意味着某种重大进展已在酝酿中。
![]()
2024年3月,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香港媒体记者现场追问中国空军副司令王伟关于轰-20的情况。他坦言:“不存在技术瓶颈,快了,是值得骄傲的事情。”这一表态,几乎可以看作是对轰-20研发完成的“官方确认”。
2024年中,美国五角大楼发布中国军力年度报告,再次指出轰-20“极可能将在2030年前亮相”,并提到中国正在研发一种中型隐身战斗轰炸机“歼轰-XX”。随后曝光的歼-36正好符合这一定位,这说明中国空军不仅在追赶,而且在系统化布局未来作战体系。
![]()
2025年8月,央视再次在军事栏目中提到“新一代远程打击平台”,并展示了一个飞翼式战机的局部镜头。这次镜头比以往更清晰,语气也更坚定,甚至在节目中直接使用“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20”这一说法。也正是这一刻,外界普遍认为:轰-20真的要来了。
不仅如此,央视在纪录片中公开表示:“中国空军正式开启‘20时代’。”这不仅指歼-20、运-20、直-20的全面列装,更意味着轰-20作为“最后一块拼图”也已经准备就绪。
![]()
而在福建舰完成电磁弹射测试的同一天,空警-600预警机、歼-15T舰载机、歼-35也完成了舰上弹射起飞,这标志着中国海军也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福建舰作为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航母,其意义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更在于它将与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形成“海空协同”的新格局。
军事专家张军社就指出:空基平台是中国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最后一块短板”,而轰-20正是补齐这块短板的关键。在2025年9月的长春航空展上,虽然轰-20尚未现身,但歼-20、歼-35等主力战机已经大方亮相,这种开放姿态释放出的信号再清楚不过——我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
![]()
福建舰的航母“五件套”也在逐步成型,隐身舰载机、电子战机、固定翼预警机、反潜直升机等多个平台已经陆续露面。从甲板到空中,中国海军的“远洋作战体系”正在成型。
空军方面,轰-6N虽然具备一定远程打击能力,但平台本身存在火力密度不足的问题。即便搭载长剑-20或鹰击-21导弹,最多也只能挂载6枚,而美军B-1B升级后则可挂载12枚远程导弹。
![]()
更不用说美军的B-2已经在2025年6月执行“午夜铁锤”行动,深入伊朗摧毁地下核设施,展示出其超强的隐身与打击能力。与之相比,轰-20将拥有约1.2万公里航程,载弹量可达20-30吨,具备隐身突防能力。它不仅能打击固定目标,更能多次出动打击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分散部署集群”。
如今美军已将350架战机拆分成12个小集群,分布在50多个临时基地,试图躲避东风导弹的精准打击,但这反而暴露了后勤薄弱的软肋。
![]()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赵小卓专门指出,轰-20具备动态打击能力,能跟踪并反复打击这些临时基地的燃料、弹药和运输节点,这正是导弹无法做到的。从战术层面来看,轰-20是对美军“游击式空军部署”的最有效回应。
美国也深知这一点。2025年9月,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已开始改造关岛的空军基地,为B-21轰炸机建造恒温隐身维护机库。这种“提前布局”的背后,是对中国空基力量赶超的高度警惕。美军计划2030年前形成B-21的战斗力,而中国轰-20若能在2025-2026年间亮相,正好卡住这段“代差窗口”。
![]()
中俄“海上联合-2025”演习也释放了类似信号。中国首次派出航母编队与俄太平洋舰队在白令海协同演练,测试“海空联合预警体系”。10月即将与泰国举行的“鹰击-2025”联训,则明确列入“远程隐身打击平台协同作战”科目,几乎可以肯定是在为轰-20做体系化试验。
央视高频率地释放轰-20相关信息,并非偶然。它传递的信号是:轰-20不仅存在,而且已进入“随时可以亮相”的阶段。它的服役,不止是一次装备更新,更是中国空军从“战术空军”向“战略空军”的质变。
![]()
从2000年代末的设计设想,到2011年模型首次出现,再到今天几乎“官宣”,轰-20的到来是中国军工体系一次完整的胜利展示。它不是简单的模仿或追赶,而是根据中国国情、自身需求、自主研发出来的战略平台。
它能不能对标B-2和B-21?这个问题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更关键的是,它让中国拥有了“可控、可打、可退”的战略主动权。
![]()
今后,无论是印太局势还是全球战略博弈,轰-20都将是中国手中的重要砝码。如果说福建舰是海上的重拳,那轰-20就是天上的利剑。两者配合,中国军力的“海空一体”战略将不再是一纸蓝图。这一次,我们或许真的可以拭目以待。
随着福建舰的正式测试完成,轰-20的多次“官方暗示”表明其已临近亮相。中美在空基战略轰炸平台上的博弈进入新阶段,中国空军的战略能力也即将实现飞跃。从福建舰到轰-20,这是中国军工体系一次系统性的胜利。
信息来源:
[1]重大突破!福建舰三型机弹射成功,意味着什么? 环球时报
[2]“电弹三杰”亮相 福建舰实现电磁弹射起飞意味着什么? 环球网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