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的专家代表讲述“跳蚤草”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24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边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来自云南、浙江、青海、四川等省的专家学者、志愿者代表,分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故事。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曾熙雯女士说,“跳蚤草”的学名为勐腊毛麝香,分布在云南南部至东南亚亚热带北部海拔580-900米的中山轮歇地或旱谷间,具有高挥发油含量,含酚类/萜类物质。勐腊县哈尼族群众的传统是将这种鲜草或干草垫床,以驱避跳蚤、蚊虫、蚂蚁,还有许多妇女将它的花叶作为头饰或穿于耳洞中。当地政府、科研机构、制药企业与村寨(社区)四方合作,开展“跳蚤草”科研成果转化,助力乡村振兴。
![]()
杭州市的志愿者代表讲述城市阳台飞羽的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
自2023年起,勐腊县勐仑镇大卡老寨93户农户参与种植“跳蚤草”,面积达700亩,累计收入176万元,户均收入近2万元。云南省有26个民族,经系统整理民族药物约1500种。曾熙雯介绍,该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从抢救濒危向科学保护,被动保护向主动利用,单一保护向产业融合,资源消耗向生态富民的转变。
浙江省现场发布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全省共发现生物物种13634种,调查覆盖全省陆域范围、舟山群岛近岸海域的高等植物、脊椎动物、昆虫、大型真菌、水生生物等生物类群,共调查样线2.55万余条、调查样方6000多个、调查样点8200多个。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敏说,浙江省率先修订实施生物多样性战略行动计划,实现生物多样性县域调查评估全覆盖;扎实推进物种保护和生态修复,珍稀濒危物种数量持续增长;推动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与惠益共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新篇章。
![]()
浙江省钱江源生物多样性科普专项基金启动。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摄
沱沱河所在区域海拔4700多米高,为保护长江源头的生态环境,当地老百姓进行生态搬迁,离开世居的放牧地域,把山上区域保护起来。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扎西达娃说,近几年来,山上野生动物和水资源都得到有效的保护。斑头雁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迁移时要飞越喜马拉雅山脉。“斑头雁过去在唐古拉山镇辖区的班德湖只有几百只,现在通过保护它们的种群已达数千只。”扎西达娃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网络、生物圈保护区及能力建设部门首席负责人Hans Thulstrup说,生物圈保护区旨在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展示人类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模式,体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以及当地社区福祉之间的平衡;希望世界各地的生物圈保护区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前进。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