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威廉·卡纳里斯生于德国多特蒙德市郊的资产阶级家庭。少年时勤勉的他,怀揣对海洋的向往加入海军,190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基尔海军学院。毕业那天,他以旗手与情报官的身份踏上“德累斯顿号”轻巡洋舰,彼时的他未曾预料,自己将在谍海中书写一段传奇又悲怆的人生。
1914年一战爆发,卡纳里斯的间谍天赋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崭露。12月8日,“德累斯顿号”被英军击沉,幸存的他随船员困于智利基里基纳岛。绝境中,他乔装逃至智利本土,骑马跋涉数百公里、翻越安第斯山脉进入阿根廷,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化名“雷德·罗萨斯”,伪装成英裔智利人获取护照,乘荷兰海轮历经两月艰险回国。这次逃生,成了他叩开德国海军情报部门大门的“投名状”,自此开启谍报生涯。
1915年12月,卡纳里斯赴西班牙马德里执行首次间谍任务,刚到便与英国上尉斯图尔特·孟席斯(后来的英国情报局局长)狭路相逢。两人斗智博弈,卡纳里斯险些遭暗算,这场交锋为日后对决埋下伏笔。不久后,他突发重病需回国治疗,德国情报站请求潜艇接应的密电却被英军截获,孟席斯也奉命监视其行踪。危急时刻,卡纳里斯“兵不厌诈”,乔装后乘渔船出海与潜艇会合,最终安全回国,获一级铁十字勋章,并成为《凡尔赛条约》限制下,泽克特将军力保的4000名优秀军官之一。
1923年,卡纳里斯在慕尼黑啤酒馆暴动中结识戈林,借此搭上希特勒,主动献上德军军官的政治、人品与经济材料,助希特勒掌控军官阶层,也为自己赢得纳粹核心层信任。1933年10月,经海军司令雷德尔力荐,希特勒将德国情报工作交予他;1935年,希特勒亲自任命他为军事情报局局长,不仅给予资金与权力支持,还寄予厚望:“我想建立一个像英国情报局一样的机构。”
卡纳里斯以惊人能力打造情报帝国:仅两年,军情局从150人扩至1000人,战时规模达1.5万人;1940年,他获海军上将军衔,成为第三帝国的殊荣获得者。他推动情报活动走出欧洲,在南北美洲、中东构建网络,西班牙间谍网尤为成功;招募上,他通过报纸贷款广告吸纳教授、律师等人才;管理上,他将军情局分为五个分支,设“家庭乐队”特别行动小组,效率大幅提升。
二战中,卡纳里斯在对英情报战中屡建奇功:派人策反荷兰间谍,破获英国在德间谍网;1935年抓获基尔船厂潜伏特务,切断英国获取德国海军秘密的渠道;1937年在英安插253名特务,部分渗入英国高官家中。1939年二战爆发后,他指挥全球3000名间谍聚焦英国情报,绘制英国设施详图,甚至获取英陆空联合作战计划。他组建的“勃兰登堡分队”更是传奇,成员精通多门外语、熟知各国风俗,在波兰、西欧及苏联战场战功赫赫,600人部队中3/4获铁十字勋章。
但卡纳里斯也有污点:1939年,他应海德里希要求,提供150套波兰陆军制服,助党卫军制造“格莱维茨事件”,成为二战导火索之一。
1944年,希特勒改组情报机构,撤销军情局,卡纳里斯被调职。后因军情局与党卫队内讧、下属谋刺希特勒事发,他被牵连入狱。1945年4月9日,在巴伐利亚外夫罗森堡监狱,这位谍王被处决,“罪状”始终未公开。
关于卡纳里斯的争议从未停止:有人说他是反希特勒组织“黑色乐队”组织者,有人认为他后期暗助盟军,“马丁少校”事件更让其能力遭疑。史学家称他的一生是“从浮士德到哈姆雷特”的转变——前期才华横溢,后期光芒黯淡。
即便争议重重,卡纳里斯仍是二战纳粹情报机关的关键人物。德国情报机构称他“空中飞人杂技员”,美国前中情局局长赞他“现代最勇敢的人”,意大利武官评他“智力超群”。这位纳粹谍王,以天才般的谍报能力书写传奇,最终却被自己效力的政权毁灭,留下一段充满戏剧性的历史谜团。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