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任阿里巴巴CEO满两年,吴泳铭为阿里的AI战略设定了新的锚点:将终极目标从AGI(通用人工智能)转向ASI(超级人工智能)。
这一战略选择颇具前瞻性,但也带来了几个关键问题:在行业共识仍是AGI的当下,阿里为何要进行这一超前布局?其通往ASI的路径规划是否清晰、自洽?以及,支撑这一宏大目标的底层能力与资源是否已经具备?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
——导语
01
AGI为什么变成了ASI?
9月24日,在杭州召开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发表主旨演讲指出——AI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这句话,对AI研究者心智的冲击十分巨大。诚然,一部分冲击力来自于ASI概念的高深玄远,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世界级AI企业首次在全球AI赛场上,对于未来进行高度确定性的、定调式的研判。
一直以来,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AI研究者都认为,OpenAI的AGI五级台阶还需要长久的攀登,AI成为高阶AGI的道路并不完全明确,在很长的时间内突破AGI将是全球主要AI企业的主要工作。
吴泳铭提出ASI的技术意义,我们暂且后置。但这件事的影响力,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全球AI赛道的超头部,中国赶上并超越美国成为AI全球创新策源地的历史性进程,正在前所未有的临近,令人振奋。
在云栖大会上,吴泳铭提出“AGI只是起点,终极目标应是ASI(超级人工智能)”,并给出了“三阶段路线”:智能涌现—自主行动—自我迭代。
![]()
讨论这一判断是否可靠,需要把“概念是否清晰、路径是否自洽、证据是否充分、风险是否可控”四件事讲透。我的分析,也据此而言。
为什么大部分时候,我们仍然认为AGI是重要的目标?原因就在于,AGI的概念深入人心,已经广泛被定义为——在多数认知任务上达到或逼近人类专家的通用智能。
而所谓ASI,则意味着AI在广泛领域稳定、系统地超越人类,具备自我改进与跨域迁移能力。
要让这个观点能够站住脚,就如同证明广义相对论前,必须先自洽狭义相对论。
而吴泳铭没有纠结于繁琐的概念,而是系统且鲜明的阐述了通往ASI的三阶段演进路线:
- 第一阶段:“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
- 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这是行业当前所处的阶段。
- 第三阶段:“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
事实上只要通过简单的推理,就不难看着这个立论的扎实。
吴提出——ASI的阶段一的现实基础,是智能涌现并非神话。
这句话恰好切中要害,因为“智能涌现”虽在学界对其离散性仍有争论,但大模型在语言、代码、数学推理、多模态上的能力随规模与训练策略单调提升是事实;跨任务迁移和指令对齐带来的“通用问答—工具式解释—策略搜索”能力,也让AI在多数认知类基准上接近或超过专业群体均值。
换言之,就“学习人类知识、形成通用对话与推理能力”而言,吴的阶段一描述与业界经验基本一致,可信度高。
阶段二的产业蓝图,是AI从“会说”到“会做”。
事实上,AGI就有大量涉及“会做”的内容,事实上,现有的AI,已能在软件开发、运营、客服、实验设计等场景里完成从需求解析到执行闭环的人机协作;代码生成与自测让复杂任务被拆解并自动化推进,生产率提升可被企业侧指标量化不足也清晰……但我们同样要注意到,“准AGI”在长周期任务的稳定性、可追责性、环境变化上的鲁棒性仍弱,尤其涉物理世界的执行与边界控制尚未规模化达标,这可能是阿里云要长期创新的方向。
![]()
但极精彩的是,吴泳铭提出“自我迭代”的两要件:连接物理世界原始数据与Self-learning,并沿此逻辑再补了一把钥匙——即自动化AI工程。
三者不但可以共同构成走向ASI的必要条件,而且在逻辑上和工程上都完全站得住脚——一方面,仅学习人类归纳后的二手知识不够,AI需要来自传感器、设备与流程的第一性数据来训练更忠实的世界模型,避免规则化方法的天花板;另一方面,在非平稳、长尾分布的现实环境中,模型需能吸收新分布而不灾难遗忘,并在安全约束下自我修正。
而最终,自动化AI工程链路有决定意义——从数据治理、合成数据、评测—搜索—训练—部署到推理加速,必须能被Agent部分或大幅自驱,形成“模型在环”的闭环优化。这样才能在理论上自洽,在工程上可行,同时,也需要里程碑式证据落地。
所谓的“里程碑式的证据”,恰好源于实践之中,如吴所讲:未来的模型将通过与真实世界的持续交互,获取新的数据并接收实时反馈……每一次交互都是一次微调,每一次反馈都是一次参数优化。当经过无数次场景执行和结果反馈的循环,AI将自我迭代出超越人类的智能能力,一个早期的超级人工智能(ASI)便会成型。
当然,也可以说,吴泳铭给阿里,甚至给全球的AI发展立下了一个新的Flag,而这个Flag看上去是完全合理、自洽的,但这个目标究竟能否实现,又能在多大范围内实现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取决于阿里能够给到的资源投入和阿里云的进化速度。
02
五力要素、四大能力和两条路径
吴泳铭特别强调了阿里实现ASI的两个基础——大模型是下一代的操作系统,在未来,几乎所有链接真实世界的工具接口都将与大模型进行链接;同时,新的AI计算范式需要更稠密的算力、更高效的网络、更大的集群规模,只有超级AI云才能够承载这样的海量需求。
吴泳铭表示:“未来这样的超级平台,全球可能只有5-6个。”
我想,吴泳铭已经认定,阿里的AI和云业务,必然将是亚太第一、全球TOP5之内。
![]()
这么说的底气之一,是2025年2月24日,吴泳铭对外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约3000亿人民币)。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但我们还是要脱离狭窄的财务视角,从实现ASI这个“超级目标”的角度,来研判“超级平台”的合理性和可能性。
我曾经在调研包括阿里在内的多家国内AI超头部企业后提出一个“五力要素”,意指只有满足这五力条件的企业才有可能是牌桌上最终留下的玩家,它们分别是:
——基础大模型的研发能力和研发团队
——反复拉锯战中抹平代差的高韧性
——亿级日活的toC应用作为试验场
——世界级领先的生态
——面向产业界的广泛落地
但我不得不承认,近期行业内对超级AI云的四个判断纬度,不仅是对五力要素的提炼和升维,也更直接和具有现实指标性,也即:
——每年千亿级的基础设施投入
——百万级的大规模计算集群和云计算调度能力
——顶级的大模型能力
——AI芯片算力布局
这个定义几乎是为阿里云度身打造的。
首先,早在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主论坛上,吴泳铭就表示,面向AI时代的生产力革命,阿里巴巴将专注做好两件事:一是不断完善AI基础设施和相关支撑体系,二是坚持向全球开源开放,把AI能力转化为千行百业的生产力。截至目前,阿里已开源300余款通义大模型,覆盖全模态和全尺寸,千问系列衍生模型数量超17万个,是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
![]()
我也很早就说过,阿里云的通义大模型,从一早期就开源的路走对了。截至目前,通义千问已经是是全球实际意义上的开源模型“市场占有率”的头名(尽管模型行业较少使用这种说法)。
开源模型能够提供前所未有的生态渗透率,这种渗透率最终决定了市场的供需格局,现在急着在这条路上想跟上来的AI企业多如过江之鲫,但毕竟出发晚了一步。
同时,也更重要的是,和很多科学界推出的大模型不同,阿里有能力、有资金、有意愿围绕开源生态提供一系列的工具——包括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务平台百炼,支持模型定制化以及Agent快速开发,同时提供AgentBay这样的Agent运行环境、灵码/Qoder等一系列开发者套件,让开发者可以方便地使用模型能力和创建使用Agent。
我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这将决定了阿里“大模型就是ASI时代的操作系统”的愿景能否实现。
再提一点,阿里云运营着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云计算网络,是全球少数能做到软硬件垂直整合的超级AI云计算平台之一;阿里云也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内部有坚实的、端到端的、从软到硬的优化全闭环,有自研的核心存储系统、网络架构、计算芯片等基础技术栈,说的略微夸张一点,即使面临供应链震荡,阿里云仍有庞大的超级计算集群作为坚实底座,前进的道路不会被打破。
而这与吴泳铭就任阿里云CEO也不无关系,他首倡并坚持持续加大对“全栈AI”建设的投入,为客户提供从最底层的AI云基础设施,到中间层的AI开发平台、大模型,再到最上层的AI应用和解决方案的全链路、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得阿里云成为中国唯一具备软硬一体垂直整合能力的公司。
![]()
结语
综合来看,吴泳铭的“三阶段路线”在逻辑上完全自洽,其中,阶段一已基本实现,阶段二全面渗透中,阶段三的关键在于物理世界闭环、自动化AI工程与安全治理的协同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是,我们从这次并不冗长的演讲中的高度条理性中不难梳理出——将“从AGI到ASI”视为强趋势,是有依据的,包括我们提到的四个关键支持;算力—算法—数据—生态正在形成自增强飞轮;阿里的“开源+超级AI云”能在ASI的超级工程上提供可信的保障,未来AI在C端的无所不在和B端端广泛生态繁衍等等,无不让我们抱有更大的信心。
但是,是否能够在当下就把把AGI称为“确定性事件”、把ASI视为“必然终局”,我认为并不是那么重要——远比之重要的是, 一家中国企业在涉及改变人类命运的前沿技术发展中,从台下走到了台上,从听讲者变成了演讲者,从跟随者变成了引领者……在这个超级周期(也可能是对人类的超级挑战)打开的时刻,中国的科技企业开始以引领者身份参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