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贵州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安院区)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难度腹腔镜下膀胱瓣输尿管成形术——在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孙祥宙,科室主任李彦锋、执行主任王强指导下,由副主任医师钟渠梁带领手术团队历时90分钟,成功利用因宫颈癌放疗导致输尿管长段狭窄患者自身的膀胱组织,重建长达10厘米的输尿管,终结了她长达4年的“带管”生涯。
![]()
手术现场。
顽疾:一根支架管,困住她整整4年
患者张女士的经历,令人揪心。7年前,她因宫颈癌在外省接受了根治手术与术后放疗。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至今未复发,但放疗的并发症——输尿管狭窄,却成了她挥之不去的梦魇。
“宫颈癌放疗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约为5%,虽不常见,但处理起来极其棘手。”钟渠梁介绍,过去4年,张女士辗转多家医院,反复接受输尿管支架(双J管)置入术,但这只能暂时缓解肾积水和腰部胀痛,每隔数月就要更换一次支架,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慕名来到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后,影像学和输尿管镜检查结果证实了病情的严重性,其左侧输尿管狭窄段长达10厘米,管腔仅余针尖样缝隙。这意味着,简单的支架置入已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进行尿路重建。
攻坚:“冰冻骨盆”下的“精雕细琢”
放疗后的盆腔组织,在医生眼中被称为“冰冻骨盆”。由于放射线的影响,组织会变得僵硬、粘连、血供差,如同水泥一般,正常的解剖层次完全消失。在这样的区域进行微创手术,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术中探查证实了预判的难度。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特别是与掌管下肢血运的髂血管“难舍难分”。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解剖技巧,在腹腔镜下进行了毫米级的精细分离,成功游离出病变输尿管,并予以切除。
“手术的关键有两步。”钟渠梁解释道,“第一是安全地分离出病变输尿管,并不损伤紧邻的髂血管;第二是膀胱瓣的精准构建与吻合,我们先通过膀胱高位固定术将膀胱向上提拉,缩短与健康输尿管断端的距离。然后,根据缺损长度,从膀胱顶部精确裁剪出一个带良好血供的‘舌形’组织瓣,将其卷管成形,与上方的输尿管断端进行精密吻合,从而‘桥接’起这个长达10厘米的缺损。”
创新:“十八般武艺”应对复杂尿路重建
膀胱瓣成形技术是处理输尿管下段长段狭窄的经典术式,而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泌尿外科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器库”,以应对不同部位、不同长度的输尿管缺损。
其中,膀胱瓣技术利用自体膀胱,生物相容性绝佳,是修复输尿管下段长段缺损的“王牌”技术。肾盂瓣技术适用于输尿管上段狭窄,取部分肾盂组织裁剪下降成形。阑尾替代输尿管利用阑尾的独立血供,是修复输尿管中段狭窄的理想选择。口腔黏膜修复术取一小片口腔黏膜作为“补片”,利用其湿润、抗感染、愈合能力强的特性,修复输尿管的狭窄段。
“尿路重建没有‘万金油’术式,必须为患者‘量体裁衣’。”王强补充道,“我们会根据狭窄的部位、长度、成因以及患者的整体状况,选择最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技术方案,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泌尿系统功能和生活质量。”
愿景:从“大病奔波”到“大病不出省”
“过去,贵州这类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患者,要么选择终身留置输尿管支架,要么只能远赴‘北上广’的大医院求医。”李彦锋表示,“现在,我们不仅能常规开展这些高难度手术,而且在手术精细化、方案个体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让贵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孙祥宙介绍,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重点学科,中山一院贵州医院泌尿外科近年来在泌尿外科复杂疾病诊疗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多项高难度技术已成为科室的常规手术。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中山一院贵州医院对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是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核心责任与担当。如今,让贵州患者“大病不出省”的民生愿景,正通过一次次精准诊疗、一项项技术突破,稳步从蓝图变为现实。(图/文 中山一院贵州医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