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边是高空置率下持续承压的写字楼市场,一边是苦苦寻觅容身之所的城市青年,两者之间曾有一道无形的高墙。如今,广州正试图亲手将它推倒。
近日,《广州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发布,这不仅是盘活存量资产的精明计算,更是一场关于城市发展的追问:当扩张的脚步放缓,我们能否通过重塑内部空间,让城市真正为生活其中的人而服务?
广州“商改租”
今年9月23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广州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支持存量商办物业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推动职住平衡。
方案规定,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功能定位及产业发展需求框架下,凡位于全市工业产业区块外3公里范围内或现状轨道站点3公里范围内、已供应的商服用地,经区政府评估周边租赁住房需求及配套承载能力,并报住建部门同意后,可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管理。
对于在建或已竣工的商办物业,只要权属合法、结构安全、消防达标、面积合规且与宗地其他功能相对独立,即可整栋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改建后原用地性质、房屋类型及建筑量等控制指标保持不变。已供应但未开工的商服用地,在符合规划、权属不变且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土地使用权人可自主建设或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建设保障性住房。
![]()
这并不是广州第一次开始“商改租”。
早在2019年,广州就出台了《广州市商业、商务办公等存量用房改造租赁住房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符合权属清晰、结构安全、消防安全等七大要求的非住宅存量用房,可申请改造租赁住房。
当时强调“整体确权,性质不变”。改建项目应当整体确权登记、整体转让,不得分拆确权、分拆转让、分拆抵押、分割销售,原土地使用年限、用地性质和建设量不变。
今年5月,广州进一步公示了《关于推进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拟推动商业办公、旅馆、仓储等改建为保障性租赁住房。
这一次把“商改租”直接写进 《广州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等于是给市场一颗“定心丸”:不仅可以改,而且有条件、有方向地鼓励去改。
写字楼空置率攀升
而再看看广州写字楼的现状,或许我们就可以知道“商改租”背后的用心良苦。
据第一太平戴维斯统计,2025年上半年,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共有8个新项目交付入市,合计供应面积32.3万平方米。截至6月30日,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总存量上升至75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上半年,广州全市甲级写字楼净吸纳量录得3.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2%,加之新增供应集中放量的结构性影响,全市平均空置率为22.6%,环比增长1.5个百分点,同比增长4.1个百分点。
仲量联行提供的数据显示,2025年下半年,广州甲级写字楼市场预计将迎来超过4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短期内全市空置率或将继续上升。面对去化压力,预计市场租金短期内将维持下行趋势。
在写字楼租赁市场供过于求、租金下行的背景下,将整栋或部分物业改造为保障房,相当于锁定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大租约,虽然单方租金收益可能低于市场理想状态,但远胜于长期的空置损失。
广州的“商改租”方案,将城市中已经存在但未被高效利用的空置商办物业,通过功能转换,变成了解决当前最紧迫社会需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这是妥妥的存量资产变身增量资源,几乎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智慧,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方案限定了改建范围(产业区、地铁站周边3公里内),这能直接减少长距离通勤,缓解早晚高峰的交通压力,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幸福感。
面临挑战不少
但是,“商改租”方案从纸面走向现实的过程中,确实面临着一系列复杂且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涉及技术、经济、社会和管理等多个层面,需要被充分认知和谨慎应对。
首先,技术和设计的挑战。
这是最直接、最基础的挑战,关乎改建后的保租房是否真正“宜居”。
写字楼通常采用核心筒设计(电梯厅、楼梯、卫生间集中在中心),导致周边空间进深过大。这会造成许多改造后的房间成为无直接采光和通风的“暗室”,严重不符合住宅的日照、通风规范。
办公空间追求大开间,便于灵活隔断。而住宅需要划分出独立的卧室、客厅、厨房和卫生间,对管道铺设、承重墙设置都有特定要求,重新分割的难度和成本很高。
办公楼原有的卫生间管道井位置固定,数量有限;改为每户均需独立厨房、卫生间后,上下水管的重新布设是巨大的工程挑战,尤其对于中高区的楼层,容易引发漏水、堵塞等问题。
办公楼多是中央空调系统,无法实现分户独立计费和随时开关。改造为住宅后,需要彻底更换为分户式空调或重新设计可分户计费的中央系统,这个成本不低。
其次,经济与商业可行性挑战。
上述所有技术挑战都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投入,包括结构改造、管道重设、外窗开启、消防系统升级、室内装修等,单位改造成本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作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租金通常低于同地段的市场租金,这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租金收益上限。如果“商改租”的内部收益率(IRR)缺乏吸引力,社会资本将望而却步。这本质上还是算经济账的逻辑。
此外,如果项目改造时剩余年限不长,会影响投资方的改造意愿和租户的长期居住信心。
商改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挑战是结构性、系统性的。成功的案例需要满足一系列苛刻条件,比如选址合适的物业(如板式结构、进深较浅)、可控的改造成本、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简化审批)、以及周密的配套先行计划。
因此,鼓励试点先行,在试点中逐一破解这些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模式,比大规模快速铺开更为重要。广州方案的真正价值,不仅在于其方向正确,更在于它为探索解决这些深层次挑战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试验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维C公寓传媒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