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这盘棋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一边是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西方国家接二连三地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在国际上掀起一阵“建国潮”。
另一边,却冒出一个格外刺耳的声音:哈马斯联合创始人的亲生儿子莫萨布·哈桑·优素福公开唱反调,声称“巴勒斯坦国永远不会成立”,甚至警告说这种追求会危及以色列和西方社会。
这一正一反两股声音撞在一起,让不少围观群众直呼看不懂,这到底是 “叛逆少主” 的清醒直言,还是另有隐情?
![]()
先说说这位语出惊人的人物,莫萨布可不是什么普通评论员,他是哈马斯元老哈桑·优素福的儿子,从小在组织核心圈子里长大,亲眼见过资金流动、武器调配,一度被当作接班人培养。
可谁都没想到,他后来竟转投以色列安全机构“辛贝特”,成为代号“绿色王子”的秘密线人,协助以方阻止了多起袭击。
![]()
后来他移居美国、改名换姓,还出版了自传,彻底与哈马斯决裂。
正是这样一位“从内部反水”的人物,最近在接受外媒采访时抛出了一套极具争议的论述,他直言巴勒斯坦国是“人为制造的概念”,根本没有现实基础。
他给出的理由听起来很尖锐:所谓巴勒斯坦人并没有独特的文化或语言认同,本质上属于更广泛的阿拉伯族群。
![]()
他甚至质疑“巴勒斯坦民族”的真实性,说这个概念是上世纪20年代英国委任统治时期才被政治建构出来的,还称许多巴勒斯坦家庭其实是近代因经济机会迁入的移民,并非世代居住于此的原住民。
![]()
在他看来,问题的核心更深刻,巴勒斯坦运动成了一种依赖“受害者叙事”的政治暴力循环,其中渗透着类似邪教的意识形态。
他认为哈马斯通过几十年宣传,已与普通民众深度绑定,导致社会陷入对抗思维,难以回归正常生活,他还预警,这种极端化趋势未来可能不仅针对以色列,也会对西方构成威胁。
![]()
而他开出的“药方”更是惊人,他认为巴勒斯坦人必须彻底放弃虚构的“民族身份”,才能实现真正的繁荣。
这番话抛出的时候,正值西方多国集体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外交高潮,自然引发巨大震荡,以色列右翼媒体如获至宝,频繁引用他的采访片段,称之为“内部人的真相爆发”。
![]()
而巴勒斯坦官方则强烈反击,法塔赫方发言人直指他“早已脱离现实”,是以色列宣传战的棋子,意图对冲国际社会对建国的支持。
不过,如果你去加沙或西岸的街头问问普通百姓,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莫萨布是谁。对他们来说,眼下最紧迫的是每天能否通电几个小时、伤员能否得到药物治疗、下一顿饭在哪里。
![]()
有人得知他早已改信基督教、移居美国后,只是摇摇头说:“他的世界和我们早已无关。”
如果我们仔细推敲莫萨布的论点,不难发现其中带有明显的个人立场烙印,他的生命轨迹极度特殊,年轻时蹲过监狱,后来成为合作者,长期脱离巴勒斯坦现实生活。
![]()
在他的分析中,几乎从不提及以色列持续扩建定居点、对加沙的长期封锁、日常通行检查站对平民的困扰等具体压迫。
他选择的“真相”,更多服务于他自身的叙事逻辑。
当然,他也并非完全空口无凭,巴勒斯坦内部的政治分裂的确存在,哈马斯与法塔赫长期对立,2007年加沙分裂后至今未能彻底弥合。
![]()
![]()
尽管2024年在北京达成和解协议,但派系间的信任仍然脆弱,境内十多个武装组织目标不一、各自为战,这也成为莫萨布否定建国可行性的依据之一。
但另一方面,民族认同从来不只是由血统或古老历史定义的,支持建国的一方强调,近百年来共同经历的流离、占领与抗争,早已塑造出深厚的集体命运感。
![]()
即便“巴勒斯坦”作为政治概念出现较晚,但几代人在同一片土地上积累的伤痛、记忆与期望,本身已构成坚实的民族基础。
就像有人说的,不是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千年古名;有时,共同的苦难和盼望,反而更能凝聚一个民族。
值得注意的是莫萨布发言的时机非常微妙,就在英国等国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几天,联合国还在指控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可能构成种族灭绝。
![]()
此时他抛出“巴勒斯坦国永不可能成立”并警告“威胁西方”,很难不让人联想是在为以色列分散舆论压力,毕竟,他过去与以方合作的历史、如今持有的美国身份,都让他的立场显得不那么中立。
再看当前巴以局势,本就乱成了一锅粥,2025年初达成的停火协议屡次被突破,9月以色列更在卡塔尔实施定点清除,冲突进入间歇性爆发阶段。
![]()
在此背景下,西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被视为一种外交施压,而莫萨布的言论则像投入浑水的一块石头,让本已复杂的舆论场更加纷乱。
但无论外界如何争论,巴勒斯坦人追求建国的愿望从未熄灭,从1988年《独立宣言》到奥斯陆协议,从武装抵抗到外交努力,尽管内部路线存在分歧,“拥有自己的国家”始终是最大公约数。
![]()
西方国家的承认,无论出于道义还是地缘策略,确实在法理和舆论上增添了筹码。
至于莫萨布所谓“放弃民族身份才能繁荣”的论断,对大多数巴勒斯坦人而言,近乎何不食肉糜。
![]()
在生存都成问题的战火中,民族认同往往是人们坚守尊严的最后堡垒,历史早已证明,没有哪个群体是通过自我否定实现繁荣的;相反,认同与权利恰恰发展的前提。
这场风波最终仍回归到巴以问题的根本困境,双方深陷于各自版本的“真相”中,缺乏真正的对话与共情。
![]()
莫萨布的声音因其特殊背景而被放大,但它终究只是众多叙事之一,既不能代表哈马斯,也无法代表巴勒斯坦民众。
巴勒斯坦国能否诞生,从来不取决于某个人的断言,国家的形成,背后是无数人的生死、记忆与渴望。
真正的答案,不在采访间,而在加沙的残垣断壁之间,在西岸的橄榄树下,在普通人日复一日的坚持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