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脑卒中)后,部分患者会出现 “想说却说不出”“听得懂却答不上”“说话流畅却没逻辑” 等问题,这些都属于 “失语症” 的范畴。作为脑中风后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约 30%~40% 的患者会在后遗症期(症状持续超 3 个月)受其困扰,严重影响日常沟通与生活质量。失语并非 “发音器官问题”,而是大脑语言中枢或语言信号通路因中风受损,导致语言的 “理解”“组织”“表达” 功能异常,不同类型的失语,对应不同脑区的损伤。
![]()
先明确:失语的 “核心类型”
脑中风后的失语主要分为 “表达性失语” 和 “接受性失语” 两类,二者成因与表现差异显著,是理解其成因的基础:
表达性失语(布洛卡失语):核心问题是 “无法组织语言表达”,患者能听懂他人话语,却难以将想法转化为完整句子,说话卡顿、用词简单,比如想说 “我明天去医院复查”,可能只能挤出 “医院… 去”“饭… 吃”,甚至 “张嘴却说不出词”;
接受性失语(韦尼克失语):核心问题是 “无法理解语言”,患者说话看似流畅,却充满无意义词汇(如 “这个那个… 卡巴机”),既听不懂他人的提问(如问 “吃了吗”,答 “今天天气好”),也意识不到自己表达的混乱,常让人觉得 “前言不搭后语”。
此外,还有 “完全性失语”(同时存在表达与理解障碍,几乎无法沟通)、“传导性失语”(能理解、能表达,但无法复述他人话语)等类型,但其核心成因均与特定脑区损伤相关。
![]()
核心成因一:布洛卡区损伤,语言 “表达系统” 失灵
左脑额下回后部的 “布洛卡区”,是人类语言表达的 “核心工厂”,主要负责两项关键任务:一是将大脑中的想法(如 “想喝水”“要出门”)转化为有条理的语言逻辑(如 “我现在想喝水”“我下午要出门买东西”);二是协调语言相关肌肉(如舌头、嘴唇)的运动,确保说出的话符合语法与发音规则。
布洛卡区的血液供应主要依赖大脑中动脉的分支 ——“大脑中动脉下干”,这条血管纤细且供血范围集中,一旦因中风闭塞(缺血性中风)或被血肿压迫(出血性中风),会直接导致布洛卡区神经细胞缺血坏死。
![]()
当布洛卡区受损,语言表达的 “链条” 会从源头断裂:
患者能清晰理解他人的话(因负责理解的脑区未受损),也清楚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却无法将想法 “组装” 成完整句子,只能用单个词或简单短语沟通;
部分患者还会伴随 “运动性构音障碍”(说话含糊),因为布洛卡区也参与调控发音肌肉的协调性,损伤后不仅 “组织语言难”,“说清楚” 也会受影响;
由于无法顺畅表达,患者常因 “有苦难言” 产生焦虑、烦躁情绪,甚至拒绝开口,进一步加重语言功能退化。
临床数据显示,大脑中动脉下干闭塞导致的中风患者中,约 80% 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性失语,且损伤范围越大,失语症状越严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