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科特邀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医院斜弱视专科主任余新平来院坐诊及手术。期间,余教授成功为一名 7 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小恒实施了矫正手术,目前小恒恢复状况良好。
![]()
小恒的眼疾发现于 6 年前,当时家人察觉他的眼睛有向外偏斜的情况。余教授接诊后,对小恒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恒右眼裸眼视力为 1.0,左眼裸眼视力 0.5,佩戴 - 0.75DS/-0.75DC×165° 镜片后,左眼矫正视力可达 1.0。在 33cm 看近及 5m 看远时,小恒的眼位均向外偏斜 30 三棱镜度,但他能够控制眼位至正位。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小恒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已经遭到破坏。综合各项检查,余教授诊断小恒为间歇性外斜视、左眼屈光不正。
![]()
在完善术前检查及相关准备工作后,余教授为小恒进行了手术,术中实施了右眼外直肌后徙 6mm、右眼内直肌缩短 5mm 的操作,手术过程十分顺利。从术后照片可以清晰看到,小恒的眼位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经过验光配镜以及双眼视功能训练,小恒的眼位已恢复正常,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在逐步恢复当中,这让小恒的家人倍感欣慰。
余教授介绍,间歇性外斜视是外斜视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外斜视的 40% 以上。根据视远、视近斜视度的不同,临床可分为基本型、集合不足型、分开过强型、假性分开过强型。而小恒的视近斜视度和视远斜视度相等,属于间歇性外斜视当中的基本型。
对于间歇性外斜视的发展过程,余教授进一步说明:患者在早期,视远时会出现间歇性外斜视,视近时眼位和双眼视功能则正常。但随着疾病的进展,尤其在患病、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处于明亮光线下以及融合遭到破坏等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外斜视。而且,外斜视出现的持续时间和频率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视近时也会表现出外斜视。到了后期,可能会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进而导致双眼单视功能丧失,还会伴有视疲劳、阅读困难、视物模糊、头痛等症状。
因此,余教授强调,间歇性外斜视确诊后,建议定期检查斜视角度以及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在未形成显性外斜、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全部丧失前,应尽早进行手术矫正。当斜视角超过 15°,显斜出现的时间过长和频率过高,并影响到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时,提倡早期手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视功能,提升生活质量。
此次余新平教授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的坐诊与手术,不仅为小恒解决了眼疾困扰,也为南昌地区的眼疾患儿带来了福音,让更多家庭看到了孩子康复的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