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北田园,湾区绿谷;荔映流溪,美摄从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以文化赋能“三农”发展,通过实施“媒体+”行动,借助影像的力量展现从化乡村振兴以及实施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新气象,助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近日,由中国摄影报社、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广州市从化区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以“行摄流溪·荔约从化”为主题的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征集活动圆满收官。
本次活动由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大力支持,得到广大摄影专业人士、爱好者的积极参与、踊跃投稿,共收集来自全国相关主题照片超2200幅,经过初选、二轮评选、综选、公示等环节,共评选出优秀作品60幅。
据悉,入选的优秀作品涵盖了近年来从化“三农”事业发展新进展、新成效、新面貌,在相机镜头拍摄下见物、见人、见事、见场景,透过照片讲述农业生产、科技发展、城乡建设、创业奋斗、生活民俗等主题的从化发展背后故事。
荔果飘香 展现特色农业丰产“新风采”
从化主要有荔枝、龙眼、李子、柑橘、柿子、青梅、杨梅等水果,2025年上半年迎来丰产,全区荔枝、杨梅等大宗水果产量4.75万吨、比增超两成,产值3.55亿元(占全区种植业产值近30%)。从化是广州荔枝主产区,荔枝产业是从化的特色农业产业之一,种植面积约30万亩,2025年产量预计突破7.35万吨(面积、产量均占广州市超50%)。优质品种有流溪红荔、流溪桂味、钱岗糯米糍、井岗红糯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从化钱岗糯米糍、从化荔枝蜜)、专利18个,入选广东“最有价值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近70亿元。本次入选优秀作品中,有以荔枝与自然环境作主题,有荔枝采摘、庆祝丰收的场景,也有城市建设与荔枝构图的作品。
从化北部温泉镇、良口镇等地生态自然环境优越,吸引了不少独特的候鸟飞来树枝上“驻扎”。荔枝季期间,巢金红、王建国分别拍摄作品《荔红鸟欢》《荔鸟齐飞》,通过在荔枝成熟时按下快门,留下蓝喉蜂虎等特色鸟种与荔枝合影,他们表示:“鸟语果香、一动一静,反映了从化独特生态自然环境,山好水好不仅孕育了优质荔枝果品,也吸引了候鸟筑巢,形成一幅幅优美的生态画卷,这是非常好的拍摄素材。”
![]()
《荔鸟齐飞》 王建国/摄
![]()
《荔红鸟欢》 巢金红/摄
荔枝与当地人文相结合,形成了独有的生态景区、果园,也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景和春明·荔枝皇景区》是摄影爱好者袁斌聚焦从化著名的荔枝皇景区航拍的鸟瞰图,这里的景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荔枝树”,荔枝树头红绿相间,衬托着一座刻有“孝行流芳”的麻石牌坊,这里有自然之美与孝子故事,作者表示:“该照片用镜头对准少有人关注的荔枝叶丛。画面以牌坊为前景,后方荔枝林新梢初抽,红、绿、新绿层层点染,一名女子在林前放飞风筝,静动相宜,春意盎然。”从化区摄影家协会会长邝健华作品《荔枝红》,拍摄于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融入荔枝丰收与从化网红人物“鹅村长”戏鹅生动场景,相映成趣,触发了现场拍摄创作的灵感。
![]()
《景和春明·荔枝皇景区》 袁斌/摄
![]()
《荔枝红》 邝健华/摄
荔枝拥有火红的外壳,这一抹红既象征着果实丰收,也象征着从化城市飞速发展、欣欣向荣。原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唐卫东《荔枝人家》在从化大岭山林场取景,该片区属于特有的“晚熟地·晚熟荔”产区,恰逢荔枝丰收季,拍摄了农户一家采摘荔枝、养蜂的场景,展现了从化当地荔农喜迎丰收、积极劳动的精气神。温金溪的《流溪湖畔荔枝红》展现在生态优美的流溪河边,夏季荔枝树上挂果情景,火红收获的日子可期。殷熙作品《从城地铁荔枝红》则将荔枝与从化地铁14号线巧妙融合构图,列车穿越荔枝林、奔向未来,反映城市交通设施建设发展日新月异。
![]()
《荔枝人家》 唐卫东/摄
![]()
《流溪湖畔荔枝红》 温金溪/摄
![]()
《从城地铁荔枝红》 殷熙/摄
科技硕果 助力农业农村发展走上“快车道”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从化与华南农业大学开启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以此为契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应用以及成果转化,以科技赋能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在超低温冷冻锁鲜技术应用、建设智慧果园、打造5G数字农田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农业自动化、机械化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不少摄影师从这个题材中取材,拍出了优秀的作品。例如:罗素文作品《大棚喷淋》拍摄于太平镇井岗村从玉菜场,黄昏斜阳之时,自动化喷淋装置启动的刹那,水珠纵横交织于翠色之上,作者用了低机位的航拍长画幅,全面的展现了前、中、后景以及远山,通过照片反映农业科技之美。从化资深摄影人巢金红在鳌头镇鹿田村UMIZZ柑橘星球产业园拍摄《科技兴农》,反映在水果丰收季,工作人员在自动化生产线前分拣、打包成熟的玫瑰柑并准备发往市场的场景。《科技赋能,育美丽经济》由摄影师孔庆伟拍摄于从化国家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广州花卉研究中心,他表示:“在花卉种苗培养室内的恒温恒湿工作间,技术人员育种的专注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根据不同花卉的特性配制出适宜生长的基质和肥料,培育出优质种苗。”
![]()
《大棚喷淋》 罗素文/摄
![]()
《科技兴农》 巢金红/摄
![]()
《科技赋能,育美丽经济》 孔庆伟/摄
智慧果园建设,除了有先进技术应用,也有新业态的培育发展。李志锋的《机器人摘荔枝》拍摄于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的智慧果园内,描绘了应用农业前沿科技的场景,工作人员利用搭载“荔知君”AI大模型的采摘机器人进行采摘,1分钟内可采摘60颗荔枝;卢顺兴的作品《农业新潮流:直播带货》也同样在此园拍摄,主播们通过专业摄录设备以直播带货这种电商新业态形式向消费者展示和促销从化荔枝、黄皮等特色水果以及农副产品。
![]()
《机器人摘荔枝》 李志锋/摄
![]()
《农业新潮流:直播带货》 卢顺兴/摄
集聚发展 感受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变化”
近年来从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发展27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0个广东省“菜篮子”基地,精心打造1个国家级(花卉)+7个省级(荔枝、壹号蛋鸡、柑橘、生猪、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链、农产品加工、生态优质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本次入选的部分优秀作品反映了现代农业以及产业园的变化发展成果。
孔凡佐的《180度看花卉国家农业产业园》通过操控无人机升空,将蓝天白云下规划井然、色彩斑斓的园区尽收眼底。他表示:“从化花卉产业园之大超乎想象,环境干净整洁!”航拍图定格了广州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磅礴大气,也是近年从化产业园区高速发展生动见证。2024年,该园区总产值突破58.8亿元,连续三年成功举办的广州国际花卉博览会,更让广州从化“花城”魅力熠熠生辉。
![]()
《180度看花卉国家农业产业园》 孔凡佐/摄
来自东北黑龙江省的王艳被从化花香吸引,在探亲途中用无人机创作《百卉千葩》。“北方是平原居多,从化这里则有山有水,非常美!这里的乡村生活比电视里的更美好。”她镜头下的花卉产业园,成为“绿美从化”的流动名片。来自广州市区的梁国文作品《现代农业产业园》则聚焦从玉菜场的现代化种植:“自动喷淋、机械化耕作、科学轮作等方面都彻底刷新了我对从化农业的传统认知!”
![]()
《百卉千葩》 王艳/摄
![]()
《现代农业产业园》 梁国文/摄
从化鳌头镇本地人邹庆洲以《现代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园》《乡村特色丝苗米产业基地》《乡村特色乌鬃鹅养殖基地》系列作品,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农业生态循环链。他说:“从前农事忙基本靠人力,如今规模化科技化种养的场景太震撼!无人机掠过田野,将智能化养殖、连片稻浪与生态融合尽收眼底,现代种养与生态种植在此完美交融。”
![]()
《现代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园》 邹庆洲/摄
![]()
《乡村特色丝苗米产业基地》 邹庆洲/摄
![]()
《乡村特色乌棕鹅养殖基地》 邹庆洲/摄
绿色种养 描绘乡村产业兴旺“新篇章”
从化是广州市的产粮、畜牧大区,连续8年获广州市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注重发展水稻绿色生态种植,建成全省最大的加工丝苗米产业园,也建成北欧农场、达南、力智、壹号蛋鸡等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环保生态型现代化种养循环示范牧场,禽蛋、牛奶、粮食、猪肉等农产品产量分别约占广州市自产量呈“9753格局”(约占90%、70%、50% 、30%),禽蛋产量、牛奶产量为广州市各区最高。2025年上半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28亿元,比增10%,增速位列广州市各区首位。
王夏梅的《春秧》用无人机捕捉鳌头育秧场景,来自广东东莞的何柳在鳌头镇中塘村丝苗米种植基地拍下《美丽田园》:“无人机视角下,机械化耕作的农田绿意盎然,让我退休后的摄影生活更有意义。”近年,从化抓好全国唯一的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政策机遇,高效开展建设位于鳌头镇的万亩良田项目,摄影师袁斌的《构筑生态循环,建造万亩良田》捕捉到震撼一幕:机械耙田时,成群白鹭翩跹觅食,他表示:“白鹭驻足是最好的生态认证!”罗素文也同样聚焦万亩良田建设,他的《万亩农田迎喜讯》借助无人机航拍,展示在连片农田下当地群众迎接喜事到来的喜悦心情。在陈颖的作品《丰收菜园》中,村民正将新鲜采摘的蔬菜精心装箱,叶片青翠、品质出众,画面背后是规模化种植带来的多重效益:基地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土地流转与务工收入显著改善生活水平。纸箱叠翠、忙碌有序的场景,正是新时代农人安居乐业、产业蒸蒸日上的真实写照。
![]()
《春秧》 王夏梅/摄
![]()
《美丽田园》 何柳/摄
![]()
《构筑生态循环,建造万亩良田》 袁斌/摄
![]()
《万亩农田迎喜讯》 罗素文/摄
![]()
《丰收菜园》 陈颖/摄
唐业能的组照《现代化奶牛事业》与《兴旺的养鸽事业》均摄于从化鳌头镇。在养鸽作品中,他通过“鸽子恋爱—生蛋—孵育—反哺—成长”全流程,捕捉到“母鸽反哺”的动人画面:母鸽以消化液哺喂幼鸽,公鸽静静守候;而奶牛组照作品则完整跟拍从饲养、消毒、挤奶至鲜奶运输的标准化流程,突出企业对卫生与质量的严格把控。两组作品既传递出生命成长的温情,也体现对农产品质量监管的极致追求。唐卫东的《从化流溪山泉鱼跃人欢》透过镜头,展现了从化渔农干塘打鱼、收获喜悦的场景,良好的生态水资源孕育了肥美肉甜的水库鱼。
![]()
《现代化奶牛事业》 唐业能/摄
![]()
《兴旺的养鸽事业》 唐业能/摄
![]()
《从化流溪山泉鱼跃人欢》 唐卫东/摄
骆克儒的《杮事丰收年》记录了从化江埔街上罗村千亩红柿挂枝如灯的盛况:“新农人彩彩将柿树打造成网红打卡点,村民年收入翻了几十倍!这一片‘柿业红’,照亮了‘一村一品’的振兴梦想。”黄文孚的《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捕捉了桂峰村冬日柿树金红遍野的美景,乡村旅游的兴起让柿子成为“黄金果”,印证了产业带动带来的真实幸福感。黄锦雯的《硕果磊磊》、欧阳健洪的《喜悦》以及张爱玲的《如花灿烂》,透过镜头拍下的是从化农户收获农产品的场景,展现农户通过双手勤劳致富。《养蜂人》作者何智昌偶遇返乡养蜂人,温暖地说:“50岁回乡养蜂,蜜蜂采的是百花蜜,酿的是乡村振兴梦。”黄锐娟在阴雨天中拍摄《育苗师》,捕捉村民传苗时的笑容:“那份质朴与快乐,是最珍贵的能量。”
![]()
《杮事丰收年》 骆克儒/摄
![]()
《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 黄文孚/摄
![]()
《硕果磊磊》 黄锦雯/摄
![]()
《喜悦》 欧阳健洪/摄
![]()
《如花灿烂》 张爱玲/摄
![]()
《养蜂人》 何智昌/摄
![]()
《育苗师》 黄锐娟/摄
值得一提的是,以农业种养为主题的入选作品大多出自退休人员之手。这群银发拍摄爱好者以独特的视角与饱满的热情,借助无人机将现代农业的科技之光、种养结合的生态之美与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定格为一张张动人影像。正如入选的《育苗师》作者黄锐娟所言:“我们拍摄的不只是风景,更是农民的笑脸、土地的希望。”
生态本底 呈现城乡建设发展“新面貌”
从化近年城乡建设快速发展,特别是乡村建设方面亮点纷呈,以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契机,推进全国“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等国家级试点建设项目;90条行政村入选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培育创建名单;太平镇以及城郊街西和村等1镇6村入选2024年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名单。摄影师的优秀作品既展现了从化城乡建设发展新貌,也展示了从化农村经济充满了新活力。
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摄影师最感兴趣取材之一。吴彬的《北回归线标志塔》以仰拍视角让高23米的塔身直指苍穹,见证着科技与农业的奇妙融合。他表示,位于从化太平镇的这座塔不仅是黄金北纬23°26′的地理坐标,更是农民运用“北回归线”IP发展生态农业的创新象征。同样是用照片定格一座塔,唐卫东的《从城旭日》则以精准长焦将从化城区的文峰塔与朝阳巧妙同框,暖金色阳光洒向大地,飞机喷气式尾迹在天空写下诗行,作品不仅展现从化的生态之美,更寓意着从化未来发展充满朝气。
![]()
《北回归线标志塔》 吴彬/摄
![]()
《从城旭日》 唐卫东/摄
鲤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丰富象征意义,这次征集活动也有相关入选作品。张碧云的《钓鲤荷花》捕捉到从化江埔街钓鲤村夏日时节在独特摄影视觉下的农田,农田恰似一条灵动的“绿鲤鱼”,展现生态之美和美好寓意,带旺当地乡村游;而杨锦东的《鲤跃龙门》将金黄稻田化为腾跃的“黄金锦鲤”,用光影线条勾勒出丰收的动感曲线,演绎着“鱼跃龙门”的乡村振兴梦想。从化乡村让生态“颜值”持续转化为产业“产值”,像鲤鱼般游出一条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全区农村经济近年持续发展,已成立152个强村公司,通过推进实施市域结对互促纵向帮扶、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帮扶、“百企兴百村”行动等相关工作,持续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目前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20万元,2024年农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3万元大关。
![]()
《钓锂荷花》 张碧云/摄
![]()
《鲤跃龙门》 杨锦东/摄
在广州母亲河—流溪河上,三幅摄影作品以不同时空维度展现从化乡村振兴之美。温金溪的《河岛田园》在早晨以航拍视角展开一幅生态画卷,流溪河如碧带环抱河岛,霜冻时节产生的雾气为稻田披上薄纱,广州国家版本馆静静矗立,见证着文化与自然的诗意融合。张永林的《米埗村夜色》暮色渐染下捕捉到从化乡村美丽夜景,流溪河边稻田与灯火相拥,田园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夜幕下的流溪河畔》则通过长曝光展现华灯初上时分的流溪温泉旅游度假区新貌,这里有从都国际庄园、流溪河湿地公园、荔枝球广场,既是从都国际论坛的举办地,是直播助农的新战场,也是绿水青山的生态典范。“从白昼到深夜,从田园到都市,从生态保护到经济发展,流溪河正见证从化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张永林回忆起拍摄时的触动。
![]()
《河岛田园》 温金溪/摄
![]()
《米埗村夜色》 张永林/摄
![]()
《夜幕下的流溪河畔》 张永林/摄
花开让人心旷神怡,从化如诗如画的花景象也成为摄影师的最爱。巢金红的《荷塘月色》摄于从化吕田镇草埔村,记录了夜幕降临月光下的荷塘美如画,池塘传来阵阵荷花香,勾勒出乡村生态与人文交融的宁静之美。在梅花香飘季,余锐谋作品《红岭梅韵》通过俯拍构图,将从化流溪河林场红岭村“盘龙古道”的蜿蜒曲线与漫山梅林的葱郁景致巧妙融合,山道如灵动音符,梅林似清新旋律,共同谱就生态五线谱,生动诠释“路通旅游旺,梅香绿意终从深山走向更广阔天地”的发展图景。黄炳锟的《花海长廊》运用引导线构图,展现“人物—花海—桥梁—城市”的递进融合,花卉既美化人居环境,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农民增收。在胡可明的《童真时光》画面中,孩子们明亮的黄衣与粉紫花朵、葱绿背景形成活泼撞色,优美的公共空间不仅提升生活品质,更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幸福。
![]()
《荷塘月色》 巢金红/摄
![]()
《红岭梅韵》 余锐谋/摄
![]()
《花海长廊》 黄炳锟/摄
![]()
《童真时光》 胡可明/摄
在从化两个国家森林公园上空,两部无人机以不同视角记录生态振兴新景象。陈斌的《碧绿生辉》巧妙运用黄昏暖光,让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的河水如碧带轻舞,远山层叠勾勒出生态绿芯的深邃,透过照片感受原生态之美。而在石门国家森林公园,黎锐明作品《天池水岸》则以广角镜头收纳公园的壮阔全景,平静湖面倒映葱郁青山,斑斓岸景宛如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这里的天生丽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游山玩水、消费留宿,带动周边村民端稳“生态饭碗”。
![]()
《碧绿生辉》 陈斌/摄
![]()
《天池水岸》 黎锐明/摄
农业公园和休闲场景打造也是从化乡村建设一大特色。邝健华作品《金色艾米人气旺》展示的是街口街艾米稻香农业园在晚霞映照下的美景,山、河、田等元素构成一幅生态画,该公园吸引大量市民游客打卡,目前成为从化城区标志性公园之一。黄北辉拍摄的《稻田小火车》展现了良口镇米埗村稻田生态之美与市民游客休闲活动的和谐交融,坐上小火车除了感受当地自然风光,更象征着奔向未来美好前程。《美丽乡村 吕田桂峰》捕捉穿透云层的光束如舞台追光洒向村庄,这里生态农业与乡村旅游场景的深度融合,作品张碧云回忆道:“在吕田镇桂峰村这里,深刻感受到田野每一株稻穗都摇曳着美好生活的希望!”
![]()
《金色艾米人气旺》 邝健华/摄
![]()
《稻田小火车》 黄北辉/摄
![]()
《美丽乡村 吕田桂峰》 张碧云/摄
农文融合 体现乡风文明培育“新气象”
从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乡村文化底蕴深厚,2023年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区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31个,168处文物保护单位。春节“掷彩门”、舞“猫头狮”以及水族舞等非遗习俗颇具特色,红色文化、考古文化、水源文化、马术文化、村史文化、饮食文化等在从化境内交相辉映,文化氛围浓郁。
从化乡村民俗一直颇有底蕴和特色。陈伟坚《扔彩门》作品摄于从化江埔街江埔村,记录了当地新春佳节“掷彩门”民俗盛况。他表示:“当时场景运用长曝光定格彩门绽放瞬间,借光影、倒影与建筑烘托夜景氛围”,照片中人们以掷彩门祈愿吉祥,场面热烈温馨,展现传统文化活力和对人民的凝聚力,传递了民俗保护与传承的意义。骆克儒的《非遗水族舞》摄于从化温泉镇草塘社百年祠堂前,以夕阳为幕,记录了现场举办省级非遗水族舞活动的动人场景,作者表示“当时采用广角镜头全景拍摄,借自然光线与色彩,捕捉民俗活动热闹场景 ”,作品通过暖金色调与动态构图,展现古老仪式在当代的生机,传递岭南文化。邓健灿作品《张灯结彩》摄于从化良口镇溪头村谷田围,捕捉一家三口整理灯笼的温馨瞬间,节日喜庆洋溢巷间,作品以框架式构图聚焦张灯结彩的传统门庭,画面保留地标细节,光影静谧,生动传递出古村落深厚的人文气息与质朴的节庆温情。
![]()
《扔彩门》 陈伟坚/摄
![]()
《非遗水族舞》 骆克儒/摄
![]()
《张灯结彩》 邓健灿/摄
农文融合成为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趋势。农事节庆也是农业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骆克儒入选的作品《欢腾鱼歌交响曲》,拍摄于城郊街麻一村,记录了从化区首届“干塘打鱼”节开塘活动仪式热闹场景,作品运用三分构图、引导线,借自然光与多彩对比,抓拍市民游客踏进水塘、欢快追逐游鱼热闹瞬间,生动捕捉人水相亲、丰收同庆的生动画面。蒋春桥的《小镇有喜》拍摄于从化鳌头镇龙潭村,当地借助建设国家级越秀风行田园综合体的东风,打造了结婚主题小镇,照片记录了2024年“520”期间在小镇举办的集体婚礼,作品运用俯拍视角,多对新人在崭新的街道上手牵手漫步,笑容洋溢着对婚姻与家庭的美好憧憬。姚泽林作品《莲麻酒香不怕巷子深》,将镜头对准吕田镇莲麻村的乡村酒窖,反映当地浓郁香醇的酒文化。从化江埔街罗洞工匠小镇以独特的工匠文化主题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张碧云的《罗洞乐龄舞》通过照片记录了一群婀娜多姿的“银发一族”身穿旗袍在小镇稻田上走秀,展现了她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
《欢腾鱼歌交响曲》 骆克儒/摄
![]()
《小镇有喜》 蒋春桥/摄
![]()
《莲麻酒香不怕巷子深》 姚泽林/摄
![]()
《罗洞乐龄舞》 张碧云/摄
从化是有名的“珠三角天然运动场”,农体融合有良好基础条件。邝健华的《热闹荔BA篮球赛》拍摄于从化城区滨江球场,篮球健儿在球场上奋力挥汗、争取佳绩,吸引广大市民观看,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孔凡佐的《流溪盛事》航拍于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从化分会场的现场,作者用镜头全景记录下龙舟竞赛盛况,多艘龙舟在流溪河上竞发争先,全力向终点冲刺,传统龙舟“划”出文旅体经济新航道。孟涵的《驴行桂峰山》作品摄于从化吕田镇桂峰村,生动捕捉驴友行走于青山绿野间的场景,作品以S型村道串联起蓝天、碧峰与民宿,呈现出桂峰村三产融合与乡村旅游的蓬勃活力,该照片从外来游客的视角,展现出从化乡村振兴中的生态之美与产业新貌。从化加强国内首个获国际认可的无规定马属动物疫病区管理,输入的动物及动物产品均符合相关卫生要求,确保了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正常运作,连续15年维持无疫状态,罗素文的《马场晨韵》拍摄于从化良口镇的香港赛马会从化马场,早上晨光泼洒跃金鞍,展现了马场设施的精致与晨光的交融,也展现了晨光中马场蓬勃生机,作者表示:“该作品通过无人机航拍,用侧光拍摄手法,突出了光影的强弱、色调、色温,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大片。”(刘付云 刘展鸿 林玲 何舒欣 罗娅蒙)
![]()
《热闹荔BA篮球赛》 邝健华/摄
![]()
《流溪盛事》 孔凡佐/摄
![]()
《驴行桂峰山》 孟涵/摄
![]()
《马场晨韵》 罗素文/摄
新闻链接:
广州从化全国摄影作品展征集活动入选作品一览表
(排名顺序不分先后)
序号
作品名称
作者
1
180度看花卉国家农业产业园
孔凡佐
2
百卉千葩
王艳
3
北回归线标志塔
吴彬
4
碧绿生辉
陈斌
5
春秧
王夏梅
6
从城地铁荔枝红
殷熙
7
从城旭日
唐卫东
8
从化流溪山泉鱼跃人欢
唐卫东
9
大棚喷淋
罗素文
11
稻田小火车
黄北辉
10
钓锂荷花
张碧云
11
非遗水族舞
骆克儒
12
杮事丰收年
骆克儒
13
丰收菜园
陈颖
14
构筑生态循环,建造万亩良田
袁斌
15
河岛田园
温金溪
16
荷塘月色
巢金红
17
红岭梅韵
余锐谋
18
花海长廊
黄炳锟
19
欢腾鱼歌交响曲
骆克儒
21
机器人摘荔枝
李志锋
22
金色艾米人气旺
邝健华
23
景和春明·荔枝皇景区
袁斌
24
科技赋能,育美丽经济
孔庆伟
25
科技兴农
巢金红
26
鲤跃龙门
杨锦东
27
荔红鸟欢
巢金红
28
荔鸟齐飞
王建国
29
荔枝红
邝健华
30
荔枝人家
唐卫东
31
莲麻酒香不怕巷子深
姚泽林
32
流溪湖畔荔枝红
温金溪
33
流溪盛事
孔凡佐
34
罗洞乐龄舞
张碧云
35
驴行桂峰山
孟涵
36
马场晨韵
罗素文
37
美丽田园
何柳
38
美丽乡村 吕田桂峰
张碧云
39
米埗村夜色
张永林
40
农业新潮流:直播带货
卢顺兴
41
热闹荔BA篮球赛
邝健华
42
扔彩门
陈伟坚
43
如花灿烂
张爱玲
44
硕果磊磊
黄锦雯
45
天池水岸
黎锐明
46
童真时光
胡可明
47
万亩农田迎喜讯
罗素文
48
喜悦
欧阳健洪
49
现代化奶牛事业
唐业能
50
现代农业产业园
梁国文
51
现代生猪养殖产业示范园
邹庆洲
52
乡村特色丝苗米产业基地
邹庆洲
53
乡村特色乌棕鹅养殖基地
邹庆洲
54
小镇有喜
蒋春桥
55
兴旺的养鸽事业
唐业能
56
养蜂人
何智昌
57
夜幕下的流溪河畔
张永林
58
一盏盏灯笼挂满枝头
黄文孚
59
育苗师
黄锐娟
60
张灯结彩
邓健灿
入展作品公布网址:http://dz.cppfoto.com/news/review.aspx?id=410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