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亳州这座千年药都,现代化的制药工厂正悄然改变着传统印象。当你走进某些药企的生产车间,会发现这里如同科幻电影中的“无菌舱”:空气洁净得仿佛能喝,地面光可鉴人,工作人员穿着“宇航服”般的工作服,连呼吸都小心翼翼。这背后,正是“十万级无尘车间”在发挥作用。那么,什么是“十万级”?装修这样的车间有哪些“门道”?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座“空气圣殿”的神秘面纱。
![]()
一、“十万级”是什么?不是房间数量,而是空气标准
很多人一听“十万级无尘车间”,第一反应是:这得有十万个房间吧?其实不然。“十万级”是国际通用的洁净度等级,指的是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0.5微米的颗粒物数量不超过352,000个。作为对比,普通城市室外空气每立方米可能含有上千万个微粒,而手术室通常要求“万级”或“千级”,十万级虽非最高,却是制药、食品、医疗器械等行业最常见的标准。
在亳州,许多中药提取、口服液灌装、保健品生产等环节都需要达到这一标准。它既能有效防止粉尘、细菌污染产品,又能保障工人健康,是药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二、装修不是“刷墙铺地”,而是系统工程
很多人以为无尘车间就是把房间刷白、铺上PVC地板就完事了。其实,这是一套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三板斧”:围护结构、空气净化系统、环境控制。
1. 围护结构:密封是关键
墙面、天花板、地板必须使用不易产尘、耐腐蚀、易清洁的材料,如彩钢板、环氧树脂地坪。接缝处要打密封胶,门要带自动闭合装置,窗户必须固定密封。一个常被忽略的细节是:插座、开关、灯具的安装孔也必须密封,否则就成了“灰尘通道”。曾有企业因灯具边缘未密封,导致洁净度反复不达标,排查数月才发现问题。
2. 空气净化系统:车间的“呼吸系统”
核心是高效送风系统。空气经过初效、中效、高效(HEPA)三级过滤,由顶部送入,底部回风,形成定向气流,把污染物“吹”走。风量、风速、换气次数都有严格计算。例如,十万级车间通常每小时换气15-25次,相当于一小时把整个车间的空气“刷新”二十遍。
3. 环境控制:温湿度也不能马虎
除了洁净度,温度(通常18-26℃)、湿度(45%-65%)也要精确控制。湿度太低,容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湿度太高,可能滋生微生物。这些参数需实时监测,自动调节。
![]()
三、容易忽略的“隐形杀手”
在实际装修中,有些细节看似微小,却可能让整个工程“功亏一篑”。
-人员进出通道设计不合理:更衣室、风淋室、缓冲间必须按“单向流”设计,避免交叉污染。有人为了节省空间,把风淋室做得太小,员工转个身都困难,反而降低了除尘效果。
- 材料选择贪便宜:劣质彩钢板易生锈、掉粉,PVC地板若不防静电,会吸附灰尘。看似省了几万块,后期维护成本翻倍。
- 忽视后期验证:装修完不等于达标。必须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洁净度测试”“气流组织测试”等,拿到合格报告才算真正完工。
四、给企业的几点实用建议
1. 先设计,后施工:找有医药净化经验的设计单位,别让装修公司“边干边想”。
2. 预算留足“冗余”:净化系统占总成本50%以上,别在关键设备上砍预算。
3. 提前规划运维:过滤器多久更换?系统如何清洁?这些都要在设计阶段考虑进去。
![]()
总结:洁净,是药品的生命线
在亳州从“药都”向“药谷”升级的今天,十万级无尘车间不仅是硬件标配,更是品质承诺。它不只是一间“干净的屋子”,而是融合了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自动化控制的精密系统。理解它的标准与装修逻辑,不仅能帮助企业少走弯路,也让消费者更安心——每一粒药片背后,都有一整套看不见的“空气守护者”。
下次当你看到“本品在十万级洁净车间生产”的标签时,不妨多一分敬意:那不仅是技术,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