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0
分享至

大江南北,丰收的歌谣又一次在稻浪与果香中唱响。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发展正从“单一种植”走向“融合共生”,富硒米“论克卖”、鲜食玉米成“网红”、秸秆变饲料,一条条蓬勃发展的产业链,真正让农业增值、农民增收;科技创新深深扎根泥土,无人机飞防播撒、智慧数据赋能,为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更有一批怀揣梦想的新农人,返乡创业、引领标准、牵手市场,为乡村注入新活力。

乡村振兴的政策活水润泽山川。高标准农田建设让阡陌纵横有了科技的脉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让丰收不再是单纯的产量竞赛,而是质量与效益的双重奏;那些戴着草帽、踩着泥土的农技专家,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田间地头的丰收实景。

行走在江淮大地的乡间小径,仿佛能听见《在希望的田野上》那熟悉的旋律: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武长鹏)



铜陵白姜核心产区之一的郊区大通镇大院村村民在收获白姜。本报记者 刘洋 本报通讯员 陈磊 摄


9月23日,在肥西县铭传乡刘老圩猕猴桃种植基地,果农在采摘猕猴桃。本报记者 张大岗 摄


黄山市呈坎村民晒秋庆丰收。本报记者 潘成 摄

政策加力,“富硒饭”越吃越香

9月21日,69岁的余本造载着200公斤刚摘的哈密瓜,从石台县小河镇东庄村赶往丁香镇库山村——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石台县主场活动在此举行。“今天得让更多人尝尝咱东庄的‘硒瓜’。”余本造乐呵呵地说。

原本是水稻育秧后闲置的4亩大棚,今年被派上新用场。7月,村集体瞄准“空窗期”引进哈密瓜轮作。“亩产5000斤,这季能为村集体增收超7万元。”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汪清说,“以前大棚闲半年,现在‘空棚变金棚’,村民摘瓜每天还能挣120元。”

石台县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耕地珍贵,而东庄村是千亩大畈,自古就是“石台粮仓”。“守着富硒地,不能只啃‘粗粮饭’。”汪清说,村“两委”正走“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新路。

2020年,总投资超1.1亿元的安徽中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东庄,流转1200亩土地打造硒米三产融合示范园,以科技赋能富硒农业,搭建农业智慧数字平台与“硒链通”溯源系统,开发慢糖米等深加工产品。“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石台县硒米种植检测数据集’,今年9月刚获批全县首张数字知识产权证书。”总经理孟振华捧着富硒稻谷介绍,“以前种米凭经验,现在靠数据——动态追踪土壤硒含量、分析环境指标,精准调整施肥方案,让每寸土地发挥最大潜力。450克装米浆粉售价80元,实现富硒米‘从论吨卖到论克卖’的价值跃升。”

科技让“富硒粮”更“富”,离不开小河镇的“硬核政策”支撑。“依托石台县‘富硒农业产业链培育’政策,我们不仅引企业落户,更帮企业扎根。”小河镇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周明亮说,为让中硒公司快速落地,镇里推行全流程代办,从土地流转到手续办理一抓到底;还常态化走访企业,“点对点”解难题,上游联系本地种植大户保障大米原料,下游赴沪苏浙、广州招商,引入冻干果蔬、米粉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

科技红利,最终要落到农户的钱袋子里。余本造给记者算了笔“增收账”:家里4亩地每年流转收入近2000元;之前在企业田间管理,月薪3600元;现在承包了镇里的灭螺工程,再加上90亩复耕地的管理酬劳,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过去种4亩地,除去成本只剩5000来块,现在我家全年收入有小十万了。”

“以前只知埋头种地,现在村‘两委’带领我们种瓜、打工、搞旅游,‘金饭碗’越端越稳。”200公斤哈密瓜快卖完了,余本造一边收拾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仿佛风里都是丰收的甜。(本报记者 倪讴)

绿色种植,好口碑越传越远

丰收时节,砀山县葛集镇的鲜食玉米郁郁葱葱,即将新鲜上市。“还有十天左右就可以采摘了。”杨梦随手掰开一根玉米棒,一股清香扑鼻,“鲜食玉米不能长得太老,淀粉含量一高就不好吃了,就像现在这样,又嫩又甜还带着一点糯,吃起来最香。”

杨梦是一名“90后”新农人,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砀山县成立了安徽优菓农业有限公司,坚持做绿色、健康、安全的优质农产品,这片鲜食玉米地就是他和订单农户合作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家乡年年种植传统老玉米,口感不好,收益还低。”2024年,杨梦经过调研,带着乡亲们种植了50亩鲜食玉米。

“我们向农户统一提供种子和技术,玉米收获后再统一收购,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不过,农户必须按照我们的标准来生产。”杨梦告诉记者,与传统玉米不同,他的鲜食玉米主打绿色有机,种植过程中坚持人工除草,不打农药,施用有机肥。

绿色种植虽然辛苦,但是回报也高。“为避免农户使用膨大剂,我们按根收购,一根鲜食玉米正常管理达到250克以上,收购价就能达到1.2元。”杨梦说,鲜食玉米一年可种两季,每亩地可收入约8000元,种植收益是传统玉米的两倍。

“今年传统老玉米都受了虫害,我这片鲜食玉米长势依然很好。”望着一根根鲜嫩饱满的玉米棒,农户李敬新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这2亩多地原来是片荒地,杨梦劝我把地整出来种鲜食玉米,种好了再卖给他。今年春种第一茬,2亩地收了8000多块,这第二茬看着也很不错,一亩地还能再收个三四千块钱,比种传统玉米划算。”

杨梦还在葛集镇建立了一家食品加工厂和一个电商基地,实现鲜食玉米全产业链发展。

“过几天就是加工旺季,鲜食玉米采收后,经过清洗、真空包装、高压蒸煮后,再高温杀菌,‘锁住’玉米的香、甜、糯。”杨梦介绍,今年春季,他总共生产加工了20多万棒鲜食玉米,通过电商平台一售而空。“很多客户说买到了最好吃的玉米,其实我们也没有什么秘诀,坚持绿色种植,不需要任何增味剂,原汁原味就是给消费者最好的回赠。”杨梦说。

鲜食玉米畅销后,不少客户慕名而来,一个大客户指定杨梦代为生产即食山药。目前,加工厂不仅生产加工鲜食玉米,还开发了即食南瓜、即食山药等零食,杨梦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也逐步扩大。

“明年我们会给农户提供生物肥料,带动农户提高种植标准,生产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绿色农产品,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谈到未来,杨梦充满了憧憬。(本报记者 张玉芳)

科技赋能,粮袋子越装越满

9月21日,在来安县鲍彭春家庭农场的230亩再生稻田里,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为让自家良田持续产出优质粮食,农场负责人鲍莉今年在农场试行了“油—稻—稻”一年三熟的种植新模式。

要让丰收有底气,选种是关键。鲍莉选定了高产又优质的“沣油737”油菜种,再生稻则敲定了抗病性强、煮后满是米香的“玖两优丝占”。每一粒种子里,都藏着她对丰收的期待。

“再生稻的收成,真是打心眼里让人欢喜。”算起田里的账,鲍莉眼睛亮闪闪的,仅是头季收的干谷,一亩地就有600公斤。眼下第二季稻穗沉甸甸的,再过10天就能收割了。“估摸这一季一亩能收250公斤上下,两季加起来,总产量就要往20万公斤突破了。”鲍莉说。

等稻子收完,地里紧接着就要种油菜,今年鲍莉计划请“空中帮手”帮忙。“无人机可比人工省事多了。”她笑着说,哪怕地形多变,无人机也能跟着航线灵活调整,播得又快又匀,还不浪费种子,“原来3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一架无人机半天就搞定了,真是省工又省心”。

“‘油—稻—稻’的法子,不光让地里一刻不闲着,还能养肥土壤,既赚了钱又护了地,真是两头划算。”鲍莉笑得眉眼弯弯,接下来,她要把种植技术再琢磨得细些,带着周边乡亲们一起干,让大家都能靠着好技术多挣钱。

丰收季里不仅农场忙,田间地头的“技术管家”也没闲着。在独山镇曲涧村,科技特派员张勤踩着田埂上的碎草,径直来到种粮大户周中金的稻田。他蹲在田边,手指着田垄里的积水叮嘱:“这会儿可得把田里的水排干净,不然不仅影响收割,稻穗泡在水里还容易烂。”

像张勤这样常年“泡”在田里的科技特派员,来安县有128人。从春耕选种、育秧育苗到日常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再到帮着找销路、对接贷款,农户种地的大小事儿,他们都能想到、做到。今年以来,这些“田秀才”往田间地头跑了数百次,办了138场农技培训,4000多户农户跟着学了真本事。大伙儿提起他们就竖大拇指:“有这些技术专家在,咱种地更有底气。”

“要让丰收年年稳,科技兴农是关键。”来安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林学锋的这句话,道出了丰收背后的“底气”。近年来,来安县以先进技术推广为抓手、以涉农政策补贴为支撑,推动全县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攀升至95%,从耕种源头就牢牢把住了农产品的产量关、品质关。正是这一道道筑牢的“科技防线”,确保了粮食连年丰收,也让老百姓的粮袋子越装越满。(本报记者 李邦军 本报通讯员 吕华)

融链共生,产业路越走越宽

秋日的皖西大地,稻浪翻滚,满目金黄。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的天地源种植家庭农场已忙碌起来。负责人汪帮胜穿行在稻田之间,仔细查看着稻穗的成熟度,为即将开始的大规模收割作最后准备。

作为流转3600亩耕地、横跨7村的种粮大户,汪帮胜的喜悦写在脸上,“水稻长势比去年还好,病虫害少了,收成肯定更高!”金色稻浪中,他坦言,“这离不开农技人员的‘贴身护航’。”

话音未落,裕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粮油站站长赵炜已赶到地头。原来,汪帮胜之前发现部分水稻剑叶出现异常,立即通过微信联系了赵炜。“没问题,我已查看过了。这几天就要收割,这个情况不影响收成。”经过一番现场诊断,赵炜的话让汪帮胜吃下了定心丸。

在裕安区,像赵炜这样的农技人员已成为农户们的“老熟人”。他们不仅通过微信、短信实时指导,还组成6个生产技术服务组,每日巡田监测苗情、墒情、病虫情,推广绿色种养技术,为粮农织就一张精准化、网格化的“技术服务网”。

技术底气足了,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汪帮胜大胆拓展产业版图,组建再丰农事综合服务中心,配套批次处理300吨的烘干加工设备,服务辐射五六个乡镇,成为区域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枢纽。

“这批5000斤大米是周边农户新收的稻谷加工的,已经有客户预订。昨晚刚加工完,一早就要发走。”刚从田里回来的汪帮胜,顾不上休息就又忙着安排发货。在他身后,粮食烘干机正轰隆作响,周边农户陆续将新收获的稻谷送来加工。

“全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9%以上。”裕安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刘长红介绍,“三秋”期间计划投入8000余台套农业机械,确保88万亩水稻颗粒归仓。

种植靠技术,收割靠机械,腾出手脚的汪帮胜转身探索农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农场的水塘边,3万多只皖西白鹅正悠闲踱步,它们成了小麦、水稻秸秆的“消化机”。通过技术创新,汪帮胜成功将秸秆发酵成带着酒糟香气的高营养饲料。“这是大白鹅的最爱,几万斤秸秆根本不够吃。”汪帮胜笑着说。

大米加工、菜籽榨油、家禽腌制......如今,农场产出的大米、菜籽油、腌制的咸鹅等农产品都成了市场的抢手货。天地源家庭农场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带动近400户农户共同致富。

“我们提供的是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的全链条保姆式服务。”刘长红指着远处正在作业的无人机说,“从机械化播种收割,到无人机精准飞防、施肥除草,再到稻谷烘干加工,每一个环节都有科技支撑。更别说咱们的农技员,线上随时回复、线下直奔地头,就像为每家每户配了一位‘田保姆’。”

“秸秆变饲料,稻谷变金米,农技员变‘自家亲戚’——咱们种地越来越有底气!”汪帮胜的笑容里满是希望。(本报记者 唐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馆长公开质问郑丽文:两岸问题你站哪边?郑丽文的回答引人深思

博览历史
2025-09-11 09:34:22
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

欧洲车企付荷兰总部钱却拿不到货,中国公司要求重签合同再付款

西莫的艺术宫殿
2025-11-01 15:50:54
赛季首败!文班亚马9分6失误罕见迷失,布克轰28+13打爆马刺

赛季首败!文班亚马9分6失误罕见迷失,布克轰28+13打爆马刺

体坛小李
2025-11-03 11:37:02
王艺迪击败温特夺冠,松岛辉空战胜莫雷加德夺冠,都有把握

王艺迪击败温特夺冠,松岛辉空战胜莫雷加德夺冠,都有把握

子水体娱
2025-11-02 22:40:55
固态电池被吹成“电池革命”?3大致命缺点,5年内难普及

固态电池被吹成“电池革命”?3大致命缺点,5年内难普及

沙雕小琳琳
2025-11-02 15:01:30
悬念揭晓!山东泰山核心外援瓦科去向曝光,曝江南球队或2选1

悬念揭晓!山东泰山核心外援瓦科去向曝光,曝江南球队或2选1

璞玉话体坛
2025-11-02 19:49:43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斩获巴黎大师赛冠军并重返世界第一

辛纳2-0击败阿利亚西姆,斩获巴黎大师赛冠军并重返世界第一

懂球帝
2025-11-03 00:14:31
算钱!法国赛国乒7人拿多少奖金?陈熠陪王艺迪,球拍胶皮引争议

算钱!法国赛国乒7人拿多少奖金?陈熠陪王艺迪,球拍胶皮引争议

体育大学僧
2025-11-03 09:21:08
认清现实!菲律宾慌了,发现美国根本靠不住

认清现实!菲律宾慌了,发现美国根本靠不住

陆弃
2025-11-03 10:53:30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你都31岁了,还开10万的车,好意思出来相亲?”

吃瓜盟主
2025-11-01 23:02:24
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想见李银桥,得知他已经入狱,伟人只说了2个字

毛主席视察天津时想见李银桥,得知他已经入狱,伟人只说了2个字

南书房
2025-09-28 23:01:03
林依轮26岁儿子庆生现场曝光,自家别墅小院种菜,四代同堂太温馨

林依轮26岁儿子庆生现场曝光,自家别墅小院种菜,四代同堂太温馨

鑫鑫说说
2025-11-03 10:34:18
沈泊洋遭查后,赵少康慌了?节目言论揭真实担忧

沈泊洋遭查后,赵少康慌了?节目言论揭真实担忧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02 03:21:29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孔蒂质问小法:你们赛前就是这样准备的吗?你教队员假摔了吗

雷速体育
2025-11-02 12:47:23
“京东汽车”终于来了!续航500公里,11月9日上市,剑指比亚迪海豚!

“京东汽车”终于来了!续航500公里,11月9日上市,剑指比亚迪海豚!

隔壁说车老王
2025-11-03 08:56:58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被央视怒批、摇头晃脑、德不配位,难怪阅兵从不邀请“流量”明星

书雁飞史oh
2025-09-12 16:09:35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丫蛋有三个孩子,大儿子王天琦是她与王金龙所生,于2011年出生。

百态人间
2025-10-31 14:43:12
意外!曼萨诺曾在国安和申花表现不俗,为何如今中超没球队邀请他

意外!曼萨诺曾在国安和申花表现不俗,为何如今中超没球队邀请他

小彭美识
2025-11-03 11:16:37
特朗普不装了,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G7可能要单开一桌了

特朗普不装了,宣布全球进入“G2”时代,G7可能要单开一桌了

田园小归
2025-11-03 09:12:38
最强15级!新台风“海鸥”生成!广东迎冷空气,东莞未来天气……

最强15级!新台风“海鸥”生成!广东迎冷空气,东莞未来天气……

东莞好生活
2025-11-03 09:35:39
2025-11-03 11:59:00
安青传媒 incentive-icons
安青传媒
安徽青年报新媒体中心
66931文章数 585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发表涉台错误言行 中方直接"亮剑"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录音彻底揭露知名导演王家卫的体面

财经要闻

马斯克:未来5-6年传统手机与App将消失

科技要闻

马斯克为这事开骂:“他们什么都不懂”!

汽车要闻

超跑同款磁流变减振 深蓝L06包你开得爽

态度原创

教育
数码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教育要闻

教育部部署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数码要闻

750h续航最快按键速度,稳若锁定——雷柏VT7系列电竞鼠标图赏

手机要闻

OPPO ColorOS16 正式版 11 月升级机型公布

本地新闻

全网围观,到底多少人被这个野人大学生笑疯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