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1911年,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地主家中出生了一个女孩。那一年外面的世界混乱,并不太平。没有人能想象这个女孩能有多大的成就,更不清楚她的一生经受过多大的劫难。
![]()
这个女孩儿就是萧红,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
![]()
她6岁入学,8岁时生母病逝,父亲再娶。17岁参加哈尔滨市学生维持路权联合会发起的反日护路游行示威活动即——“一一九”运动。萧红积极参加游行,并主动担任宣传员。18岁时,她的祖父去世,父亲陈旧的封建父权思想压迫着她,到此时她已经对家庭没有丝毫的感情和一丝的留恋。19岁时,家庭不再支持她在北平大学女子师范学院附属女子中学读高一。
![]()
20岁时,她因与有家室的表哥陆哲舜同居而被软禁在家中。在她逃到北平后,未婚夫汪恩甲也追到了北平,却介于家庭的涉入而解除婚约,她想借靠法律维护自己又因为未婚夫的改变证词而败诉,无奈之下回到呼兰。
![]()
20岁时,她经历了和汪恩甲同居,怀孕,又在临盆之际被汪恩甲抛弃。同年,她在旅馆认识了她人生中所占篇幅极重的男人——萧军。在她欠下巨债,怀有身孕的时候被旅馆老板赶到简陋阴暗的储藏室,又差点被旅馆老板卖到妓院抵债的艰难时期被萧军救出。为感激萧军,又为了找到一个精神依靠,不顾萧军已有家室依旧以身相许。那年的她遇到了她一生的贵人,亦是恩师的鲁迅先生。
![]()
24岁时,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出版,鲁迅先生为它作序,这也使得萧红有了经济来源,可以自食其力。但萧红的文学天赋的展露并没有得到萧军的支持,反而是激起了萧军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对她家暴,又因为移情别恋爱上朋友黄源的妻子,故对萧红拳打脚踢更是毫不留情。
25岁时,萧红为求解脱孤身前往日本,并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发表了《海外的悲悼》等作品以缅怀鲁迅先生。其实此时萧红的精神状态已经很不好了,鲁迅先生的逝世更是连一个抒发她情绪的环境都没有了。26岁时她和萧军的关系和缓,在“卢沟桥事变”后,帮助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池田幸子夫妇躲避搜索,安全转移。
27岁时,萧红怀着身孕嫁给了东北作家端木蕻良,他的温柔体贴和彬彬有礼使得萧红再次陷入爱情,只是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总归是爱情始终是不够牢靠的。在她临盆之际,端木蕻良孤身前往重庆,是否是抛弃萧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解读。只是萧红和端木的感情不及她之前的几段感情强烈但最安稳,这段时间萧红创作了《呼兰河传》等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
30岁时,萧红检查出患有肺结核,端木和青年作家骆宾基将萧红护送到思豪酒店(后钟耀群有说,端木曾因为萧红和骆宾基的私情而离开过思豪酒店,但后又因为关心萧红而返回)。在1942年1月22日上午十点,萧红病逝,享年31岁,结束了她传奇又勇敢的一生。
![]()
萧红是一个极为矛盾的人,她足够勇敢,可以不在乎家世、身份、才学而勇敢的爱上那些男人,却又一直依赖于那些男人,她总是在男人身上寄托感情,又在被男人伤害后原谅他们,在情感被伤害后移情在他人身上。她的每一份爱都热情投入,奋不顾身。她的文字细腻,文字率真而自然,这也像她这个人,一个多情勇敢的文学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