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

0
分享至

搬运尸体下山要7万美元/具,目前珠峰上有340多具尸体,去年的春季又新增12具遗体。图1的一面小红旗代表一具尸体,越接近峰顶尸体分布越密集。海拔超过8000米后,人体会进入缺氧、严寒、脑水肿风险飙升,一旦倒下几乎无法获救。珠峰是很多人的梦想之地,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露天坟场”。
2025年,关于珠穆朗玛峰的话题永远不会过时,说起珠峰,你会想到什么?是极限挑战,是梦想,是勇气?
还是那一面面被风雪吹得僵硬的小红旗?这些红旗可不是什么庆祝的标志,每一面都代表着一条生命的终结。
珠峰的美景和险恶早就成了互为表里的存在,登顶的梦想和“露天坟场”这四个字,死死缠在一起。
有人说,珠峰上的尸体比路标还多,听着像玩笑,实际上一点都不夸张。现在珠峰南坡,尼泊尔那边,遗体数量高达两百多具,差不多占了总数的六成。
剩下的在中国西藏北坡,大概一百二三十具,至于那些被雪埋住、掉进裂缝的,根本没法统计。
多数登山者都是下山途中没撑住,力竭、失温、恶劣天气……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活生生的人拼尽全力后倒下,最终变成了后人必须面对的“路标”。
要说珠峰山上的遗体,最有名的莫过于“绿靴子”,这个名字听着怪,其实是因为那具遗体穿着一双特别显眼的绿色登山靴。
1996年春天,他珠峰北坡遭遇风暴,最终力竭倒下,二十八年过去,他的遗体几乎没什么变化,干巴巴地蜷在一块岩石下,往来的登山者都要从他身边经过。
有人说,他就像是给后来的人提醒:前面路更难,别只盯着顶峰,活着下来才算赢。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把这些遗体搬下去?难道登山者的生命就只能留在山上?
其实,搬运遗体这事,谁都不想提,但成本高得离谱,8000米以上,直升机上不去,唯一的办法就是靠人力。
可在那种环境下,搬一具遗体得好几个夏尔巴向导轮流抬,过程又慢又危险,每具尸体的搬运费用高达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都快五十万了。
更别说,救援者自己也可能命悬一线,对于很多家庭来说,费用是一方面,更大的困难其实是风险,山顶上的遗体往往只能留在那里,成了另一个“警示牌”。
有人说,这么多遗体,是不是珠峰太冷血了?但实话说,珠峰并不是谁都能征服的地方,每年春季,天气稍微稳定的时候,才是登顶窗口期。
大家都挤在这段时间冲顶,一旦遇到暴风雪或者堵在瓶颈区,危险立刻翻倍,最要命的地方,就是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空气稀薄、极寒、脑水肿、失温,随便一样都能要命。
在那种地方,哪怕走一步都跟扛大石头一样,有人体力耗尽,有人氧气瓶用光,有人迷失方向,倒下去之后,几乎没有机会再被救回来。
珠峰并不是没人管,西藏这边每年都会组织清理队,尽量把能找到的遗体运下来,或者就地掩埋。
北坡的遗体数量相对少一点,就是因为我们定期清理,尼泊尔那边,由于登山者太多,遗体存量反而越来越大。
可说到底,珠峰本身的环境决定了清理遗体是个不折不扣的世界难题,想要救人,想要清理,都得拿命去换,没有哪个夏尔巴向导愿意轻易冒险,毕竟他们也是靠这座山吃饭养家。
有些登山者在最后时刻,甚至会选择自己离开主路,避免成为别人的障碍。
有的家属会请求把遗体留在山上,算是一种归宿,也算尊重死者的意愿。
但更多时候,遗体就静静地留在原地,被风雪掩埋,成为山体的一部分,每一条生命的终结,都是一段故事的落幕,可在珠峰,这种结局已经成了常态。
珠峰上的“尸体路标”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人说,珠峰是勇气的象征,也是人性的试金石。
这话没错,可当你亲眼看到那些遗体蜷缩在岩石间,或者被雪半埋在路边,心里那点浪漫和豪情,立马就被现实敲碎了。
登山者们用生命和梦想交换的,不仅仅是顶峰的风景,更是对极限的尊重,一次次的冲顶和撤退,让珠峰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冷、最孤独的“露天坟场”。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登珠峰不是普通的旅游,也不是单纯的挑战自我。
它背后有一整套商业运作,门票、向导、设备、氧气瓶,没有一样是便宜的,可不管装备多好,钱花得再多,到了8000米以上,一切都得靠自己的命硬。
生命面前,所有的梦想和金钱都得让路,每年都有新的人上山,也有新的人倒下。珠峰的美,带着残酷,也带着敬畏。
这些年,关于清理珠峰遗体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人主张增加登山门槛,有人建议提高救援能力。
我们也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人呼吁理性登山,不要盲目追高,毕竟,活着回来,才是真正的英雄。
珠峰不会说话,但它用这些遗体告诉所有人,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冒险,梦想很美,但要命的地方,从来都不只是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72岁老人中毒身亡!医生提醒:吃完降压药千万别碰它,中老年要看

39健康网
2025-10-28 19:30:54
48架F-35!沙特的梦,美国的算盘

48架F-35!沙特的梦,美国的算盘

陆弃
2025-11-06 10:39:29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暴跌了50%!中国第一睡城成鬼城,十年前上车“燕郊”的人都哭了

墨兰史书
2025-10-24 13:25:03
91年出生,纽约新市长马姆达尼何许人也?

91年出生,纽约新市长马姆达尼何许人也?

风阳生
2025-11-05 10:50:09
马斯克预言: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AI将在1-2年内大规模取代编程和内容创作类工作【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

马斯克预言:5年后不再有手机和App,AI将在1-2年内大规模取代编程和内容创作类工作【附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11-04 15:15:19
冲上热搜!小米YU7全网首拆,结果令人太意外……

冲上热搜!小米YU7全网首拆,结果令人太意外……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05 15:55:51
柬埔寨“太子集团”资产又遭冻结:涉26辆豪车、11处豪华公寓等,总值超35亿元

柬埔寨“太子集团”资产又遭冻结:涉26辆豪车、11处豪华公寓等,总值超35亿元

极目新闻
2025-11-05 15:06:20
邻居藏獒偷肉他不管,我每天喂它血肉,出差半月后警察:你邻居死了

邻居藏獒偷肉他不管,我每天喂它血肉,出差半月后警察:你邻居死了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13 10:40:42
老法警回忆:行刑开枪时犯人回头质问,自己当场吓瘫休了个月的假

老法警回忆:行刑开枪时犯人回头质问,自己当场吓瘫休了个月的假

老呶侃史
2025-11-01 15:56:49
状元秀弗拉格18中8得20分8板2助3断2帽,首节献暴力空接隔扣

状元秀弗拉格18中8得20分8板2助3断2帽,首节献暴力空接隔扣

懂球帝
2025-11-06 12:20:13
戈登大战维金斯,约基奇33+15+16,掘金8连斩热火下场欲复仇勇士

戈登大战维金斯,约基奇33+15+16,掘金8连斩热火下场欲复仇勇士

钉钉陌上花开
2025-11-06 12:25:50
一觉睡醒,估计全国网友都刷到这事儿了!刘亦菲都38岁了

一觉睡醒,估计全国网友都刷到这事儿了!刘亦菲都38岁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05 09:30:03
移居香港才懂,内地人引以为傲的退体金,是香港老人遥不可及的梦

移居香港才懂,内地人引以为傲的退体金,是香港老人遥不可及的梦

阿纂看事
2025-11-05 13:36:53
米兰创17年最少丢球纪录,阿囧打造铜墙铁壁,三中卫一高一快一利

米兰创17年最少丢球纪录,阿囧打造铜墙铁壁,三中卫一高一快一利

大羽体坛
2025-11-06 11:14:34
狼队救命稻草是滕哈格?荷兰铁帅带 5条曼联旧规空降,迟到封杀!

狼队救命稻草是滕哈格?荷兰铁帅带 5条曼联旧规空降,迟到封杀!

澜归序
2025-11-06 11:02:08
假设一个深圳普通人一生总收入是840万,最后可能只剩下40万

假设一个深圳普通人一生总收入是840万,最后可能只剩下40万

水泥土的搞笑
2025-11-06 09:07:30
女子遭邻居群殴后续:警方介入,博主坚决不和解,打人者身份曝光

女子遭邻居群殴后续:警方介入,博主坚决不和解,打人者身份曝光

娱乐看阿敞
2025-11-05 17:40:04
三星 S26 Ultra 外观曝光,既不方也不圆!

三星 S26 Ultra 外观曝光,既不方也不圆!

刘奔跑
2025-11-05 17:43:33
建国初,列强要求中国承认数亿两白银的欠单,主席大手一挥:不还

建国初,列强要求中国承认数亿两白银的欠单,主席大手一挥:不还

南书房
2025-10-01 20:17:58
何穗官宣生子后新造型曝光,身材发福,穿着宽松依然觉得肚子好大

何穗官宣生子后新造型曝光,身材发福,穿着宽松依然觉得肚子好大

小娱乐悠悠
2025-11-05 09:47:39
2025-11-06 13:11:00
忠于法纪 incentive-icons
忠于法纪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3472文章数 25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头条要闻

副院长被指出轨女主任医师 在值班室发生关系视频流出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白百何好友揭露争奖细节

财经要闻

特朗普关税遭美国高院大法官轮番质疑

科技要闻

苹果“认输”!曝每年10亿美元租用谷歌AI

汽车要闻

方向盘?不存在的 特斯拉 Cybercab亚太首秀

态度原创

健康
旅游
房产
艺术
手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旅游要闻

携程“免费城市半日游”项目已接待超万名游客

房产要闻

中旅·三亚蓝湾,以一座城市会客厅回应世界的滨海想象

艺术要闻

“塑料凳”大厦?西安新地标213米造型引热议!

手机要闻

vivo S50 系列手机入网,支持 90W 快充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