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书局1912
![]()
中华书局坚持“守正出新”的出版理念,百年来深耕学术出版,致力于推出具有深度与创见的史学著作。本期书单为您推荐豆瓣评分9分以上的名家力作。这些著作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经典之作,既有学术深度又具有可读性,能够帮助您深入理解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和方面。
因高分图书较多,本期书单难以全部涵盖,欢迎读者在评论区补充。部分图书出版时间较早,下方附购书链接以当前在售版本为主。
书单还将推出文学、哲学篇,欢迎感兴趣的读者持续关注。
![]()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著
![]()
《万历十五年》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融会作者数十年人生经验与治学体会于一体,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发人深思。自从1982年中文初版本问世,四十余年口碑相传,是打开中国人视野的经典之作。
《秦汉魏晋史探微》,田余庆 著
![]()
田余庆先生自谓其历史研究成果“多属发微初探一类,言人之所未言”。本书所收十九篇文章,正是他在秦汉魏晋史领域索隐探赜的代表作。这些文章见微知著,就秦汉魏晋史上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了引人入胜的考证与辨析,皆为影响深远、备受推重之作。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 著 徐卫东 编
![]()
《中国近代史》被誉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全书从鸦片战争讲起,一直叙述到其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将近百年的史事浓缩在短短五万余字的篇幅里,主题鲜明,史论兼具,反映了蒋廷黻先生十多年对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性思考,对今天的读者也不无启发作用。
《将无同——中古史研究论文集》,胡宝国 著
![]()
本书收录作者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共30篇。前19篇为专题论文,史料丰富,考辨细腻,且擅长从细节中提炼出宏观见解,在诸多重大论题上,深化了对魏晋南北朝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认识。其余11篇则为学术书评与回忆文章等,眼光独到,文笔洗练,坦率真诚又充满诙谐,展示出作者本人鲜明的个性。
《中国史纲》,张荫麟 著
![]()
本书是作者张荫麟受聘编写的高中历史教材的一部分,不仅被誉为“历史教科书中最好的一本‘创作’”,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通史读物。作者依据自己的历史观对东汉前的中国史实作了较为严格的选择和取舍,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会贯通,用讲故事的方式写出期间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贡献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动。章节安排简要得当,文字技巧活泼动人,思想智慧透彻通达,随时流露出作者的才情与用心。
《〈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陈苏镇 著
![]()
全书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在儒家士大夫的推动下,以《春秋》学为主的经学如何诉诸“大一统”帝国的创制立法,如何影响汉帝国的实际历史进程,从而成就“汉道”,为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确立了基本模式。全书展现了作者将思想史、政治史、制度史融会贯通的深厚功力。
《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刘浦江 著
![]()
本书收集刘浦江教授以正统论、华夷观透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系列论文,突破断代史的藩篱,抓住历代正统论、德运说、华夷观念等涉及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变迁的核心问题,进行长时段的系统研究。本书眼光独到,论证精审,呈现出宽广的学术格局。
《刘浦江著作集》收录有《松漠之间:辽金契丹女真史研究》《正统与华夷: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研究》《辽金史论》《宋辽金元论集》,四本书在豆瓣评分均在9分以上。
《唐代基层文官》,赖瑞和 著
![]()
本书虽为研究官制的专著,然征引了大量唐史人物作为例证,读来生动有趣,既可为研究唐代文官制度之工具书,又对理解唐代士人之仕宦生活大有助益。《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评分亦在9分以上。
《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唐长孺 著
![]()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一生治学谨严,论著宏富。《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一书收录作者论文13篇,文章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生产关系、阶级结构、土地和赋税制度、兵制、门阀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及文化等问题详加论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明清社会史论》,何炳棣 著 徐泓 译注
![]()
《明清社会史论》,是何炳棣代表作之一,是探索明清500多年间中国社会结构及阶层流动的历史巨著,对明清时期科举、社会阶层及社会流动的研究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阎步克 著
![]()
职官制度是开启历史研究之门的一把钥匙。作者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的概念,构建了一个崭新的分析框架,进而将传统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无论是在历史观、研究视角与方法,还是具体的考辨方面,本书都作出了深刻的推进。
《满世界寻找敦煌》,荣新江 著
![]()
在《满世界寻找敦煌》一书中,荣新江先生首次全面梳理自己四十年来满世界寻找敦煌文献的经历。本书不仅是一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长记录,也是国际敦煌学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本书文字明白晓畅,故事与知识融合,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极佳的敦煌学入门读物;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可从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治学路径中得到激励与启发。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第三版)》,陈高华、陈智超 等著
![]()
本书为大学历史系史料学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考研参考书,也可供史学爱好者阅读。内容上起有文字史料的商代,下迄鸦片战争前的清代前期,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史料的基本知识。第一版于1981年出版,为国内第一本史料学教材;第二版于2006年出版。是史学界影响很大的一部权威教材。
《〈辽史〉探源》,苗润博 著
![]()
本书通过系统地研究元修《辽史》的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和史料价值,呈现出《辽史》本身的生命历程,并将元朝史官编纂建构的叙述框架加以离析。同时,本书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凸显其普遍性与特殊性意义,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出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探索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可能路径。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校订本)》,梁启超 著 俞国林 校订
![]()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梁启超的代表作之一,论述了清代学术变迁与政治的影响、清初各学派建设及主要学者成就、清代学者整理旧学的总成绩三大问题。全书纵横并立,经纬互持,将清代学术置于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世纪的中国学术史发展中,对经学、小学、音韵学等二十个学术门类的成就及各学科概貌做了整体评述和清晰勾划,第一次完整、系统地将其启蒙、发展与流变展示在人们面前。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修订本)》,邓小南 著
![]()
本书探讨了宋代任官制度的主要特点,例如有关选任的部门与条例,考课法在宋代的施行,铨选中“资”与“资序”系统的并立等。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追踪当年的选任逻辑,厘清错综表象背后的因由。本书自1993年首次出版后即成为宋史研究的典范之作。本书收入“中华学术·有道”系列,即将出版。
《三国兵争要地与攻守战略研究》,宋杰 著
![]()
本书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军事重镇、军事方略进行细致考索和论述,对三国时期战争的路线、关防、部署等作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是一部有特色的历史军事地理学研究专著。书中绘制了52幅战争地理图,让“三国迷”能够对当时的战略形势一目了然。
《内北国而外中国:蒙元史研究》,萧启庆 著
![]()
本书收录了台湾“中研院”院士萧启庆先生在蒙元史研究领域较具代表性的论文二十余篇。不仅在微观考察方面多有突破,解决了相关领域诸多疑问,进而成为了学术上的定论或进一步研究的基础,而且十分重视对元朝政权性质、历史定位这样具有宏观色彩问题的关注;不仅考察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性,同时也高度重视元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延续性和同一性,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历史有重要意义,是蒙元史研究的必读之作。
《左宗棠全传》,秦翰才 著
![]()
本书以治军理政为中心,按时序、用专题形式全面评述了左宗棠的一生事迹。全书四易其稿,耗时十余年,最终写成于1949年初,是首部系统研究左宗棠的专著。为撰写《全传》,作者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著作,引用书目多达360余种,在已有的左宗棠研究著作中,无能出其右者。
《北宋文化史述论》,陈植锷 著
![]()
作者治北宋文化史,而以“宋学”为纲领,深入探讨了传统儒学在北宋时期的发展和变化,及其对同时代其他文化层面的渗透和影响。本书比较全面地剖析了宋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发展的各个阶段,揭示了宋学若干重大主题和以议论精神为主的宋学基本精神,论述了宋学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等等北宋文化各层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展现了北宋社会文化中无所不在的宋学及其时代精神。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谭其骧 著 葛剑雄、孟刚 选编
![]()
《谭其骧历史地理十讲》一书集合了谭其骧一生中重要的学术成果和观点,对疆域、政区等历史地理要素,和都城选址、黄河变迁等重大历史地理问题,都有十分深入的论述。本书既是专业论文集,也可作为了解历史地理的入门读物。
《明代粮长制度(增订本)》,梁方仲 著
![]()
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中一个重要而突出的部分。本书从粮长制度的历史渊源及设立目的、粮长的职务和特权、粮长制的演变、粮长的阶级分化及粮长制对人民的祸害等五个方面,展开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是认识明代社会和历史的一部经典著作。
中华书局2025年2月出版《梁方仲著作集》收录了《明代一条鞭法》《明代粮长制度》《明代赋役与白银》《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各本评分均在9分以上。
《宋代官制辞典(增补本)》,龚延明 编著
![]()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多功能的官制辞典。全书不仅对两宋的官署、官吏名称,而且对职官术语、典故,都加以详明的释解,是一本考查宋代官制的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书前有十余万字的“宋代官制总论”,实际是一篇宋代官制发展概论,给读者以宋代职官的全面、简明的知识。
(统筹:一北;编辑:思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