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北古镇板浦,深街背巷的那些店铺、小吃摊,总是藏着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老味道,豆浆便是其中最特殊的一味。
它没有山珍海味的奢华,却凭着朴实的食材与独特的做法,在当地人的舌尖上扎根,成为刻在记忆中的家乡美食符号。
做豆浆,其法即:头天夜里,将选好的黄豆要在清水中泡足时辰,等豆子吸饱水,变得圆鼓鼓、白嫩嫩,才放进石磨里。磨豆浆时,手腕轻转,石磨“吱呀”作响,乳白的浆液顺着磨盘缝隙缓缓流出,带着黄豆最本真的清甜。滤浆时从来不用急功近利的机器,而是用细密的纱布一遍遍过滤豆渣,只留下细腻顺滑的豆浆原液,这才有了后续入口的绵细。
过滤后的豆渣,有多种食法,可以炒韭菜,可以包包子,可以烧大白菜。
煮豆浆更是个细致活。铁锅架在煤炉上,火苗不能太旺,得小火慢熬。煮熬时,不能偷懒,要守在炉边,手里的长勺要不停地搅动,防止豆浆粘底糊锅。随着温度升高,豆浆表面会浮起一层薄薄的豆皮,随手捞起,那是独属于老豆浆的“馈赠”嚼着满是豆香。等豆浆“咕嘟咕嘟”,一碗地道的豆浆就成了。
老家古镇上的食客真会吃。老话说:”穿海州,吃板浦”,确是至理名言。
食客们到店铺,或小吃摊,吃早点时,都习惯喝豆浆时,再配以鲜滑爽口的美食名片凉粉,对了,还有金灿灿的油炸鬼(油条),这三件相搭,真是奇思妙想,独具风味,令人津津乐道,那是绝配。
![]()
我好客。常有客来访,前不久的一个早晨,我用此吃法待客,客人食后,称为美味!
值得一提的是,几天前,一个港城金老板的网红,慕名来板浦,品尝了豆浆、凉粉、油炸鬼(油条)。据说这位网红,一口气买了六杯豆浆,一杯一元钱。
豆浆、凉粉、油炸鬼(油条),一时间,不知道,到底俘虏了多少食客的心。
豆浆,价钱便宜,不仅仅,古镇人人喜爱,且不分贵贱,不分阶级,不分雅俗。
就连我赖以生存的工作单位(板浦实验中学)老师们,也深爱着豆浆。这不刚刚才开学,就有老师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婆婆妈妈的唠叨着:“怎么没豆浆!”答案:豆浆是有的。
我校有时偶尔也磨豆浆喝,以此来改善老师生活。豆浆,是陆东旭师傅磨得,喝起来,倒也别有风味。
![]()
作者简介:潘友国,土生土长连云港板浦人。喜欢看书、写作。时常有小文发表,偶尔获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